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二五"规划已把城乡结构列为优先解决的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金融业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只有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加大金融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有最优医保的研究主要以效率为目标,平衡社会保险的消费平滑和道德风险两方面的目标。本文加入医疗服务利用的政策目标,拓展了最优保险理论,利用城乡居民医疗制度整合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充分统计量方法,考虑了城乡医疗服务利用的差距,估计了最优医疗保险水平。研究发现,若只考虑效率目标,最优医保报销比例约为44%左右;若同时考虑效率与基本医疗服务利用目标,则最优医保报销比例可提高到70%左右。研究还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农民的住院概率和住院费用,医疗服务利用的价格弹性约为-0.45;医疗保险具有明显的消费平滑作用,住院报销比例每提高10个百分点,会使得农村家庭因患病而挤出的人均消费减少3.2%。文章还进一步测算了最优医保水平下所需的政府补贴和对个体福利的改善。本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医保待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基本界定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公平性分析,提出了以城乡一体化为手段促进城乡公平、以均衡开发为导向促进区际公平、以成本核算为依据促进合理补偿、以教育公平为纽带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和以社会公平为准则促进农民参与的公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基于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凭借“普”“惠”的特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缩小收入差距(经济公平)、释放发展机会(机会公平)促进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居民及农村地区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男性、学历高、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居民在使用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受益更多。因此,大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提升当前普遍较低的社会信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二元制度是导致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宏观因素,改变城乡二元制度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本文从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的角度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方式,不仅在我国金融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研究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出发,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乡和谐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从公平的角度考察,当前中国城乡之间存在着四种不公平的困境:身份壁垒困境、教育公平困境、保障公平困境、资源公平困境。基于此,从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文化教育公平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国的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9.
10.
消费金融公平发展的法律突破路径——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看,消费金融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显得尤为突出,不仅区域发展失衡,而且出现了农村地区消费金融的荒漠化以及面向贫困群体的服务"空洞"。消费金融公平的缺失源于资源配置的经济逻辑、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存在以及转型社会的特点与矛盾。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可以从经济法的社会功能、多维消费金融制度以及金融法制的完善等方面探索消费金融公平发展的法律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商业保险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浙江的运营实践,总结了现已存在的两种基本运营模式,探讨了商业保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中的实际效果,并对商业保险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的预期发展和运行中需注意的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举步不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是破解其发展的关键所在.并为全面推进我国城市双向转诊制度,在政策和制度上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和社会转型,现行以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方筹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诸多诟病。为此,从参与主体的分析视角,深入探析现行新农合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寻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对我国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最终选择以政府责任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从农村医疗保障"公共品视角"、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运行缺陷,以及国际上现有医疗保障模式比较等方面进行释疑。同时,指出新农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发展过程中,政府责任应包括制订相关政策法规、确保管理费的足额到位、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以及合理的制度设计,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