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高等院校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解决了高校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然而,国家助学贷款中凸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又使助学贷款陷入两难境地。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一有助于推动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玉善 《发展》2006,(4):63-64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199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推出以全国8个城市为试点,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于2000年9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校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是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对我国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偿还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落实和实施困难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这对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析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国华 《特区经济》2005,(11):222-223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是国家采用经济手段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自1999年6月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总体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目前全国个人征信体制尚未建立,贷款的政策性和商业性不协调的现实背景下,贷款在执行中遇到很大困难。从2003年开始,各家银行以防范风险为由,纷纷出现了大面积的停货现象,使该工作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制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着一个庞大的贫困大学生三群体,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有1813所,在校生909.7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90.82万人,有专家测定,目前在校生中有20%以上属于贫困生,那么至少有182万人需靠贷款上学,每人每年需要1万元的费用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话,那么至少需要费用190亿元,而必须通过助学贷款途径来解决的不会少于100亿元。然而截止今年五月底,实际已签定到贷款合同的学生才16.9万人,贷款合同金额仅12.6亿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于1998年提出,2000年正式实施,2004年进行了调整。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大学生支付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费用,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和金融手段。如今贫困学生贷款上大学已成趋势,截至2004年12月底,我国各项助学贷款余额达86.7亿元,100多万学生受益。但据央行统计显示,我国由政府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行以来,  相似文献   

8.
杜冬萍  刘恩栋 《特区经济》2004,(11):232-232
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2002年第一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部分学生进入还贷期,贷款风险开始凸现。到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相关的数据却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还贷风险的增加使各经办银行暂停了不少高校的助学贷款业务,国家助学  相似文献   

9.
金珊 《发展》2004,(2):40-4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人,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教育管理、开发银行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学费和住宿费的信用助学贷款品种。高校助学贷款自实施以来帮助成千上万的学生完成了学业,但是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贷款回收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的风险形成及控制,以使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从而推动高校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响 《辽宁经济》2005,(8):95-95
2004年,我国迎来高校扩招后的第二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总数达到280万人。这一数字在2001年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年均增长34%,4年中翻了一番还要多。高校超常规的扩招所引发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合理规划和分担教育成本,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社保体系;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措施;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社会性资助和加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支持与心理援助6个方面构建新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合肥是一座科教城市,有国家级科研机构194个,各类技术人员20多万,高等院校40所,在校学生20多万,2004年合肥市的知识水平指数在全国50个大城市中排名第十。合肥在科研能力和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而,从人力资本的经济作用来看,1990—2001年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1%,合肥只有6.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03年合肥市人均GDP为1.06万元.比周边六省会城市都要低,  相似文献   

14.
截至今年2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平均水平只有18%。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略高一点,为22.85%,而2009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人数是24.68万人,创历史新高。早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2008年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大学生就业已经进入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助学贷款高校受阻 2003年,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这一年正是助学贷款实施后的第4年.由于学生违约率过高,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各经办银行因此暂停了不少高校的贷款业务,至今尚未恢复.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出台5年后,似乎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由政府主导、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面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有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发放的,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商业信用贷款.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2004年进行重大改革后,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我国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时间不长,助学贷款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贷款学生违约率高.  相似文献   

17.
高丽霞 《发展》2009,(7):59-59
一、独立学院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分析 (一)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根据教育部2009年3月公布的数字,今年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经过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已有321所之多,在校生146万人。这与教育部2006年5月公布的数字“独立学院295所,在校生107万人”相比,仅仅两年,独立学院增加了26所,学生增加了39万人。在校学生的增加,意味着每一年就业压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政府推行大学生助学贷款过程中,银行、学校、贷款学生、社会这四方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关者体系,由于贷款学生和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以及国家征信系统执行的缺失性,导致银行在助学贷款的发放上的风险。通过对银行、高校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行为建立博弈模型,对高校与学生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最后提出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提出了提升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催收能力的若干建议。要增强贷款催收意识;加强贷款催收制度建设;打造高素质贷款催收队伍;加强贷后教育管理工作;依托新媒体建立催本催息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885万人(不包括民办大学),其中在校研究生120万人。数年的大学学习生涯和校园生活,将对这些学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并通过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妥善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便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