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萨克斯坦自前苏联解体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其间历经国家独立、政体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等复杂阶段。十年来,哈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宏观上看,虽然哈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原料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观念,确立了以“创新”为主导观念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其整体国力和经济实力仍远未达到 90年代初的水平,十年的演变和沉浮、经验与教训,值得哈政府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现将哈十年来的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综述如下: 经济发展状况   从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哈独立以来经济体制变革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运转,2000年中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至2010年中国GDP总量增长到39.8万亿元。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文章通过对中国500强企业十年来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规模的统计分析,揭示中国大企业十年来规模成长的规律,以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自前苏联解体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其间历经国家独立、政体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等复杂阶段。十年来,哈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宏观上看,虽然哈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原料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观念,确立了以“创新”为主导观念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其整体国力和经济实力仍远未达到 90年代初的水平,十年的演变和沉浮、经验与教训,值得哈政府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现将哈十年来的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中小企业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路径,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是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本方法。市场经济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美国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与中国同样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典范,一直是中国学习借鉴的重要对象。分析研究这三个国家土地住宅制度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深化土地住宅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有参考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关键,在新的市场时期,围绕经济体制开展市场活动,以此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进程是我国的主要问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经济结构稳步发展的关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还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这种运行机制能够有效规避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自身结构缺点对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先简单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重要性,然后着重探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最后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邹渐维 《广东经济》2010,(12):22-25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1949年到200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波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种因素的快速叠代,让我们无法理解和想象,这些因素正在如何发酵?会否在未来十年之内酝酿一次大的转型?上周参加了一场午餐会,有幸与几位经济学大家共话"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席间,李稻葵教授指出,中国未来十年"二八分",经济问题只占20%。其分析逻辑如下:为什么经济问题不大?中国仍然是人均发展水平非常低的经济体,如果按照当前实际的汇率计算,只是美国人的20%,而且老百姓能接受市场经济。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即便中国非常不幸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9.
把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找准中国经济房展航向,日本,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是最好的模板。日本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未能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进行完美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错失了日本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我们应该从日本经济中获得启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一、吸收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自1979年开始,中国政府坚持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漫长历程。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26年来积极吸收外资促进改革与发展,把吸收外资作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认真研究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与之…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当下激烈学术论辩的话题.一些学者强调私有企业的创业精神;另一些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公共经济部门.本文认为,第一个十年中国的改革是由企业家创业引领,20世纪80年代的转型是由底层“自下而上”推动的,自90年代以来的变化则是由国家“自上而下”主导的.通过对公司制企业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这些收入的来源是公共经济部门与国家之间的特权关系,因此,国有企业实际上获取的是租金,而不是利润.“重庆模式”用部分的这种租金来提供社会福利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可持续的福利制度应该建立在征自市场收入和利润的税收之上,而不是依赖国有企业的租金.  相似文献   

12.
按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完善或重塑本国的经济体制,是当今世界超越社会制度的一大趋向,构成了各国经济生活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主流。在中国,历时十年的经济改革依照自身的内在逻辑,已经使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日益明朗,市场经济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由于怀疑和排斥市场经济制度,宣扬和维护国家统制经济曾是中国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经济理论的和经济政策的基本要义,因而在这场变革中,也暴露了许多与这场世界性变革不相适应、尚不协调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导刊》2012,(10):20-21
在竹立家看来,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仅就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来说,正是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变的关键十年,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十年。经济与科技发展竹立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能源的瓶颈制约压力不断加大,如不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难以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  相似文献   

14.
郑觉华 《发展研究》2008,2(1):77-79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在飞速发展,发展中隐含着失控的隐患.政府如何运用宏观调控干预经济发展成为我们当前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重塑经济法在中国市场经济中主导地位,发挥经济法干预经济之法与规范干预之法的双重作用,努力承担着规范市场秩序与规范国家经济权力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中 ,西方学者习惯运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讨近代中国的经济问题 ,特别是在近代政府与经济发展问题上 ,强调政府经济“守夜人”的角色 ,并依此对中国政府、经济、资产阶级等问题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与国内学者差异较大的结论。本文认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前题下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府与经济建设、政府与资产阶级关系的“本土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毛丽冰 《经济》2013,(Z1):84-87
论学术,他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民营经济与企业战略、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等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先后主持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7项国际合作项目。论荣誉,他是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优秀成果特等奖的获得者,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开放,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开放让我们学到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文化及科学技术,开放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方向. 当今世界上一个开放的世界,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得益于开放,得益于中国加入WTO的红利.  相似文献   

18.
《经济》2003,(11)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市场化进程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算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也已搭建整整十年;无论在发展中国家群体内还是在转轨国家行列中,中国经济绩效均名列前茅;然而长期以来深层次体制矛盾一直困扰着我们,真正的“大关”迄今仍未越过。环顾全球,所谓“市场经济国家”不知凡几,但真正实现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只占少数,而众多号称奉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却长期陷于扭曲与混乱。中国市场经济如何实现良性运行?我们如何突破发展与转轨双重瓶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中应充实哪些内容?日前闭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给予了我们深刻启示。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检视世界各国市场化的丰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从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商投资法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坚持积极的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成绩显著。外商投资已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负面效应,使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与威胁。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吸引外资必须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形成以法律为根本多途径多渠道的综合体系,加以规范、引,导。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统一外资立法,完善外资立法体系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转型国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根据中心"十二五"科研工作安排和学术发展需要,计划于2014年8月和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转型国家经济:发展与比较"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以下议题征文:(1)转型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2)转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