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生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后,经济学家对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丽方面。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区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二者处于矛盾统一之中。因此,区域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先后出现了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均衡和非均衡的协调统一论。区域均衡增长理论主要由新古典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均衡增长理论所组成,前者的主要成果是索罗—斯旺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3.
内生增长理论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期的内生增长理论成功地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而初步解决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但是早期理论存在很大不足:如将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割裂开来,内生增长模型相应地分为资本积累型与技术创新型;技术进步是“黑箱”,缺乏技术进步演变的微观机制;缺乏关于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具体分析以及存在与经验事实相悖的规模效应。近年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人力资本理论诞生至今,一直都是理论研究的热点。文章分析了西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国内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既可以作为特殊的资本存量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促进投资和劳动力增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提高存量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Barro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中国199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两条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交通、能源、通信三类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均表现出异质性。直接效应呈动态上升趋势,中介效应则逐渐下降。针对异质性的原因,本文进一步采用非线性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型、数量型或外延型,而不是以质量型和内涵型为主的形式。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具有规模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不显著,但也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促进作用。这说明目前我国三类基础设施仍然具有较大投资潜力。其中的关键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要素效率。  相似文献   

6.
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大国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效应包括经济高速非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快速演进、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大国效应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科技进步范畴认识的含混不清,致使很多关于科技进步贡献测算的结果差并较大。就科技进步是否应包括制度因素、科技进步是否应包含规模经济和科技进步是否应包含替代效应这3个有关科技进步范畴认识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财经》2016,(2):63-76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的作用水平较弱。  相似文献   

9.
严成樑 《经济研究》2020,55(7):191-208
本文系统梳理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到内生增长理论,从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到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阐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逻辑,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对全要素生产率认识深化的过程,经济增长框架微观基础深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理论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本文讨论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存在的不足,包括在研究思路、模型核心设定和技术性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需求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弱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薄弱等。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基于大学科融合视角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研究是经济增长理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经验启示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一个包含价格结构效应的两部门的总量模型,认为价格结构效应在模型中不仅仅是一种外部性影响的代表,同时也可看作为制度因素影响的代表。通过价格结构效应的引入使得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关系具体化了,体现了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在这个总量模型中,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存在初值依赖性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陷阱问题,发达国家劳动时间下降问题以及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学从诞生起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经济增长原因。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2.
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20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提出著名的“倒U”假说以来,中西方学者围绕此假说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大量经济学家用事实来验证此假说的存在,即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证据反对此假说,如有些西方学者针对20世纪70-80年代的“东亚奇迹”,得出了“增长和平等可以同时实现”的重要结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收入不平等程度开始在很多国家加深。因此,在21世纪初,经济学家对增长与分配之间关系的讨论还会继续,但是,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陆凤存 《经济师》2006,(1):37-38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21世纪80年代以后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考虑了技术作为经济系统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研发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文章通过对新增长理论的介绍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明新增长理论的理论适用性和解释力,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新增长经济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脉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联系又互相区别。而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是经济增长问题。围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东西方经济学家作了相当多阐述,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框架内开展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如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管理,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仅如此,这三者又与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密不可分,路径选择将使上述三者的内在结构和实际运作发生重要的改变,并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进程,因而成为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李斯特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产出核算理论和具有外部性的内生增长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内生增长路径,在这一阶段,增加要素投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出,即使控制了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变量,结果仍然是稳健的。宏观经济结构与产出函数的性质密切相关,中国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得益于制度改善,以及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提高。今后,中国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构建开放合作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超大市场优势的规模经济效应,以便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