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3月12日,投资3.5亿元的陕西省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除,结束了仅4年的生命。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是当地最早建成营业的白鹿原主题景区,开园之初,一天人流量曾高达12万人次,如今却遭拆除的命运,令人遗憾。《白鹿原》的小说、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带火了"白鹿原"。可既然是白鹿原文化民俗村,就  相似文献   

2.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被村民称作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的人",从《白鹿原》的人物形象白嘉轩入手,用"儒家文化"的理想层面来论证现实中的白嘉轩的"利己"德行。颠覆"仁义"白嘉轩的传统形象,对其形象进行"重构",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糟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坛,陈忠实是一位"安静"的作家,不造话题,不惹纷争.但近日随着《白鹿原》被改编拍摄成电影,这位老作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家,应始终不忘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92年,长篇小说《白鹿原》面世,这部50万字的小说展现了陕西关中农村的历史变迁.2012年,在这部作品问世整20年的时候,《白鹿原》又将在影院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道》2012,(12):92-93
其实,王安全不是主角,主角是《白鹿原》。这里的“白鹿原”指的并不是王安全导演的那部电影,而是读过陈忠实原著的人们心目中的《白鹿原》。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这是《白鹿原》扉页上的文字。1992年的春夏之交《,白鹿原》诞生。《白鹿原》的诞生,为中国文坛带来了福音,使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为…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是一部浸透了儒家文化思想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在文中着重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文章从分析《白鹿原》中朱先生、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等人物形象来印证儒家文化精神彰显下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惊闻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于4月29日7时45分因病逝世,我仰头,闭目,回忆着有关先生的一些信息。同时,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消息,加上了一句"一路走好,忠实大哥!"从《白鹿原》到《四妹子》,我阅读了先生的一半作品,感觉他被誉为拥有民族精神的杰出现实主义作家是当之无愧的。陈忠实先生的作品,多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村社会现实,广受纯文学读者喜爱。尤其是《白鹿原》,正如评论家说的,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  相似文献   

8.
有关《白鹿原》的史诗性论述很多,但大多着眼于史,而忽略了该小说的诗性分析。故文章从小说的思想情感、手法技巧、语言特点几个方面分析《白鹿原》的诗性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瑞 《魅力中国》2011,(6):64-64
《白鹿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并以全新的话语诠释了历史。从小说主题到思想内容,从叙事方式到人物格调,《白鹿原》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新历史精神,《白鹿原》也正是在新历史精神的指引下,开辟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因此,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发现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前,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作为这个奖项的出资作家,陈忠实专程出席现场,为杨柳、孔令燕颁奖.陈忠实表示,"设奖项主要是表达对编辑的敬重之情". 陈忠实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白鹿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穿透时空的魅力.亦因此,也才让他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享誉中外的作家.但他又不仅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折射着仁厚睿智的光辉.几年前,面对有人对《白鹿原》的几处挑错,他坦然承认"是我马虎了,人家有道理"并且明确表示"错了就错了,人家挑出来,我以后纠正一下",就尽显了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14,(23):102-104
<正>含英咀华很古很古的时候(传说似乎不注重年代的准确性),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碲,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原》写出了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但它又超越了传统的阶级分析的窠臼,写出了生活与人性的复杂,具有"史诗"的意义。《白鹿原》所描写的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大约50年。这50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曲折的岁月之一。中国社会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之复杂、之剧烈都是空前的。在这此矛  相似文献   

12.
一部《白鹿原》,带给读者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和如在眼前的人物,绚丽多彩而又厚朴苍凉的风土人情,以及那些没有被说破的人之命运与历史沧桑.此外,还有一代人对"文学"的守望.  相似文献   

13.
"生殖崇拜"、"英雄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的人性,也是中国文学不衰的母题.《白鹿原》中以白孝文与田小娥的情爱悲歌唱出了这一主题,并无悲剧地从文化风俗、社会心理和性伦理角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并对肉身交往进行解读,分析了乡土社会中的崇高人性.  相似文献   

14.
张静 《西部大开发》2012,(9):115-117
耗资1.2亿、时隔20年,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全安将长达50万字的著名小说,打造为140多场,时长为15分钟的电影作品。这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的大挑战,更是史诗般剧作打造成功所迈出的成功的一步。电影《白鹿原》首映礼在西安举行,图为全体主创人员与小说作者陈忠实合影。摄影/孙昊电影《白鹿原》在小说《白鹿原》发表20年之后,终于上映了。她的问世,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与苦难,换回的一条爆炸式的新闻,吸引了国人的眼球,掀起了国产电影在观众中的轰动,也迎接来自各方的回应与评论。这也注定了这部作品的不平凡。  相似文献   

15.
黄远军 《魅力中国》2010,(6):270-270
《白鹿原》主要写从清末明初到解放前在白鹿村,白、鹿两家人的争斗为线索,写出了两代人的典型性格,而典型人物性格的发展形成是离不开典型的环境。而在典型的环境中典型的人物的性格发展有着偶然性,在偶然性中又带着必然性这样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性格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在《白鹿原》中作者却是很好的处理了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电影《白鹿原》的英文片名是White Deer Plain,作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小说中的白鹿原是塬或台塬,而非平原,在对plain,loess plateau,yuan和loess tableland进行词义辨析的基础上,从交际翻译的角度,对译名失误的更正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片又来了。再一次,它们又惊人的相似:故事都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白鹿原》、《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王全安、张艺谋、冯小刚不约而同将视线投向同一时代,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中国大片又在谋划一次集体转型?我更倾向于后者。从野性萌动,到刀光剑影,再到后宫争斗,中国式大片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朝一条绝路上走。到后期,"中国式大片"简直  相似文献   

18.
<正>1992年早春的一个下午,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最后一个字。之后,他对妻子说:"我得给老何写封信,告诉他小说的事,我让他等得太久了。"陈忠实说的老何叫何启治,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常务副主编。两人交往已经有20年了。1973年隆冬,西安奇冷。一天,陈忠实到西安郊区区委开会。散会后,在街道的拐角处,他被一个陌生人拦住。那人自我介绍说:"我叫何启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在西安组稿。我读过你发表在《陕西文艺》上的短篇小说,觉得很有潜力,这个短篇  相似文献   

19.
黄思思 《魅力中国》2009,(22):154-155
《白鹿原》这部作品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繁衍,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大家族以及周围的各色人等,为温饱、为脸面、为光宗耀祖、为争抢风水等等。祖辈三代纠缠在财、权、利、欲的无休止的谋算与争斗之中。作者以细腻深沉的笔触,描绘出一群不同典型的主人公的命运悲喜剧,生动、形象、厚重地反映出民族悲壮秘史的一角。《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片又来了。再一次,它们又惊人的相似:故事都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白鹿原》、《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王全安、张艺谋、冯小刚不约而同将视线投向同一时代,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中国大片又在谋划一次集体转型?我更倾向于后者。从野性萌动,到刀光剑影,再到后宫争斗,中国式大片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朝一条绝路上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