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全面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对一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而且要重视对次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次级区域发展差距在我国每一个省市区乃至以下的行政区内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对其进行调控,意义重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控次级区域发展差距需要多管齐下,构建合理的调控机制与政策体系。江苏省作为我国的一个经济发达而内部又存在着严重发展差距的省份,在调控次级区域发展差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问题。现阶段,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为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在实现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基础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发表真知灼见,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只是这一社会发展的前奏,并且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在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考察了国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提出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目标、协调机制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6.
7.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已经清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战略区任务明确,主体功能区为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平台,基于市场力量推动的经济区内部和经济区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密切,互动、协调推进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机制是我国社会以及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大对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机制的管理以及研究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着重探讨如何继续推动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统筹好城乡区域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构建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核心的重点,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针对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财税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财税分配机制、调整财税权限机制、完善财税扶持机制、规范财税补偿机制和健全财税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可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各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别,呈现非均衡状态。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距的原因有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因素等。要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定性的角度描述了我国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现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定量分析,计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发现二者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战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实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均衡发展战略;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初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第三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区域宏观调控,加大了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的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城一地的资源组织能力和容纳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领域向综合化、规模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条件下,要求区域城镇系统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新疆西北区域为例,首先分析了区域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要素以及当前西北疆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别从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就完善区域地方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合作组织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支撑的区域合作保障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地区经济的差异性也不断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使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逐渐上升。总体而言,现在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缓慢,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采用Feldstein and Horioka(1980)模型,考察了1985~2006年间我国的区域资本流动性,发现我国的区域资本流动性是不断增强的。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方向、区域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两个方面考察了区域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资本流动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统计》2004,(12):42-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近期完成的中国区域服务业综合发展实力评价研究显示,在服务业发展水平方面。中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