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干旱灾害是天津市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利用9个站点17年的降水量数据,根据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分析了天津中南部平原地区气象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各区综合承灾能力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较强的为宝坻区和宁河区,较弱的为东丽区和北辰区。最后,针对气象干旱灾害防御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气象干旱灾害预防和应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时期旱涝灾害研究方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慈 《黑河学刊》2011,(11):59-60
近年来自然灾害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旱涝灾害研究更是其中一个重点,其研究方法多样。通过分析,对旱涝灾害研究的方法提出一点看法:包括干旱灾害与蝗灾的关系;不同时期旱涝灾害发生频次的比较;干旱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分析和最小二乘法模型的应运及拟合曲线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紧急事务管理的观点和灾害系统理论,基于情景模拟,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探讨影响莆田市城市灾害救援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策略下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人均拥有交通车辆、对外交通用地、公园面积、科学费用支出、抚恤金、医院实有床位、医疗卫生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地方财政收入等因素是影响莆田市城市救援能力的主要指标因子;②情景模拟Ⅲ的"统筹兼顾"策略对莆田市城市灾害救援能力提高的效果更优于情景模拟Ⅱ"抓重点"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71~2005年克山县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对旱涝进行分型,得到了克山县春季和初夏干旱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对干旱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制订干旱的防御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安徽省洪涝灾害现状、灾害特点和致灾因素以及洪涝灾害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对WebGIS技术的进行了需求分析;重点研究了基于WebGIS的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模块,并探讨了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以期能建立基于Web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上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洪涝灾害应急救援管理提供科学、准确、可视化的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和其他灾害已经过去了,回想当时的情景,面对猖獗的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指挥下,广大军民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抗洪凯歌。辩证地看问题,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也给人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引发了人们实行大灾大治、灾后扶贫的深层思考和应对措施。 今年我省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水位之高,时间之长,反复之多,损失之大,牵涉面之广,是历史上罕见的。它给扶贫攻坚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有许多新特点。 1、因灾返贫、因灾致贫人口迅猛增长,贫困人口急剧增加。由于特大灾害的冲击,原已脱贫的贫困人口大量返贫,有的地方返贫率高达百分之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城市灾害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已经进入灾害高发期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火灾  相似文献   

8.
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相对,是因人为致灾因子或相关主体脆弱性而引发的灾害。技术灾害是人为灾害主要形式之一。技术灾害的研究经历了从注重相关主体脆弱性(即灾害原因)到构建相关主体韧性(即应灾措施)的两个阶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需求与技术选择是技术灾害发生的根源;而企业经济利益动机则是导致技术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除此之外,经济集聚效应和贫困也是影响技术灾害风险的重要因素。"树立科学经济发展观、构建相关主体韧性"是减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收集百色市历史地灾点作为地灾易发性评估的灾害基础数据集,优选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多项致灾评估因子构建符合百色市地域特征的地灾易发性评估模型。将卫星遥感中的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引入电网输电通道的广域微形变监测中,结合地灾易发性评估模型进行电网边坡的地灾隐患点识别。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研究,提出针对电网输电通道边坡的相关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该风险评估方法联合微形变动态指标和多项致灾评估因子等静态指标,通过指标优选分析,使模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实现对百色市输电通道边坡地灾隐患点的高精度、高效的风险排查以及提供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贫困县(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评价贫困县(区)县域经济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陕西省56个贫困县(区)为研究对象,选用2016年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县(区)发展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依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了排名。结论表明,56个贫困县(区)中,按综合因子排名,定边县、汉滨区排名靠前,长武县、澄城县排名适中,佛坪县、宜川县排名靠后。为此,要扩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多方力量脱贫。  相似文献   

11.
今年,湖口县发生了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相当一部分农民返贫或成为新的贫困户。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建设投产的一批扶贫开发项目也因灾毁于一旦,使得原来依靠扶贫项目解决了温饱的贫困户一下子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而重返贫困行列。 灾害发生前,湖口县老建扶贫工作正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12.
1998年6月以来,连续三次特大暴雨给作为国家定点贫困县的修水造成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县36个乡镇451个村均不同程度受灾,倒房5.05万余间,全倒户1.01万户,被淹农作物40万亩,受灭人口达64万人,水利、交通、通讯、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的破坏,使贫困人口已由14.6万人减少到6万人的修水,不少人又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因灾更贫。灾害发生后,我们全县上下立足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比不看,不跑不叫,全力展开自救减灾。  相似文献   

13.
六朝时期作为都城的建康经常发生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及疫灾,这些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及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严重危害,为此政府相应地制定了一些救灾政策,并在灾后进行防护工作的加强以及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受季风气候、板块地质运动和复杂地形地貌等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成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连发、频发地区。近现代以来,西藏发生过除火山和海洋灾害以外的几乎所有自然灾害。本文在介绍了近现代西藏自然灾害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及造成的具体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天,一场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震惊中国。关于高温干旱的原因,已有多方解释、分析,甚至论争。由此引发的讨论,让人真切地看到,当前在抗灾救灾方面存在的种种沉疴,诸如抗灾应急机制问题、水利建设问题、农业保险问题,等等。此前不久,在《关于当前全国汛情、旱情和灾情及防汛抗旱工作的通报》中,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旱涝并发、旱涝交替和旱涝急转的局面,将贯穿今年整个汛期。”一个突发事件有时会引发出多种灾害隐患,要想第一时间拿出合理的应急预案,需要有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是故,制定综合性“救灾减灾法”的种种呼声,亦因此日益高涨。而在更大范围的话题上,2006年来中国频频遭遇的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一次次牵动国人生态环境保护的敏感神经。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壤沙化等问题,无不警示着中国自然生态的种种失调。专家指出,在中国,往往存在一夜之间旱灾突变为洪灾的现象。旱涝急转等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暴露出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治标先治本。抗灾救灾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问题。面对旱涝失衡、水旱不均,如何从整体、长远的生态建设与规划战略角度去整体考量,对中国来说,是一场严肃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结合苏州市区域概况,选取引起苏州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因子,以生态/自然潜在/人为干扰的角度建立苏州市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10个判定指标并计算出权重,再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区域的脆弱度,分析各个区域的生态质量。最后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能力对苏州市各个区域的环境进行整体判定和分析。本文将苏州市分成3层脆弱等级,即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结果表明,常熟市为重度脆弱区,吴江区为轻度脆弱区。结合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本研究对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表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抗洪涝灾害能力对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抗洪涝灾害韧性进行评价体系研究,分析了对抗洪涝灾害韧性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范围包含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运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十几位行业专家等,得到了城市轨道交通抗洪涝灾害韧性的初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资料搜集和野外调查,阐明了评估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土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条件,查明了地质灾害类型和现状,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评估。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到中等,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到大。综合评估认为:Ⅰ区危险性大,建设用地适宜性差;Ⅱ区危险性中等,建设用地适宜性中等。同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隋广军  蒲惠荧 《改革》2012,(3):145-154
台风灾害一直是威胁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构建承灾体的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社会经济易损性空间分布不均匀。台风灾害频发的沿海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防台应急预案,构建全面的应急预警体系,建立统一的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公开机制,引入政策性金融工具建立灾后恢复、补偿的财政保障机制,从而构建一个专门针对台风灾害的应急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城镇建设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文章将地理信息系统和Logistic数学模型相结合,选取四川省乐山市地区的城镇用地作为评价对象,选取评价因子作为评价乐山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价指标,建立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数据库,获取研究区域的不同评价因子数据专题图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建设用地适宜评价图,对乐山市城镇建设发展适宜性分区分析和扩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