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那么实践当中企业应该如何与劳动者订立专项技术培训协议,订立专项技术培训协议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那么实践当中企业应该如何与劳动者订立专项技术培训协议,订立专项技术培训协议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企业发展需要各种人才,内部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培养人才后要留住人才,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对培养人才进行服务期的约定是一个较为常用的办法。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专项培训后可以约定服务期,在服务期内被培训的员工承诺为企业服务。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劳动关系中的服务期,处理好服务期和劳动合同期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服务期的权利和劳动者违约必须支付违约金的制约办法,留住自己想留住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评析《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A公司出资送林某参加技术培训,符合约定服务期的条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七规定: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  相似文献   

5.
所谓"准员工",就是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但尚未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在校应届毕业生.今天的"准员工"大多是富有朝气与梦想的"80后",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以规避各项风险?这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准员工”,就是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但尚未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在校应届毕业生。今天的“准员工”大多是富有朝气与梦想的“80后”,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以规避各项风险?这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所谓“准员工”,就是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但尚未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在校应届毕业生。今天的“准员工”大多是富有朝气与梦想的“80后”,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以规避各项风险?这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青 《企业世界》2007,(7):28-29
近年来,日益频繁的人才跳槽现象令公司不少用人单位深感忧虑,这种现象尤以新建企业为甚。不乏这样的情况,企业发展了,人才却离开了。巨化某厂2006年共有12名员工选择了离开,到外地发展,而且大多是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主要技术骨干。关键员工一旦离开,新的员工在短期内很难接上手,新企业的正常运作势必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现象,联系巨化集团公司实际,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考勤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但却常常被管理者所忽视,以致因考勤而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而诸多考勤管理工作中的“常见病”,也直接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起了巨大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无考勤制度在企业用工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约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要求员工按时上下班,这也是企业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有相对系统的考勤管理制度,以便对员工出勤状况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很多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时难以适应企业环境,无法顺利进行学生与工人的角色转换。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存在一定的不满。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磨合的困难已成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方式,共同培育合格的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人才的自由流动日趋频繁,竞业限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及实施之后,由于一般性违约金的取消,用人单位在员工辞职问题上丧失了发言权,只要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告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为了扭转用人单位在职工"跳槽"中的被动局面,竞业限制正在成为对特殊员工流动进行限制的措施。但是,由于对竞业限制的理解不到位,或者执行中有  相似文献   

12.
知识型员工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如何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效用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全面分析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现存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本文首先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中常说的“罚款”,是指因员工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依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对员工进行的一定数额上的经济处罚.根据该定义,“罚款”应当具备几个前提: ●员工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根据规章制度规定,该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经济处罚; ●经济处罚所依据的规章制度内容和程序合法并且适当. 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时,通过罚款对员工进行规制的情况并不在少数.那么,这种做法是否违法呢?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日渐激烈,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也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要面临来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当前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水电厂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员队伍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员工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十分注重企业内部员工的技能培训。水电厂运行岗位技术培训是水电厂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实现水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水电厂运行岗位技术培训方面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水电厂岗位技术培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项目化管理模式则满足了这一要求。将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引入到水电厂运行岗位技术培训工作中,实现水电厂运行岗位技术培训的项目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为水电厂的稳定、持续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就对水电厂运行岗位技术培训项目化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了解员工的职业信用在保证用人单位人才质量和减少损失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很多企业来说,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是必要且可行的。企业可以在原有人事档案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和完善具有行业特点的员工职业信用档案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组织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贯彻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检查。共查企业1708间,员工378517人,分别约占全区企业、员工总数的27%、47%。从检查结果来看。这些用人单位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问题之一:私招滥雇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用人单位招收员工的渠道很多,有到内地或厂门口贴张告示自招的、有职介部门推荐的、有厂内员工介绍的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招工前没有按规定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招工还要向劳动部门申请;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充分的用工自主权,向劳动部门申请纯粹是多此一举。私招滥雇已成为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问题之二:招用工人没有办理用工手续。这次检查就发现,尚有74407名工人没有办理用工手  相似文献   

17.
李红光  胡南 《现代企业》2003,(10):40-40,44
人力资源实行市场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放宽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人才租赁 ,这一全新的企业用工形式应运而生 ,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广泛关注 ,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推动着这一新型的用人方式往前发展。人才租赁 ,最早起源于美国、日本。人才租赁的兴起表达的是“人才共享”的理念 ,是对人才从“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的深刻转变。即 ,用人单位与租赁人才不再存在劳动关系 ,仅为有偿的使用关系 ,与租赁人才发生劳动关系的仍是人才租赁机构或员工所在原单位。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实…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是企业和公司以及各种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一种劳务保障性合同。劳动合同是企业管理员工的依据所在,也是法律程序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种种因素,往往会出现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规避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以及在必要的司法实践中胜诉成为很多企业及用人单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实际中对于企业如何操作、如何防范解除合同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做出探讨,并对如何制定应对策略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石化企业车间员工的操作技术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的大潮迅猛而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不过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人对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因此,一个企业重视了对员工的不断地技术培训,它就能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