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为因素是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成因。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差,滞留时间较长,受重金属污染的大多数微生物不仅难以降解,还会通过水、植物等介质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有必要探讨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为后期修复提供理论、方法支撑,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含量。  相似文献   

2.
粘粒是沙地中所缺乏的核心物质,研究其在风沙土中的迁移规律对评价改良后土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砒砂岩中的粘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实验,模拟不同粘粒浓度、不同流速以及不同离子强度下砒砂岩粘粒在风沙土(300~350μm)中的吸附和解吸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粘粒浓度、水流速以及溶液离子强度变化均会影响砒砂岩粘粒在风沙土中的迁移和解吸。随着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加,砒砂岩粘粒在风沙土中的滞留量明显增加。相反,随着水流速的增加,粘粒在风沙土中的浓度逐渐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后,其粘粒在风沙土中的存在相对稳定。在沙地整治过程中,需注意粘粒添加量和降低灌溉强度,从而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颗粒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三氯生(TCS)属于疏水性有机物(HOCs),易吸附在底泥等固相介质上,具有长期滞留性、生物蓄积性和"三致"作用。吸附在底泥上的污染物,难以被生物降解,并逐步向底层迁移,使得地下水被污染。本文探讨了不同淋溶速度和不同淋溶液对TCS在底泥柱中的迁移传输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孔隙水流速能促进TCS在底泥柱中的迁移传输,鼠里糖脂能进一步强化这种传输行为。  相似文献   

4.
利用赤泥来制备多孔保温材料是大量消耗赤泥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利用山西赤泥制备多孔保温材料时干法和湿法工艺条件下样品的表层和核心处组成和pH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制备方式下赤泥制备烧结保温材料时碱的赋存形式、从核心向表层迁移和随温度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本文简述了几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建材资源化途径,如烧结砖、烧结陶粒和轻骨料。为了探讨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建材资源化及其环境影响,笔者以江西省赣州市某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最佳掺混比例下重金属在烧结过程中的迁移情况。结果显示,以30%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配70%页岩制作砖坯,生产的烧结砖对砷、铬、铅的固化率分别为22%、100%、61%,排放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满足相关标准。烧结砖满足《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T 13544—2011)的相关产品要求,其浸出重金属浓度显著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水中亚甲基蓝染料,考察p H值、温度、活性炭投加量、活性炭粒径以及溶液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水中亚甲基蓝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 H值为2.0~10.0范围内,溶液p H值越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越高;升高温度和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会提高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在实验条件下,70℃,1.5 g的活性炭处理效果佳;粒径越大,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越低,其中粒径0.15 mm的活性炭的脱色效率最好;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亚甲基蓝的脱色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麻竹活性炭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AC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探讨TiO_2/AC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降解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450℃时,TiO_2以锐钛矿物相负载在活性炭上。在溶液pH值为6时,TiO_2/AC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能力最好,经5次吸附-降解-再生试验后,降解率仍可保持在首次的90%以上,且回收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8.
研究砒砂岩与沙复配材料的力学特性对治理砒砂岩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了解不同复配比例下复合材料的材料和结构特性,本文从微观层次入手,通过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对砒砂岩复配土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动三轴仪,进行了不同配合比下的力学试验。结果发现:砒砂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钠长石、蒙脱石和方解石,无水状态时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遇水饱和后结构崩塌,粘聚力迅速减小,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复配土由于其结构的互补性以及级配的优化,渗透性大为降低;宏观力学表现出应变硬化现象及非线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典型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覆沙和漫灌的方式,对0~30cm表层土壤的全盐量、电导率、pH值、水溶性离子含量等进行研究,探索其盐分累积和运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S10、FS20和MG+FS10均可以显著降低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3.9%、64.1%和56.5%,其中,覆沙10cm处理下的压盐效果最好。从土壤中水溶性阳离子组成来看,Na~+含量最高,其次是K~+,两者总和约占11.16%~34.33%;从土壤中水溶性阴离子组成来看,强碱性离子HCO_3~-含量最高,约占21.53%~53.86%。覆沙10cm处理下,Na~+、K~+、Cl~-和SO_4~(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明覆沙可以显著抑制Na~+、K~+、Cl~-和SO_4~(2-)的表聚作用。漫灌也可以降低表层盐渍土中的全盐量,但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HPLC法建立雾化吸入用聚乙烯塑料安瓿中7种抗氧剂的迁移及浸出水平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在完成验证的基础上对迁移物和浸出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7种抗氧剂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02 4和0.007 9μg/mL。参考相容性指导原则考察了3种模拟提取条件50%乙醇水溶液、pH 3.0磷酸盐缓冲溶液、正己烷下的迁移水平。该方法回收率在92.7%~95.0%,RSD在1.2%~2.7%。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完成7种抗氧剂的分析,并能够检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制剂中的浸出物水平,检测结果均未检出相关抗氧剂。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稳定、检测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磷酸和磷酸二氢钾对土壤中砷污染物的萃取修复效果差异,设置不同的萃取剂浓度、土液比、萃取时间,通过萃取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砷萃取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萃取剂浓度的升高,单位质量的土壤砷萃取量增加,磷酸萃取剂的最佳浓度为1.5 mol·L~(-1),磷酸二氢钾萃取剂的最佳浓度为1.5 mol·L~(-1);土液比变化对土壤砷的萃取量无明显影响;对于砷含量为98.53 mg·kg~(-1)的土壤,磷酸溶液萃取土壤砷的最佳条件为:浓度1.5 mol·L~(-1)、土液比(g∶mL)1∶3、萃取时间1 h,磷酸二氢钾萃取剂萃取土壤砷的最佳条件为:浓度为1.5 mol·L~(-1)、土液比(g∶mL)1∶5、萃取时间4 h。  相似文献   

12.
为系统化分析拌沙对于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本研究选择陕西省定边县的重度盐渍化土壤开展小区试验,通过在0~30 cm土层内拌入不同比例沙,监测了其表层(0~30 cm)和下层(30~60 cm)土层内土壤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拌沙处理能有效降低定边盐渍土0~30 cm土层内的土壤细小颗粒、增加其大颗粒,改善其质地过于细密的问题,从而促进SO_4~(2-)、Na~+、Cl~-、K~+、Ca_2~+等盐离子的淋失,降低其盐碱程度,且拌沙比例越高,改善效果越明显;盐渍土的pH并未随着沙的拌入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电导率则以拌沙量为3 cm处理下降幅最明显;30~60 cm土层内土壤性质并未受拌沙处理的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补充了拌沙对盐渍土改良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原始资源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污染型水资源短缺成为更加的棘手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室内模拟活性炭、粉质黏土、标准砂的不同质量配比组合的土壤渗滤系统试验,分析了其对污水中总磷(TP)、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及p H值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与土壤组合渗滤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理想,在相同进水条件、渗径、压实程度下不同的组合渗滤系统处理污水效果有差异,其中活性炭、土壤、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5:3.0:6.0时处理效果最佳,TP、NH_3-N、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2%、92.68%、80.14%,出水TP和NH_3-N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COD平均浓度达国家三级标准,出水平均pH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本结论在土壤组合渗滤系统解决"水质污染"型缺水问题上具有积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