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沟造地是我国黄土丘陵地区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以延安市南泥湾镇为试验地,测定分析了治沟造地区域水田、旱地、柳树林地、松树林地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层深度土壤中有机碳和易氧化碳的含量、分布规律以及易氧化态碳与有机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且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0~60cm土层深度内,旱地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碳均低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易氧化碳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充分说明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治沟造地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碳循环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全球碳循环中,治沟造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的一项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工程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及项目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羊圈沟治沟造地工程为例,分析了沟道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沟道不同土层养分指标的变异性表现为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随着距沟头距离增加,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减小后增大,30 cm以下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小,土壤全氮在各个深度范围内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统计插值方法对土壤有机质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利用GIS技术的叠置功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从量的角度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情况,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农田土壤入渗地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土壤水分再分布。研究农田灌溉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定量估计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设计农田的精准灌溉管理制度。为了探究不同连作年限下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容重、土壤含水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均匀网格10m×10m的方式,测定了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饱和导水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呈正相关;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田间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容重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规律以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对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提供依据,同时会提高农田水分空间入渗量导致灌溉后土壤水分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吴松  汤珊珊  邓艳 《科技和产业》2022,22(2):325-329
为探究岩溶峰丛洼地侵蚀堆积的土壤剖面特征,进一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利用137Cs、210Pbex双核素示踪法,对研究区主要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核素活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剖面核素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定的人为干扰下果园地的活度分布深度较为均匀,乔灌林地和撂荒地剖面活度随深度增加而骤减;在岩溶峰丛洼地,137CS和210Pbex放射性比活度在土壤上层表现为高度正相关,双核素联合示踪法可以较好地表现土壤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在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壤深度下总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的含量变化,分析了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荻,湿地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总有机碳和总磷含量、总氮与总磷含量之间则无相关性。这表明南矶山湿地土壤氮主要以有机质的结合形态存在,笔者推测土壤中磷以无机磷结合形态存在,则鄱阳湖轻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可能由湿地土壤中无机磷淋溶所致。  相似文献   

7.
选取黄土高原一典型的沟道小流域坡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RIME-PICO TDR测量了坡面不同坡位下0~1 m的土壤含水率,分析了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峰值出现在40~60 cm处,且在不同深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变异特性,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对较深的60~100 cm之间的变异性为弱变异,其他深度为中等变异;土壤含水率在不同坡位上表现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趋势,从不同坡位的变异特性来看,不同坡位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变异性较大,呈中等变异,下坡位变异性较小,为弱变异;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土壤含水率的时间稳定性显示,土壤含水率在观测期间不同深度上均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不同坡位下土壤含水率在4~6月3个月的观测期间,相关系数均较高,除上坡位的4~5月水分含量不显著外,其他各坡位在时间上的土壤水分含量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宅基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特点,本文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及熟化剂+有机肥(TSF)对土壤有机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TFCTFTSFTC TSCTST0,添加有机肥+粉煤灰有机质增加幅度最高;沿土层深度方向,土壤有机质分布呈现出"S"形趋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整个耕作层不同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种植第1年和第2年,小麦产量均表现为TFCTFTSFTC TSCTST0,有机肥和粉煤灰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经相关性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与小麦产量相关系数为0.73,呈显著(P0.05)正相关,即增加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能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质学知识,划分地貌单元,研究土壤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地貌单元土壤的性质差异,对减少土地工程勘察工作量,优化土地工程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地利用的安徽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为例,基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针对土地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土地利用形势,分析农村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研究总结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分析及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对策与策略,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防城区滩头村撂荒土地为研究对象,通过GIS定位分析及实地调查采样,结合撂荒地的区域位置及自然条件,对研究区主要因子交通情况、水文情况、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进行分析,利用单因子评价及土地潜力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适宜性等级为N(不适宜),限制因子主要是不稳定因素速效钾.最后,依据土地潜力级划分以及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提出可行性建议,本研究将对防城区撂荒土地的复垦及规划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小秦岭金矿区内选矿厂尾渣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尾渣堆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全氮等主要养分指标的含量特征,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布在10.8~18.2g·kg~(-1)之间,全氮含量分布于0.02~0.98g·kg~(-1)之间,土壤pH呈弱碱性,含量为7.48~8.17,重金属Cu、Zn、Cd等元素含量严重超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与Ni、As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与Cu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i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全氮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0年北京市乡镇单元人口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呈现从中心城区集聚向外围区域疏散的趋势;②人口空间分布为“东北-西南”方向,且有向六环内集聚的趋势,人口重心变化较小;③人口分布呈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二环内区域由高值聚集演变为低高值集聚;④人口增长空间格局与北京功能区定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地处中国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但全省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状况研究少见。本文运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陕西省2000~201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的转移特征以及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分布,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了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保持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陕西省土壤侵蚀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高达78.27%。陕西省土壤侵蚀等级以微度侵蚀为主,16年共有10.04%面积的土地发生了侵蚀强度转移,整体侵蚀强度是由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向轻度和微度侵蚀转变。2000~2015年陕西省土壤保持总量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陕西省土壤保持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强度等级差异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增长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李娟  李影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30-33
文章基于二级CES生产函数及城市化增长函数,构建了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增长阻力模型,并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力为0.0199%,换言之,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全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0.0199%;从全国横向比较研究来看,各地的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力各不相同,而且差异较大;从全国三大区域空间分布来看,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阻力的平均值由东至西逐渐递减,呈现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较为一致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构建PSR框架的江苏省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直觉模糊信息方法和改进的TOPSIS方法,对江苏省环境竞争力水平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得出结论:2015年江苏省各地区在环境竞争力下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有明显的差异,江苏省各地区整体的环境竞争力水平较高,但区域内部差别较大,地域空间上整体表现为苏中>苏北>苏南;2001-2015年江苏省环境系统与理想解的"垂面距离"波动明显,整体呈不断减少态势,表明江苏省的环境质量在稳步提高,环境竞争力较强;江苏省各地区环境竞争力变化特征与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区位条件以及不同的产业结构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别进行实地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基于土壤类型及其功能建立了区域土壤质量指标体系,并对房山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房山区土壤类型及其面积由大到小为:褐土粗骨土、裸露岩石与砾石潮土与沼泽土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其中大多数土壤属于幼年发育阶段;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沼泽土和部分草甸土之外,多数土壤表土层(0~20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介于7.5~15.5g·kg~(-1)、0.45~1.50g·kg~(-1)、8.0~25.0mg·kg~(-1)、65.0~92.0mg·kg~(-1)之间,养分整体含量不高,草甸褐土、草甸土、部分粗骨土经长期耕作培肥或土地整治,其耕地之国家利用等别介于7~8等,属于高等耕地范畴;研究区耕地土壤整体处于清洁的健康状态,仅有零星地块土壤受残留工矿场地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使局地土壤遭受重金属与石油类轻度污染。多数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质地偏粗,对人类活动较为敏感,如土壤受到污染将对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与相关人群健康构成较大风险,值得对研究区耕地土壤加以管护。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变对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RS与GIS技术,分析了2007-2017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土地利用现状,以提高人们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客观认识,从而做出合理的布局。  相似文献   

19.
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基于PSR-NES(压力-状态-响应和经济-环境-社会)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动态识别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先下降后提高,其中,北部生态涵养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南部生态调节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好转,中部建成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城镇扩张应尽量避免侵占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区域,可通过分区治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力度等措施持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佛山市某村级工业园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污染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该工业园土壤中,Cu含量最大值大于其他重金属,呈点状分布,可能受到机械设备制造、金属制品制造及加工等生产活动的影响;Pb含量平均值最高,呈面状分布,主要受到南侧佛陈路汽车尾气的影响。从不同深度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来看,Hg分布最为不均,其他重金属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