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79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各个体制环节上的推进是不平衡的。与商品市场的发展相比,资金市场的发展要迟缓得多。我们在1985年发表的有关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中已初步分析过资金市场改革的滞后及其对投资机制的影响。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中的融资机制,并对与此相关的改革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在我国,专业银行在整个资金筹集和融通系统中居于绝对支配地位。1985年在全国金融资产(不含中央银行资产)中,各存款银行(工商、农业、中国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占87%,它们的活动在事实上决定着资金配置的基本格局。因此,我们对我国融资机制的研究首先集中于对我国银行体制的运行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集中讨论一下财政和银行关系问题,很有必要。它对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同心协力,为国家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改革财政银行体制的障碍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财政、小银行”的分工思想,是目前改革财政银行体制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财政和银行性质范围和活动领域的问题,也关系到如何处理财政、银行、企业三者关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讨论清楚,不用说财政与银行分工协作问题难于解决,就连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也  相似文献   

3.
黄锡成  高方  顾金林 《经济师》2001,(11):206-207
粮棉油流通体制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已取得良好效果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应当看到 ,在粮棉油流通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过程中 ,还存在着粮棉政企并未真正分开等诸多矛盾。要使农业政策性银行健康有序地发展 ,尤其是粮棉油收购资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封闭运行 ,分析和研究建立适合农发行业务特点的资产保全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将对银行的运营产生重要影响。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和个人可以以更低的代价贷到资金。本文从利率市场化背景入手,深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的经营策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5.
全民缺位——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成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行的新股发行体制包括三个环节:(1)低市盈率的行政定价办法;(2)冻结资金的确认认购比率办法;(3)冻结银行资金的验资办法。股票一级市场的计划定价和冻结客户和银行资金的验资方法,造成了巨额的货币和基础货币冻结,影响了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扭曲了股票一、二级市场的资金关系,制约了公众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1998年底,证监会出台了新股发行定价报告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对股票发行价格作出解释。但该办法仍未改变证监会确定价格的体制,作为新股发行体制问题核心的计划定价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策性银行在改革环境、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从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入手,运用效用函数理论及其在风险特征分析领域的延伸,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的框架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策性银行在改革环境、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文章从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入手,运用效用函数理论及其在风险特征分析领域的延伸,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的框架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以后,商品经营者们经营风险如同经营利润一样已为人们普遍了解、认识和接受。银行作为特殊商品的经营者,其自身的资金营运活动与其它商品经营者息息相关,利害相连,因而也包含了较多的风险因素。尤其在企业转制改革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等诸多原因,银行资产的风险因素更是有增无减,有的甚至影响到资金的正常营运。当然,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占银行资产相当比重的贷款的风险。因此,对银行用来说如何支持好企业改革,有效的防范和转化贷款风险,在较长时期内都将是一项重要任务和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一、风险贷…  相似文献   

9.
融资机制是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初期,“拨改贷”在企业融资机制变革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银行从过去的货币出纳机构发展成为今天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的宏观调控者。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经济起飞时期,银行的确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但从我国的情况看,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和银行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间接金融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资金供给制色彩,信贷软约束或为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许问题并不在于应不应该发展间接金融,而在于我国银行“先天不足“的品性影响了它日后的健康成长。看来,我们有必要在进一步改革并完善银行体制上下大的功夫。但仅仅这一个方面还不够,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直接金融,尽快改变银行独家供应资金的格局,以减轻企业对银行的压力,为银行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以上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郑新民 《经济问题》1991,(12):45-46
一、企业亏损的症结 症结之一: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供给制。1983年以前企业的流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两家供应;1983年以后,企业的流动资金银行独家供应,银行对企业的流动资金由统管变为统包。这种单一的间接融资体制,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活力;国家始终没有把企业当作流动资金营运的主体来对待,企业只有被动地接受资金的注入与抽出,很少有自主营运资金的主动  相似文献   

11.
就 全国平均看 ,我国企业的自有资本不足 3 0 %,70 %以上的资金是通过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筹集的。由于企业所需资金大部分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 ,所以资本市场运行是否健全对企业筹资行为是否合理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 ,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 ,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还不规范 ,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市场环境与发达市场经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作为资金供给方的资本市场存在的这些问题 ,必然会对资金需求方的企业融资行为产生扭曲性影响。(一 )资本市场结构失衡对企业融资形成扭曲性影响我国发展资本市场是从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起步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银行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 ,随着各种“放权让利”改革措施的推行和分配结构的调整 ,我国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迅速增加 ;另一方面 ,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了国有企业过去全部由财政无偿拨付投资资金的旧体制 ,企业开始从其它渠道筹集资金。资金供求关系的上述变化 ,使银行结束了过去只能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历史 ,从 1979年起开始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 ,并从上 80年代初期开始发放中长期贷款。至此 ,我国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开始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难点和对策选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难点,根本不是象“范文”中所说的“是企业、财政对银行多方掣肘所致”,而主要是由于现行大一统的银行体制的沿袭,更与整个经济体制的转换相联系,也不能采取用银行职能代替财政职能,把银行界定为“国家分配资金的主渠道”。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面临的最大难点是怎样解决政策性贷款和转换银行经营机制问题,并提出了推进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商周刊》2013,(21):50-51
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改革,中国金融改革是滞后的,目前已到了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阶段。设立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大型银行对市场的垄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搞四个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从何处来?从我国多年实践和外国的经验来看,银行筹集资金是一个重要方面。组织社会闲置资金是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银行筹集资金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本文想就银行存款的意义、作用及其扩大存款途径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1986年赵紫阳总理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肯定了开放我国资金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在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同时,要有步骤地开拓和建立资金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资金市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以及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必须相应地开拓和建立社会主义的资金市场。我国几十年来的金融体制是在物资纵向分配体制下按照“钱随物走”的原则建立和运行的。目前各专业银行纵向分配资金的体制也没有摆脱这一违反商品经济规律的模式。在这种体制下,资金的横向流动、广泛筹集、灵活融通和有效运用,一方面受到银行条条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试论银行小企业授信的纵深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开始,银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银行革新体制机制以加大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四年来,银行的小企业授信工作明显加快.但目前银行的小企业授信业务存在区域失衡、覆盖率低等问题,影响了业务的纵深发展.作为市场竞争主体,银行既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更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经营倾斜力度,填补市场空缺,以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文章从银行角度分析了阻碍该业务向纵深推进的因素,并提出时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本榕 《发展研究》1994,(11):18-19,27
1979年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了以提高利率水平,调整利率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利率改革,目的是发挥利率调整经济的功能。并形成了以法定利率、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为基础,以计划利率为主体的利率管理体制。从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围绕着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金商品化,银行商业化等改革,又正在把利率推向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我国利率管理体制也逐渐由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向市场利率管理  相似文献   

18.
论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王正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90年代,我国金融体系必须向深层次改革方向发展。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通过银行体系、资金供给体...  相似文献   

19.
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财务重组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制约其后续改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损失承担与资金注入主体的变化为切入点,对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模式及其变迁作了比较制度分析,思考了其政策约束效应。本文的结论是在财政部和央行交替主导四大行财务重组的背景下,由于重组过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好银行/坏银行”模式的实际效果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并非实质完成。这已成为利率市场化、银行运营市场化及AMC转型等金融改革的现实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我国经济特区规模宏大的吸收外资和筹措内资的计划,要求迅速建立完善的资金市场,但双重体制的摩擦则又制约了资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资金市场,成为经济特区金融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