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外部孵化器偏重平台功能的定位不同,科技企业内部孵化器注重内部项目的孵化,通过母公司的资金、人力、管理、技术、客户支持,实现内部孵化项目的商业化运营。内部孵化项目与母公司战略具有趋同导向,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满足母公司多元化或供应链战略的发展需要。详细比较了外部孵化器与内部孵化器的差异,深入探讨了内部孵化器的运作模式和核心要素。虽然内部孵化器在国内尚属新兴事物,但科技企业内部孵化器在资本对接、技术支持、管理输出、孵化能力上,具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企业科技发展战略新趋势的特点是:从发展战略高度选择、孵化、积极培养新的科技生长点;“虚拟企业”将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发展中谋求技术与市场的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3.
金融环境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性有显著影响,但不同金融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融资能力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性存在明显作用关系,金融环境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也有显著影响。要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其"成活率",一方面要多渠道、多途径改革和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其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小型科技企业要规范经营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外部资金进入的必备条件。通过内外结合,方可使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真正建立适应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长效融资机制,推动其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长三角经济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极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指出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融入长三角是首要的战略选择;提出要从模式对接、人才对接、文化对接三个层面全面融入长三角,从而有效提升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观的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资源观的角度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的道路。指出了民营科技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战略和模式。选择模式和战略的原则就是能力,根据资源观,能力的基础是资源,由此提出几个应该考虑的变量,变量和战略结合提升能力,对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能力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的研究步骤和计算方法,基于2015年深圳市700家企业的景气问卷调查数据,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研究发现:深圳市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和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均有所上升;深圳市技术环境支持指数涨幅最明显;深圳市人才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其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最大瓶颈;深圳市企业融资环境亟待继续优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战略导向选择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它受到企业内外部因素的显著影响,集中体现为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战略能力的共同作用.不同的企业会依据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做出各异的战略导向选择.在对环境不确定性和战略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企业战略导向选择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李伟 《生产力研究》2012,(4):218-220
从食品行业来看,企业社会责任逐步呈现出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的不断扩展趋势。这与科技不断发展而引起的企业市场环境变化息息相关。文章以34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食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科技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CSR水平与公司科技因素显著相关,与企业规模、运营状况和发展能力不存在显著关系,而企业性质和企业年龄不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营科技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特点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广泛用于产品、企业与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同样适用。在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环境变化导致了政策及集群资源优势等的逐渐丧失,集群内企业开始出现竞争,甚至过度的恶性竞争等,妨碍了企业集群生产力、创造力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从而使集群显示出了成长与衰亡的周期性。作者结合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特点,论述了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当前石油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了影响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石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科技企业技术并购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勤  杨雪  陈春春 《技术经济》2008,27(2):12-16
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战略手段来扩大企业规模、进行技术升级和企业转型,从而实现高速增长。通过对浙江省42家科技企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了浙江省科技企业技术并购的基本情况、并购目标选择、并购动因、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等,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冯学良  周桢  戚馨雨 《技术经济》2023,42(11):103-112
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微观基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对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文基于2016—2021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构建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但这一影响关系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所在地区营商环境好的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成长能力受到金融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缩短首次公开募股(IPO)进程和降低试错成本,是金融科技发展促进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这一结论从金融科技发展的视角,丰富了关于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极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指出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融入长三角是首要的战略选择;提出要从模式对接、人才对接、文化对接三个层面全面融入长三角.从而有效提升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于新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创新集群可以为新创企业成长提供外部资源。本文从入孵企业的视角探讨创新集群的创业网络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关系,选择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等收集和处理数据,证明了创业网络对于入孵企业创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知识转移和孵化环境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践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入世机遇,高科技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并实施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及有竞争力的高科 技产品战略,以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部署中,明确提出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为科技金融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指明了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分析构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体系的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自身特殊性与外部发展环境两大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构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制度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仍然较低,企业研发投资动力不足。为鼓励企业科技研发活动,科技资助是政府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之一。以2008-2016年全国44个软件产业基地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政府科技资助对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和外部融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构建了4个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科技资助能通过认证机制提高软件企业外部融资,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低,政府认证效应发挥的作用越强,企业获得的外部融资越多;同时,在政府科技资助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路径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是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民营机制的活力和科学技术的动力有机结合决定了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预测分析制定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宏观环境、地区结构、产业结构等多个视角探讨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以实现民营科技企业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科技人才流失,科技水平与企业研发能力受到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科技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调整,采取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相应对策来提高应对科技全球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