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 ,各地地域商人特别是外地商人在江南市镇中十分活跃 ,在江南市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江南市镇从其命名、性质、功能以及作用影响来看 ,都与商业发展、商人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江南市镇的大量兴起和迅速发展 ,完全是由商业发展和商人活动促成的 ,新增加的市镇绝大部分就是随商品贸易和商人活动发展起来的。江南市镇由小到大、由兴到盛的持续发展过程 ,也有赖于各地商人的经营活动。明后期到清前期 ,江南市镇日益兴盛 ,各地商人极为活跃 ,江南市镇的繁盛程度与商人活动的程度相一致 ,地域商人成为江南市镇规模扩大市况繁盛的有力推动者。各地商人通过组织商品生产和制定种类式样等支配市镇商品生产 ,各地市镇的经济发展特色深受商人活动的影响 ,地域商人的活动推动着江南市镇的商品生产。地域商人的活动甚至直接制约着各地市镇的盛衰 ,影响着不同市镇之间的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2.
刘石吉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与标志。广义地说,农村市镇也是城市的一部分 它们是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关于中国历史上市镇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的研究,目前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史学家的注意。刘石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研究有素,成果颇丰的台湾中青年学者。七十年代以来,他就中国史上的城市,并主要就明清时代江南市镇进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他的部分论文编辑成集,题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出版问世,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大量勃兴、发展,形成了一个繁密的市镇网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作了有益的探讨与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多数仍停留在江南这个大区域的宏观研究上,似乎还缺乏对某一典型市镇作细致深入的剖析.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五大镇(盛泽、震泽、王江泾、濮院、双林)中濮院镇更具典型性.笔者想以该镇作一剖析,以窥见江南市镇的一般规律.不当之处尚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4.
刘石吉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的评介与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刘石吉先生的《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与《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市镇的发展》三篇论文,却早巳不胫而走,在大陆明清史学界广泛流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杪将上述三文汇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一书,于1987年刊出,以餐读者。此书不仅是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台湾学者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专著,而且也是1980年代国际中国  相似文献   

5.
市镇经济的研究可以说是过去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环节。我们说明清社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社会,几乎都会把目光集中到市镇的发展和壮大上。有人还梳理出秦汉的定期市、魏晋隋唐的草市、宋元的草市镇、明清市镇的中国古代市镇发展脉络来。可见市镇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如果说,全汉升先生在2 0世纪3 0年代发表在《食货》上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首开市镇研究先河的话,到如今已历70余年了。无论是总结这70余年的学术史,还是继续深化市镇经济研究。任放先生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该书属陈锋先生主编《1 5至…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徽商这一课题,已有诸多论著从不同角度阐述过它。就徽商的活动范围而言,前人的研究 大都集中在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地区的各大城市,特别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东 南 市镇①。相比之下,对于微商在内陆地区的经济活动很少涉及,管见所及,仅有曹国庆的 《 明清时期江  相似文献   

7.
浙江湖州双林镇是一个自发成长起来的市镇.明清时期园林的风气极盛.考察园林主人的身份,可以透视出双林镇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讨论的市镇 ,是指明清时期介于县城和村落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实体。尽管众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明清长江中游的市镇进行了研究 ,但系统研究该地区市镇类型的论著尚未发现。大体上 ,可从市镇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规模、经济功能等四个方面 ,划分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十分完备。市镇类型的划分 ,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考察市镇的发展历程 ,并对市镇在区域市场网络中的作用和特点作出准确的历史评估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发展呈现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工商业者和雇工构成了市镇居民的主体,市镇布局和管理完善,文化教育发达,社会风俗与府县城市差异日益缩小。本文拟就该地区市镇城市化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状况的变化作客观分析,以揭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市镇社会嬗变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0.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任放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丰富而成的经济史力作,亦为陈锋先生主编之《15至20世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书系》中的一部。任放先生对400余部方志及大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细致的整理、爬梳,对明清长江中游的市镇做了多角度的考察,不仅充实了前人的研究,更提出了一些对市镇经济研究大有益助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陈悦 《经济地理》2022,(7):82-92
产业因素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城镇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影响城镇体系是比较模糊的。文章选择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聚焦一般工商业和蚕桑丝织业这两种产业类型在明清至今这一长时间段内与市镇体系的互动演变过程,从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和空间分布三个层面考察产业对市镇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因素与市镇体系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一方面,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市镇体系的发达程度;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产业形成不同的市镇体系,其中,一般工商业对应网状市镇组织模式,蚕桑丝织业对应枝状市镇组织模式。无论是传统产业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都应该重视产业与市镇体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拜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大学王卫平先生的力著《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以苏州为中心》 ,全书凡六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江南地区城市发达的背景 ,第三章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的繁荣与市场体系 ,第四章江南城市社会诸相 ,第五章社会风习的变化与思想观念的更新 ,第六章江南地区的城市化及其局限 ) ,30万言 ,深感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亮书 ,其显著的特点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选题视角精准该书虽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史为研究对象 ,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江南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无可比拟的人文环境 ,特别是唐宋以来全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清代苏北集市镇发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 ,随着漕运、盐运和海运业的兴盛 ,苏北地区的集市镇大量兴起 ,并不断得到发展。这些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集市镇构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网络体系 ,成为全国统一市场的一部分 ,而规模较大的集镇大多分布在漕运、盐运河道周围和东部沿海地区。苏北地区集市镇的兴盛和发展促进了苏北地区的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 ,有利于维系小农经济的再生产。但与江南地区的市镇相比 ,苏北地区的集市镇大多是流通型集镇 ,发挥着商品流通职能 ,在其周围并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 ,因而其发展水平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都要远远落后于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镇史研究的力作——读《宋代草市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古代城乡商品流通中出现的新环节,研究市镇发展史,有助于揭示古代社会经济的总体结构及其演变趋势。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世纪经济组织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集市的重要地位”;“每个国家都有很多集市,而且每处的集市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点,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中国市镇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但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大多只是局限于明清乃至近代的市镇,对明以前的市镇则未有专论。傅宗文先生的新著《宋代草市镇研究》,填补了中国早期市镇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可以说是一部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东南区域平原与山区经济研究序论杨国桢明清两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是东部地区,而沿海的江、浙、闽、台,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社会经济区域的结构来看,江、浙、闽、台的社会经济区域组合,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大的变动,发展出多个社会经济区域板块。但在社会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向来注重对人性善恶问题的探讨,其中宋元明清微州学者的论说颇具特色,文章对宋元明清时期微州学者人性论的来源加以探究,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儒家性善论、道家元气论、释家佛性本体论,确切地说宋元明清时期微州学者人性论应该是在儒家性善论为主体,道家元气论、释家佛性本体论为两翼的这种"一体两翼"模式影响下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闽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是唐宋时期河南、安徽等地汉族人民南迁的结果。但是,宋元时期,闽南人口便呈现出从海路外流的趋势,只是这种流动数量不大,且极分散,始终是一种无组织的个别的行动。到了明清时代,当封建生产关系所加给农业的种种破坏而引起农村破产的时候,闽南地区人口海路外流真正形成高潮,且趋于复杂化。因此,探讨这一时期闽南人口的海路外流,对于了解闽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昕 《经济论坛》2005,(20):34-35
杭州市镇是宋代以前由军镇和草市发展演变或撤县改镇的产物。至北宋时,杭州市镇实现了从形态到性质上的全面蜕变。宋代至明清时期,在长江下游平原上,市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这一进程显示出人类聚落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等单一或综合社会因素的作用中,经济因素逐渐强化,非经济因素逐渐弱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今见宋辽金元时期买地券约250种。根据买地券对亡人生前居里、葬地所在的记录,可以窥知宋元时期城乡区划与组织层面的若干侧面。(1)宋元时期,城市中所设置的"厢",已渐次演变为城内(或包括部分城下街区)区划与户籍、治安管理单元,是一级相对完整的社会管理单元。(2)宋元时期城镇中的"坊",当是为管理坊郭户而普遍设立的基层社会管理单元。(3)宋元时期的"社",有三种情形,一是指"里"或"图",是里、图的异称;二是民间信仰组织,多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三是金元所推行的"社制"之"社",主要行于北方地区。(4)宋元时期,北方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单元,一直是"村";"里"已基本退出乡村社会生活与赋役、治安管理的范畴。金代村社与元代社制之成立,乃是晚唐五代以来北方地区作为民间信仰组织的"社"逐步演化的结果。(5)在南方地区,北宋前中期,"里"应当是县以下实际发挥作用的基层组织;保甲法推行后,"里"也向较单纯的地域概念演化,但仍然发挥着界定地域单元的作用;直到元代,至少在部分地区,"里"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地域单元,仍然存在并为人们所知。  相似文献   

20.
傅衣凌先生的新著《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已于一九八二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刊行面世.这本三十三万四千字的著作,选辑了作者四十年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论文共二十九篇,按专题性质和时代前后并参照写作年代排列,分为五卷:卷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卷二,农业、手工业;卷三,商业、贸易与市镇;卷四,财政、金融;卷五,阶级、阶级斗争.这本新书,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明清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在四十年间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学术研究演变过程.初读之后,受益匪浅,这儿试略谈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