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对航运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竞争力。价值网被许多学者誉为21世纪新的商业思维和知识思维的核心,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文章将价值网理论引入高端航运服务业研究,构造出高端航运服务业价值网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机理,认为高端航运服务业产生的最主要驱动力是航运市场需求,更优顾客价值、核心能力、企业成员的相互关系及政府的推动促进了高端航运服务业价值网的自我完善。伦敦和新加坡高端航运服务业的不同发展模式都印证了这一机理,其国际经验也可以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航运事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不仅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一批以港口为基础的地区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岛基础性航运服务业已经形成规模,新兴航运服务业已经起步,呈现初步的产业集聚态势。但青岛航运服务业存在着产业层次低、相关支持政策较少、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未来需要在提升理念、改善环境、差别化发展以及出台扶持政策方面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结合在上海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国航运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再保险业的发展状况为切入口,借鉴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的运作模式探析我国再保险业的发展,以此提高我国航运企业和保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金融中心的软环境建设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5.
汤燕娜 《中国市场》2010,(19):17-18
香港与上海均为国际化的港口城市,两者具有独特的天然联系,因此香港是上海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业过程中最佳的"互动"对象。本文结合多种经济学理论,通过比较沪港两地航运服务业发展的过程及现状,提出五维分析框架,探索航运服务业集聚的理论因素及特点优势,以此寻求适合上海航运中心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较大,由此形成了"航运大国"与"航运强国"建设目标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一步完善我国航运指数对于规避航运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航运指数编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国际上关于波罗的海航运指数编制的有效经验基础上,指出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和航运大国,应在加强区域港口间的合作与分工、发展与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合作"模式等完善我国航运指数市场。  相似文献   

7.
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多式联运、集散中转、商务金融、国际市场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很强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的口岸城市。本文通过对世界知名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和发展基本模式的分析,从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港口集疏运体系、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首先,简要回顾了上海航运保险业曾经辉煌及急剧下降的发展历史,接着从保险供给、保险需求和保险功能三方面分析了入世对上海航运保险业的影响:再次,从功能发挥及市场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入世后上海航运保险业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最后,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发展的重要一极,其现代航运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产业体系的重要依托,其扼守马六甲海峡的独特地理位置也助力其成为世界性大型航运中心。中国伴随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国家外向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加坡航运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对于中国港口经济的全方位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航运中心建设体系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2009年19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在这个建设过程中,航运服务业是重中之重,航运服务类人才是关键。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电话访谈、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式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上海企业中航运服务类人才现状,分析出航运服务类人才需求规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要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市场需求、顺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求和航运业发展趋势的航运服务类人才,上海高校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标准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是集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于一体的世界再生产活动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人才是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上海市的航运服务业与伦敦比较,在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上都存在差距。采用定量分析法构建预测人才需求模型,得出2014、2018年上海市航运服务业人才需求量。上海市航运服务业人才供不应求。其原因是高端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和人才引进政策不够灵活等,建议上海市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产业,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产业来聚集人才、政府要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发展航运服务相关培训教育机构,培养高端航运服务人才和扩大专业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制造业和贸易向亚洲转移的背景下,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出了挑战。尽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建设的空间和格局已经明朗化,但上海在软环境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这一点不仅限制了其自身的纵深发展,还削弱了其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因此,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方面的建设是现实的需要。通过与伦敦国际航运中心软硬环境的对比,借鉴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成功建设经验,能够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带来实际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上海向第三代综合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的转型,牢牢抓住航运服务业东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樊奇  唐强荣 《江苏商论》2011,(10):52-54
现代航运服务业是港口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对现代航运服务业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现代航运服务业的综合经济贡献进行了探讨,对现代航运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航运服务业不仅可促进港口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而且可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级。  相似文献   

14.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类别,经营效应和附加值逐步降低,我国航运服务产业处于下游阶段。应加强港口软环境建设,包括建立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改善政策环境,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功能要素,提高我国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贸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软实力"发展相对进展缓慢,而自贸区设立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升"软实力"提供了良好契机。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优化为研究对象,从航运主业、辅业与衍生服务业3个方面,分析了自贸区相关政策和措施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红利",通过与伦敦、香港、鹿特丹和新加坡等世界知名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比较与经营借鉴,提出在自贸区条件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重点发展和优化航运辅助业和航运衍生服务业,系统布局航运服务网络,提升航运服务业水平,持续完善航运金融、仲裁和信息平台发展,不断加强航运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上海发展作为金融业和航运业联接纽带的航运金融业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对上海发展航运金融业进行SWOT分析,并结合世界主要港口发展航运金融的经验,提出上海发展航运金融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峰 《中国市场》2007,(45):90-91
本文在考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已有进程和成绩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阶段的约束条件和潜在机遇,从进一步推进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和良性循环的金融中心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建设经验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综述学者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分析,认为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足、国际标准制定能力有待提升、上海航运高端服务资源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活动;加快航运高端服务集群的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两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至此,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路线图初定。然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却面临着部分难题。  相似文献   

20.
航运产业基金将为中国船舶制造业、航运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搭建一个专业融资服务平台,解决船舶融资困难的问题,推动我国造船业的技术进步和航运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发展航运产业基金十分必要。由于我国航运类产业基金成立的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航运金融工具匮乏等问题,应拓宽航运基金的来源渠道,丰富航运金融产品,完善立法监管指导,严格财务报表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