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严荔 《经济纵横》2012,(6):48-51
从全球经济发展轨迹看,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普遍注重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文化资源的区域特征明显,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开发程度也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本文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实践作为案例,总结了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的文化资本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按历史性标准,文化资源可以分为文化历史资源和文化现实资源,其中文化(现实)智能资源是关键。文化资本是一种经济现象,具有经济价值,能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通;它是继物质、人力、自然资本之后的第四种资本。  相似文献   

3.
冯霞 《生产力研究》2006,(5):171-172
文化资源具有自然垄断性、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特征,其产业开发会导致市场失灵,必须实施必要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4.
海洋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是海洋旅游中重要环节,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大连市为例,探讨了大连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丰富的海洋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海洋资源;以近代城市风貌、近代战争遗迹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融合;古代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组合。分析了大连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深度开发大连海洋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市场细分化管理规范化;创意旅游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的重要舞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国家,也是海洋大国之一,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兴盛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我国具有开发利用海洋的优越条件和战略性需要,应该把海洋开发作为跨世纪治国兴邦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具有方便地进入海洋的区位优势和环境条件,应该成为亲海民族,陆地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客观上需要把海洋作为后备资源基地,世界历史经验证明,疏远海洋的民族必然落后。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制定蓝色工程计划,发展海洋产业群;开发蓝色国主,建设海洋经济带,用20~30年时间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本文纵横论证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标准、条件、指导方针和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海”、建立海洋综合管理的财政保证机制、加强海洋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和加强国际合诈等多项具体建议措施,多元化推动我国的海洋经济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燮初 《江南论坛》2002,(10):36-37
吴文化公园,又称吴文化博览苑,旅游界称它为无锡民俗村。它是国内第一座由农民投资创办的以地域文化为内涵的博览型的园林。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镇西高山,占地46.7公顷。已建仿古建筑2.8万平方米,道路场地围墙3万平方米,总资产1亿元(不含土地),是用吴文化资源遗产开发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7.
有效开发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对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等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从中国农村现实出发,分析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探索中国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应重视海洋文化建设,要有新观念新战略新举措、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发扬海洋文化精神,培育海洋企业文化、做好海洋文化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工作、加强海洋文化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海洋文化相关产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化分析,并提出发展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归纳台湾省2005年版《海洋政策白皮书》中有关海洋经济的内容,参考可以获得的台湾省海洋经济数据和资料,描述了台湾省海洋地理和海洋资源概况,分析了台湾海洋产业内涵及类别,重点讨论了海洋航运和码头业、海洋渔业、海洋科技产业和海洋旅游业,同时讨论了台湾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将会加速“海上山东”建设,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文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反映,在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产业开发理论在国外主要有创新因素、开发模式以及城市经济方面的研究;国内则研究了文化资源评估、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案例分析及其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化资源开发--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超越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发展的眼光看,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农村实现经济飞跃发展的“机会窗口”。西部农村民族众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西部“三农”问题难以突破的今天,开发西部农村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意义重大。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积极探寻西部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之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契机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黄金海岸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茹 《经济论坛》2003,(17):65-65
“黄金海岸”的称谓出现于1985年。它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类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东经119°11'-119°37',北纬39°27'-39°41',座落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东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蓝天、碧海、绿林、黄沙……优越的地貌和地理位置,独特的海滨旅游资源,构成了黄金海岸精美绝伦的海洋沙漠风光,这些特点使它被开发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一、黄金海岸区域旅游资源利用的现状自1985年开发至今,黄金海岸区域已逐渐建设成为消夏、避暑、海滨游乐、滑沙健身、海上游览、探奇、疗养度假的新兴旅游胜地。1992年黄金海岸九景点联合剪彩,中国…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是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通过区位熵的计算确定山东海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门类,确定他们的主导作用,从而引出山东海洋产业的发展定位。最后从系统增值角度,对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山东海洋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韩美 《经济地理》1999,19(1):101-105
山东是海洋大省,全省有海域面积17万km2,比陆地面积大11%;海岸线长达3121km,占全国的1/6;浅海滩涂2900万亩,可供养殖面积1980万亩;海岛326个。早在1991年,山东省就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宏伟战略,使山东海洋经济走在了全国前...  相似文献   

17.
资源开发产业化是中共南平市委、市政府在1995年提出来的。这个战略,符合中央的精神,也符合闽北的实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闽北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这个战略一提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也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资源开发产业化的内涵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中国农村改革的热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农村改革的热点是发展乡镇企业和股份合作制;最近这两年中国农村改革的热点是农业产业化,农工贸一条龙。 什么是产业化?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总称,大致部门,小到行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夏把全部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其文化属性,在政策体系及产业化道路上,明显区别于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包含多种不同的子行业,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运作机理,例如电影、电视、动漫网游、广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音乐表演、文化展演等等,各子行业又与其附属行业产生深浅不一的联系,因此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本文试图探寻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构造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的耦合元素指标,并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正趋于转好,耦合发展类型由环境资源主导、海洋产业滞后型过渡到二者协调发展同步型,体现了两大系统的区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经济是相互拥抱、相互孕育、相互滋养、相互促进的,这在近二十年来得到充分印证。众所周知,广东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就是岭南文化与政策优势有机结合的成就;江苏、浙江形成了苏南经济模式和温州经济模式,也是江浙文化底蕴的散发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结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已引起理论与实业界的高度重视,企业与区域文化建设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