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区位研究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为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也是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基于区位理论,从旅游资源区位、客源区位及交通区位三方面对黑龙江省的旅游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据此提出促进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厦门地处闽东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依山傍海,天生丽质,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开发和建设的对象物,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陛因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对旅游资源的正确评价是提高旅游产品市场潜力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从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对厦门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厦门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旅游业逐步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要道的塔里木盆地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经济效益低,旅游资源的开发受自然条件制约,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旅游资源开发单一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多样化开发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点布局;打造旅游品牌等措施以促进塔里木盆地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瑞霞 《商业研究》2006,(9):178-181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选取河南省淇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县域旅游规划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该规划值得肯定的成果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适合我国县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原则与编制思路,重点突出规划编制的可持续发展、深度开发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资源组合、规划乡村旅游和加强支持系统建设等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聊城市科协"科普扶贫提素专家服务行动项目"政策指引下,对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当地旅游扶贫开发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姜楼镇旅游开发的优势在于其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旅游业发展条件优越、亮点颇多且前景广阔;但其劣势也很明显,当地缺乏旅游文化资源的深挖掘、旅游资源过度分散、零散,旅游业基础薄弱,旅游接待能力低,发展旅游业意识不足,旅游业发展难度较大。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姜楼镇旅游业发展的策略是:深挖掘、广宣传、科学规划、联合营销、完善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6.
毕德全 《江苏商论》2011,(7):110-112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句容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为范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从开发与规划的条件、现状、存在问题、未来趋势与对策等方面综述了句容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相似文献   

7.
梁民玉 《沿海经贸》2002,(12):41-42
近几年来,青岛开发区坚持把"大旅游"作为新区发展的"三大特色"之一来抓,切实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以薛家岛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的海上旅游资源开发和以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陆上旅游资源开发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新区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相比,青岛开发区的旅游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滞后":一是旅游总体规划和各旅游区详细规划相对滞后;二是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多元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旅游发展机制没有形成;三是旅游业管理和配套服务相对滞后.这里,主要对海上旅游发展谈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量的旅游规划中,旅游规划专家们只是注重旅游的经济影响和环境资源,而忽视了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例如如何利用和保护旅游地的文化。本文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了旅游文化资源,旅游规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在旅游规划中对旅游的文化进行开发的一般方法,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上海旅游经济资源及世博会对其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旅游资源的分布更是对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力图从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进程的梳理和总结归纳中,寻找旅游资源分布的特征,并且在理论分析角度展望了世博会举办后的上海旅游资源分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非常密切,旅游资源开发对土地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从上地资源的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入手,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对土地利用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景区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保宁 《商业研究》2001,(1):162-164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的基础。在旅游资源的评价过程中,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显性吸引力和旅游资源的隐性吸引力进行双向评价,才能全面地衡量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明晰资源开发意识,规范旅游资源开发者行为。开发旅游业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准确地进行旅游市场定位。积极稳妥地寻找旅游业的“增长点”,谋求独特的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旅游客源市场作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业发展的竞争焦点,也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对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不仅是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整体旅游竞争力的必要性工作。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地把旅游业列入经济发展建设的支柱产业,提出了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目标和定位。本论文指出了目前黑龙江居民潜在出游力最强的地区,这对于各旅游目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在黑龙江地区进行促销宣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黑龙江省制定合理的客源市场发展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心理学的原理为依据,从心理学的视角发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性、注意旅游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性是新形势下旅游资源开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基于消费心理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出现给旅游景区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变化。旅游资源是景区规划开发的基础,在资源的基础上对景区的开发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多元旅游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但该区域多元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不力,协同发展不够,未能形成一个大区域旅游产业。通过对三峡民族地区多元旅游资源及其整合开发现状的分析,来探讨该区域多元资源整合开发与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基本对策,进而指出了该区域多元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旅游业深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艳 《商业时代》2012,(28):126-127
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禀赋、社会和文化遗产的行业,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过度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将破坏旅游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削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从而降低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依据生态文明思想,分析了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讨论了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节能理念、回收和再利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特色鲜明,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民族特色环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为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东盟旅游的合作。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的机遇和区位优势,合理有效地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和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业,促进广西红水河流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形式日趋活跃,乡村旅游开发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拓展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形式,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交叉与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避免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不利影响,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凸显更重要的地位,政府应如何领导宏观规划,仍旧是旅游开发形式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兴起,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旅游产品供求状况走出了短缺阶段。但总体上,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仍较低,也不乏粗俗者,因而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低碳旅游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具有低碳旅游资源丰富、碳汇资源和低碳能源基础好、低碳交通设施基础好等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旅游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量大、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低碳经济为河南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建立低碳政策保障机制、构建低碳旅游产业链、开发低碳旅游市场对策,以实现河南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