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区块目的开采油层处于合采的开采情况下,开采过程中油层之间矛盾和油层内的平面矛盾显著,为了使油层达到增产稳产的条件,及时准确的对油藏开采开发做出准确的调整方案。本文利用单组砂岩体刻画的研究成果,对区块水驱开采的油层,进行加密措施调整,挖潜开采区块油层的剩余油。同时提出了把同一组注采井组作为一个调整方案、把油层内的剩余油相对富集集中的单组砂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同一个注采井组进行重新组合开采井组的注采关系。  相似文献   

2.
曙光油田薄互层状稠油油藏杜255块,在直井开采条件下,存在井间剩余油难以动用,采油速度低,最终采收率低,且平面采出状况差异较大等问题,近年利用水平井重建井网进行二次开发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不同砂岩组水平井生产效果差异较大,多方面对比分析,差异原因主要为生产效果较差的砂岩组低产油层比例偏高,严重影响吸汽效率,为水平井后续开发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油藏的非均质特性、开采特征及影响开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区块地质油藏储油层的地质类型复杂,层内层间连通情况复杂并且油层分均质性高。在油层开采油层合采合注的开采方式下,最终导致了开采油层剩余油储量控制的程度下降,注入水上窜现象严重,在注采的过程中出现了采油井和注水井再利用的情况以及井网不适应等因素,使油层处于低开采阶段。针对开采油层地质特性、油藏非均质行、开采等矛盾并结合成功实例,在单组砂岩体精细的刻画以及储油层剩余油分布的特性基础上,以减少开发目的层位非均质特性为目标,进行细化分布开采以及开采井网之间重新组合的研究,并提高开采油层剩余油储油量的控制程度、并进一步提高水驱开采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 区块概况 1.1 雷家地区概况 雷家地区位于高升油田南部,构造面积20.9Km2,主要开发目的层为莲花油层,含油面积8.9Km2,地质储量1494×104t.雷家地区分为雷11和雷64两个区块,原油为稀油,原油含蜡量较高,平均在10%以上.雷家区块原油含蜡量高,油井杆管结蜡严重,目前主要的维护措施为热洗清蜡,油井平均洗井周期为3 1天左右.热洗清蜡存在诸多缺点:频繁洗井费用较高,而且占用油井正常生产时间,影响油井产量;洗井液漏失,易污染地层;洗井过程中,蜡块过度堆积,易造成卡泵.因此,需寻求合适的清防蜡工艺技术,以减缓油井杆管结蜡,延长油井洗井周期.  相似文献   

5.
精细动态分析法研究剩余油,以小层沉积微相为单元进行剩余油分布分析。曙三区主要含油层段杜家台油层砂岩组储层结构复杂,通过研究沉积演化变化规律,建立沉积演化层次关系,精细划分油藏层、组和对比,结合油井生产资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剩余油潜力  相似文献   

6.
1区域概况周清庄油田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区歧口次凹陷第二断阶带以上,北部为北大港构造带港西断层下降盘断鼻区,南部为南大港构造带向北倾伏斜坡区,古近系地层呈现出北断南超、西超东倾的地层格局。该区域发育2套含油气储层,沙一下生物灰岩储层和沙三3致密砂岩,沙一下生屑灰岩储层是主要开发层系。沙一下沉积早期,周清庄地区位于歧北古湖湾西侧,被港西岛和王徐庄水下低凸起所夹持,湖湾内适宜生物生长与发育,形成了岛坡和台地生物滩沉积。湖湾外缘,水体扩展,水深  相似文献   

7.
王心 《化工管理》2013,(8):27-27
齐40块莲花油层属于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应用蒸汽吞吐技术开发,现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中后期。针对该油藏特点,我们运用侧钻水平井技术对潜力油层进行挖潜。该油藏利用侧钻水平井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稠油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层提供热能,提高油层岩石和流体的温度,从而增大油藏驱油动力,防止油层中的结蜡现象,降低油层流体的黏度,减少油层渗流阻力,达到更好地开采稠油和高凝油的目的。常用的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主要有注热流体和火烧油层两类方法。其中注热蒸汽处理油层采油方法根据其采油工艺特点,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动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长春油田位于佳伊地堑南部的五星构造带上,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双阳油层。其顶面构造形态为一个向南西倾的单斜构造,构造地带上断层发育,分成昌10和星6两个主断块。油层埋深1800-  相似文献   

10.
齐2-15-012块莲花油藏2002年投入开发,目前油井普遍高含水,注水利用率低,2014年在区块油藏开采特征[1-2]分析与N2驱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在该块优选2个井组实施了N2驱,目前已初步见到效果。N2驱油的成功对于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金28区块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源岩,储层与源岩成指状接触,有利于形成自生自储的致密油藏,该区扶余油层和高台子油层的产能均达到了工业开采价值,针对高台子油层部署的4口水平井分别开发高GⅣ1、GⅣ3、GⅣ4、GⅣ5致密油层,设计水平段长,穿越嫩江组、姚家组等极其不稳定地层,钻井施工难度大。根据实钻经验,结合地质情况,给出不同施工井段的钻具组合、钻井参数及轨迹施工要求,同时强化钻井液性能,最终实现了致密油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快速优质钻井,为后续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毛8块位于查干凹陷乌力吉鼻状构造带中南部,含油面积1.93姘,毛8块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油藏埋藏中深,地层温度低,地层温度下原油黏度高,流动阻力大,储层压力系数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生产压差小,开发难度大,本文主要以毛8块稠油开发井型主要以水平井为主,蒸汽吞吐、水平井均匀注气、储层注CO2以及井筒举升等工艺技术优化参数的研究与应用,成功解决了毛8块稠油油藏开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张海15断块构造位置位于埕宁隆起向歧口凹陷过渡的斜坡部位。在2011年,沙二段的产能井W2在沙三也钻遇了油气层,有效厚度达到54.1米,在靠近岩性尖灭线的位置,砂岩的有效厚度没有变薄的趋势。邻井W3在沙三下的砂层厚度只有13米,有效厚度只有2.9米。在新老井数据对比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展布规律研究,打开了张海15断块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油藏测井解释对于油层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决定了油藏储量计算的准确性。为了对石家河注水区的长6油层组的油层划分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准确判定,本次研究以石家河注水区长6油层组的试油和生产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为依据,研究适合该区块长6油层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定性分析方法,并建立了相关解释模型,准确判定了长6油层组的油层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5.
黄骅坳陷周清庄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致密砂岩储层,结合储层段岩心、薄片特征进行岩相分析,通过单井相和测井相分析,依据粒度分析和重矿物物源分析,识别出周青庄油田沙三段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沙三储层细分6个小层,综合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及以地层等厚图、砂岩等厚图和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绘制出每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探讨储层受控因素,总结出储层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周清庄油田综合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显德汪矿1618工作面位于六采区的下部,是六采区的首采工作面。该采区采用单翼开采布置,由于受显德汪向斜构造的影响,1618工作面中间采用90°的大角度调采过渡。2003年7月1日,我们在1618工作面首次进行了大角度调采的实践,经过严格管理、精心组织,7月31日调采结束,取得了一个月机尾进220m,机头进6m,月产原煤46089吨的显著成绩。1618工作面开采1#煤,倾斜长度136.5m,调采地段平均煤厚1.2m,薄煤层,倾角较缓,为12°;直接顶为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细砂岩,平均厚度2.4m;老顶为4.4m的细砂岩,较坚硬;直接底为粉砂岩夹薄煤,质软易碎。该薄煤综采…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针对侧钻井完井有多种方案,其中在裸眼内悬挂筛管完井主要适用于致密砂岩油藏,对于油层岩石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该方法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疏松砂岩油藏侧钻井存在的井壁稳定性差、油藏易出砂且对于完井工具要求较高等问题和难点,最终得到了侧钻井固井射孔后管内防砂完井技术方案。该技术综合了固井射孔技术、悬挂筛管防砂技术和砾石充填技术等多种技术,并且对完井管柱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侧钻井疏松砂岩的完井后井壁易坍塌的问题,实现了对老井油藏的有效开采和产能恢复。侧钻井固井射孔后管内防砂完井技术对于该行业内侧钻疏松砂岩油井的完井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A油田下二叠系X油藏位于伏尔加—乌拉尔盆地鞑靼隆起区东南部,为一个近南北向的类背斜特殊岩性构造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文章在分析X油藏地层层序格架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为该油藏的效益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是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指的是低渗透的砂岩油藏。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把低渗透储层划分为了一般低渗透储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三种。低渗透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近年来低渗透开发储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有相关学者认为一般低渗透储层可属于常规油藏,特低渗透与超低渗透油藏依旧是非常规油藏。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Mynteke区块是中石化与哈萨克斯坦合作钻探开发的一系列含油气区块中的一个,含油气较丰富,具有较好的钻探开采前景。文章简要分析了该区块的地层概况、地理位置、主要组成成分及盐上地层的含油气来源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