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房地产导刊》2006,(14):16-17
2006,中国地产的转型年.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解读。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市场.从土地创新到金融突围.从成本控制到危机管理……行业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变得异常敏感与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所有困扰企业发展的因素中,作为基础的土地在“双竞双限”政策的影响与干预下.依旧成为2006中国地产企业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旅游业的"婺源模式",简言之,就是将一个县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打造。婺源县依托生态与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把旅游业定位于第一大产业重点扶持培育。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开发、品牌打造"等手段,走出了一条被旅游界誉为"婺源模式"的发展之路,由一个企业做一个县的旅游业,这在全国都很少见。婺源旅游从零起步,经历了起步、放活和整合三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市场自发到政府主导,从社会分散经营到资源整合运作的两次大跨越。它的旅游已经进入了提质  相似文献   

3.
新三板井喷     
昝立永 《英才》2015,(3):68-71
三板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旧"到"新"构筑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底层生态。有人说这是最坏的市场,因为它鱼龙混杂;有人说这是最好的市场,因为它充满希望。这里少了确定,多了变幻;这里少了渡口,多了汪洋。在新三板的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成长历程,老兵新锐各有千秋。挂牌企业若想美好,必须创造、经历、见证属于新三板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秦邦建 《经营者》2005,(11):100-102
<正>“一个未经历过市场风雨考验的企业,算不上真正意义成功的企业,只有经历过市场风雨之后依旧保持不败的企业,才算得上真正成功的企业”,这是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对那些处于危机考验企业经常说到的一句名言,至今它不仅成为企业勇于正视现实,更为关键的是它正影响着更多企业勇敢地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5.
科龙之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龙从一个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今天较有市场影响力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 伴随着一次与时俱进的改革。而它的改革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正好与中国企业的改革历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到现在,国有企业从产权关系、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企业制度角度看也经历了从非法人到法人,从工厂制到企业制,从企业制到公司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问题 企业与行业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的阶段,而品牌竞争,又涉及不同的深度与层面.请问,企业应该如何把握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程度,确立相应的品牌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以及成长已经步入到了全新的阶段中,从制度角度出发,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的产业效益以及产业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建筑企业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收效很微小,所以,要求人们必须要从全局角度着眼,对建筑业产业政策以及建筑业产业发展进行突破,进而促进建筑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成长。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在朝着市场经济这一个方向来转变,所以,建筑市场必须要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相符合,必须要和经济机密联系。本文中,笔者就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产权交易市场顺应了改革发展的形势,它在规范企业产权流动、促进国企及各类企业并购和重组,提高企业资产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科技含量;活跃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吸纳外资和民资,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加快以股份制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进程等多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新疆的产权交易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历了五个年头,其中有经验、也有问题,需要很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国有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责任管理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助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它是协调和推动企业与产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百年老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01年,豫园商城由原来的区属国有企业转制为由复星集团为第一大股东的民营企业,近5年来的转制历程,豫园商城经历了内部磨合、产业整合、业绩提升的阶段,企业的内控机制、队伍建设、员工收入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加强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不断提升,经营发展驶入了良性的快车道。而企业平稳转制的背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具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乐  姜宁 《企业活力》2007,(8):36-37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行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未来五到十年,在国际家具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家具业将迎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二次创业"阶段的到来,使更多人开始关注家具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规模、渠道、品牌,还是自主设计,起初业内各执一词。然而当中国家具业经历了原始积累、初步发展到群雄混战、发展受阻几个阶段后,家具生产与家具流通企业都意识到了要想把更多的产品卖出去,就需要一个更加贴近市场发展形势的销售通路,营销渠道作为企业一种关键性战略资源,需要更好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梦筱 《企业活力》2015,(2):144-149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行业是城市化发展最直接的经济行业,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GDP到国家相继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核心都是因为房地产已经从最初的单元价值影响到整个社会产业体系的多元价值。房地产市场的此消彼长以及房地产企业与政府的博弈,让曾经悄无声息仅存于研究论证的产业地产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一批以产业地产模式进行多元价值经营的企业,也开始在近乎苛刻的新房地产市场中崭露头角,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卓达集团以"多元价值型"产业地产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开发民生地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行业提供了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演变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存在着某种联系,文化的演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区域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到产业文化,并进而到集群文化发展的历程,本文根据这个演变路径提炼出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出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模型,并概括出相应的函数.以此来归纳文化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转型与升级并不只是政府口号式的号召,而是企业迫在眉睫的主动行为。但如何提升?又是很多企业非常迷茫的课题。作为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福建省,产业集群众多,发展很有活力,但近年来低迷的市场冲击,让许多行业的企业经历着痛苦的考验。这些行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着转型与升级的努力,但他们往往不知要转到何处,怎么升级。这是需要有更多的外来智力的支撑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定量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本文从宏观政策、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餐饮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在经济新常态和服务业黄金发展期的背景下,餐饮业在政策环境、产业布局、市场结构、增长模式、发展思路等方面都经历着深刻转变与调整。“十三五”期间,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餐饮业有望在行业定位、创业环境、业态结构、资源配置、食品安全以及综合实力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18.
<正>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快速发展。弹指间已走过三十年,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式,也随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量到质、从便捷到体验纵深,从业务部门到产业经济的发展与蜕变;从公共管理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从不可或缺到值得信赖,物业管理人用汗水和智慧标注社会文明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0):100-102
零售业是我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零售企业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重点。物流是零售企业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物流水平的提升,纷纷进行物流系统改造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与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各地的产业集群几乎都经历了由分散办企业列集中办企业再到产业集群的过程。80年代“体制外改革”产生的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是“离土不离乡”,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