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兰玉 《魅力中国》2014,(2):113-113
一、引言 土地勘测定界是伴随着国土管理部门职能逐步开展的一项以法律为依据,以测绘技术为手段,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的技术性工作,是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研究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中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利用清涧县2010~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于ArcGIS10.0软件生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图,对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构建清涧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清涧县土地利用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显著;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大,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增速较快,水域、林地减速较快。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近五年来马鞍山城市建设用地情况的趋势分析,总结当前建设用地利用现状.选取了建设用地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闲置率三个指标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定额指标法和实际用地过程中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建设用地的潜力,结合当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综合提出挖掘土地潜力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以真正实现马鞍山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用地勘界报批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勘界报批数据处理效率低、错误率高,制约了建设用地报批的进度。通过对当前建设用地勘界报批数据处理流程进行分析,以Visual Studio 2010C~#为开发平台,采用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与存储,集成ArcEngine、Word、Excel嵌入式组件库,与国土部报盘系统无缝衔接,完成了建设用地勘界报批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缩短了数据处理的周期,保证了成果100%正确和标准化输出,在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问题。而作为土地整理数据重要来源的农村建设土地调查更是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常州市金坛区农村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细化成果及利用状况等内容进行调查,总结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提供方向,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朝阳市双塔区和龙城区为研究区,选用2014—2021年的5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软件分析双塔区和龙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其间采用监督分类法将朝阳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五大类,通过对比各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综合评价朝阳市土地利用转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沈涛 《湖北经济管理》2013,(24):156-157
国外方面,本文对土地利用调查、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国内方面,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研究、对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影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诸多因素的研究等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8.
随着形势的发展,土地管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法的指导下,切合怀化实际,走出一条土地管理的新路子,是怀化国土人的共同心愿。依法管地现状与问题分析:l\土地执法环境有明显好转。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基本能做到依法行政、合理用地。我市重点工程怀黔公路、环城路、洪江电站和蟒塘溪电站等项目建设用地全部报省并获批准。但少数部门和单位、乡镇违法用地现象仍时有发生。少数乡镇无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以发展公益事业和小城镇建设为名,不履行正常的土地报批、审批手续,非法占地、买卖土地,…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理论与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泽宾  陈银蓉 《乡镇经济》2008,24(11):46-49
文章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城市圈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理论分析表明,按照区域间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配置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文章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研究了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武汉市、黄石市在非农建设用地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黄冈市、成宁市农地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分配非农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将是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29日说,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到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通过遥感卫星拍摄和地面实地调查,实现对耕地占用、补偿和违法用地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鹿心社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说,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金土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提出实施这一工程,要求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据介绍,卫星遥感监测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地面每1平方米的土地是耕地、荒山、森林还是建筑物,提供各地土地利用的准确信息。这些…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转移方向、变化速度、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分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耕地面积最多,占地区总面积的40%以上;2009~2014年,石河子市耕地、林地减幅较大,而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幅较大,主要转移特征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石河子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宏观政策等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的研究,可为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0,(5):30-30
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保证城市用地及时审查报批,提高用地报批效率,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进一步改进有关工作,缩短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周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都匀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的幅度、速度及变化程度,并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都匀市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都匀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土地利用类型上,农业用地不断缩减,建设用地明显增加,都匀市土地的驱动力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两个方面。都匀市土地利用应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城乡土地综合利用,同时启动耕地保护机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其变化特征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西安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和程度变化三方面进行变化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社会经济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草地面积的下降,其中耕地和草地分别下降了16.96%和70.25%。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15.12%和61.80%。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升,西安市经济的发展与工业、房地产业、居民收入等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分别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市化。西安市应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障重大战略用地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绿地、林地等具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的数量,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6,(10):10-12,F0003
——国土资源部着手改革,土地审批制度向中央集权 最近,国土资源部正在拟定土地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向中央集权。主要内容是:一、方案的重心。方案将从审批环节、审批事项、审批权限、报批方式、报批程序、审查内容等关键环节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全方位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也遇到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瓶颈。作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集约利用土地是建设新型城镇道路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太谷县作为研究案例,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全面介绍该县在土地集约化利用上的经验,深入分析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土地利用活跃度等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指标,对江苏沿海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移流集中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流总量的34.72%,连云港和南通的土地利用转移流更为集中,而盐城土地利用转移流较为均衡;(2)从土地利用活跃度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的顺序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滩涂湿地耕地;(3)受到沿海岸段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江苏沿海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09~2016年我国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程度、效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地结构及变化情况,探索国土空间利用特征、差异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各市国土空间结构差异大,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除重庆外均呈现生活空间扩大,生产、生态空间减少的趋势,单位土地产值翻倍,平均值为150.27万元·hm~(-2),除北京、成都外人均生活空间不减反增,平均每人192.54m~2。北京、广州、成都用地较合理,上海、天津、郑州土地利用程度偏高,需提高生活空间利用效率并加强生态保护,重庆、武汉、西安单位土地产值偏低,需注重盘活已有生活空间,控制耕地、园地等生产空间减少。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提出,下半年,国土部门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清理土地利用中违规违法案件的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调查工作,并加快起草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意见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了解台塬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地形特征,以地处渭北台塬区东部的韩城市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在ArcGIS 10.3软件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地形因子,即高程、坡度、坡向进行提取,采用表面分析、叠置分析技术,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存在密切联系,并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耕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呈减少趋势,林地、草地面积分布先上升后下降,未利用地面积随海拔上升而增加;坡度较小的地区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园地、林地、草地面积随坡度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少,大多数分布在缓地和斜坡上;坡向由阴坡转向阳坡的过程中,耕地、园地、建设用地分布比例增加。在低海拔、小坡度的无坡向和阳坡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高海拔、大坡度地区,林地、草地的优势分布有利于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类活动不频繁且环境较恶劣的地区多为未利用地。该研究可为不同地形的土地利用布局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