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权式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有三个制度基础:一是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二是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相对绩效评估,三是延续了关系型社会的履约方式。分权式改革背景下"为增长而竞争"的增长模式内生出多种带有排斥性的发展态势,是一种排斥性增长而非包容性增长。由于没有包容利益和谐,导致增长成果分享性明显不足,具体体现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个人收入差距和阶层差距。中国要实现从排斥性增长向包容性增长的转型,必须要实现从社会分割到社会整合的转型,从关系社会到规则社会的转型,从阶层板结向阶层流动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徐旭 《经济研究导刊》2014,(33):163-166
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在取得了空前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幸运的是中国的领导和人民已经逐渐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不仅不会妨碍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持续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进一步使用最新的绿色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中国便能够摆脱几十年来依赖高污染能源的传统发展模式。从国际形势看,新一轮的国际竞争正在加快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选择绿色发展模式,以取得今后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制高点。从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际情况看,绿色发展模式作为省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向应当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以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三十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转型危机和国家治理危机两个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区分,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危机是一种转型的危机,即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治理能力滞后所产生的危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结构性转型的必然现象。在现实中,市场化和民主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互为因果,经济—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国家治理层面不同程度的危机,进而推动了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中国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是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渐进式的、结构性的适应过程。中国并未陷入局部改革的陷阱,而是更有可能在危机—体制改革—适应的推进模式中渐进地实现国家治理体制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低碳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变革的重要选择。全球范围内对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制定低碳发展转型的国家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以碳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等,为全球经济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中国只有实现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从出口和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从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转变,才能逐步实现向兼顾碳排放与经济稳定增长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要求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呼声很高。文章认为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国的出口增长模式上。因此,本文提出应结合运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来构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模式,并就如何在比较优势中形成竞争优势,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分析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高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模式。依次研究了该发展模式的特征表现、成因机制、利益相关方和转型路径。产出最大化而非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以及围绕这一目标的政府间行政性垄断竞争是高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发展模式的根源所在。从高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模式向低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模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需要。成本模式转型的关键点在于政府,但转型的速度要考虑相关各方的承受能力,温和转型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7.
晏强 《经济视角》2006,(10):36-37
辽源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辽源市煤炭资源已濒临枯竭,年可采储量580万吨,辽源矿业集团所属的平岗、泰信、西安煤矿全都停产,大批煤矿工人下岗,二次就业压力巨大,造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辽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一、辽源经济转型的思路和对策辽源市经济转型立足自主创新、自我加压,充分利用国家转型政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探索转型的新途径、新模式,实施“四大战略”、发展“三大产业”、建设“十大工程”。(一)实施“四大战略”1、差异化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越南等东亚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选择了两种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本文依据世界银行数据,比较世界各转型经济体宏观经济表现与微观配置效率,考察不同转型模式的发展绩效。从中长期看,一国经济宏观稳定性内生于经济的微观效率基础。转型国家的成功再转型需要各国在较高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更多地尊重和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以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来推动效率型增长,走向持续发展的转型"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在新一轮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运行。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稳定物价总水平。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和实现经济再平衡的艰巨任务,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时代到来。要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从"赶超经济"向"大国经济"迈进需要国家竞争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必须摆脱传统数量型增长的路径依赖,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包括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政策逻辑五个维度。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需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发展目标的价值判断体系,形成现实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结合的价值判断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而最优路径选择应是符合价值逻辑要求的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系统之间质量的耦合与互动。最优路径选择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又具体表现为微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宏观质量三位一体的实践逻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逻辑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创新驱动政策、结构协调政策和质量变革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经济体竞争加剧、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增长模式更迭等新的形势,需要应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多种矛盾因素叠加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传统竞争优势转弱和经济转型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对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实现我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需要深化体制变革,解决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平衡发展,坚持民生导向以及加快政府职能改革,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3.
刘健 《时代经贸》2013,(12):184-185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决芑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人力资源管理是决定这一重要资源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及竞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在国内企业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转型国家这个群体开始出现并活跃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25年来,转型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转型国家经济:发展与比较"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28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行。研讨会围绕四个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它们是: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转型国家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转型国家经济开放与合作,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模式。首先探索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时、空变点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给出了相应的解读,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科教资源包括科研与教育资源,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相应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提升劳动者科学文化和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素质;二是通过科学研究推动新产品研发、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融合,是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和经济高效增长的前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一个国家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由此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科研成果往往会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10)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入更加注重质量的中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环境与增长驱动因素发生明显改变,企业竞争要素与格局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以国内上市公司为研究范围,结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重点研究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现实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乔宇 《生产力研究》2012,(5):135-136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以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发展现象,是一国在发展阶段跃升过程中发展战略转型失败的结果。文章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发展困境,以及中国面临的风险。中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脊梁,历经多年的发展,不断提升并巩固了在世界制造业竞争中的位置。但在全球制造业新的竞争格局下,突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瓶颈,改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需要从战略上、模式上、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高"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