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珠三角制造业1993~2007年间29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大部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度上升,少部分行业下降.不同产业的集聚度及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一方面,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度上升并占据集聚排行榜的前列,而传统产业的集聚度明显下降.行业间分化明显是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特定阶段所具有的现象.CR3分析显示佛山、广州、深圳等几个城市在CR3排名中出现频次最多,是多样化程度较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较强的几个城市.同时还计算了1993~2007年间各城市的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珠三角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文章还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集聚指数和工业总产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工业增长具有长期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资源错配理论研究框架,构建了包含集聚因素的资源错配改善效果模型。进一步将资源错配程度细分,计算了排除集聚因素影响的分行业资源错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72%的行业资本配置不足,69%的行业劳动力配置过剩;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配置普遍过剩,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资本配置普遍不足,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力配置存在明显缺口。产业集聚的改善效果主要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的降低资本门槛和优化劳动力结构来获得,能够在资本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不足时改善资源错配,弹性作用分别为0.0737和0.1460;但在资本配置不足和劳动力配置过度时加剧资源错配,弹性作用分别为0.0568和0.0292。资本门槛和劳动力结构通过与产业集聚的协同作用,对资本配置不足和劳动力配置过度产生积极作用,强化并补足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本文通过分地区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集聚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改善效果更好,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改善范围更广,这为优化中国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2003~2012年间长三角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借鉴EG和MS的分类,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不同集聚程度行业对它们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借用Arellano和Bond的动态面板模型,验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在TFP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TFP的提高,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非促进技术效率改进)进而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中低度集聚行业的TFP的增长率大于高度集聚行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高集聚度行业TFP增长率逐渐下降。而且,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将是长三角制造业TFP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其次在测度地区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时,对合理选择相应指标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更为精确地测度我国及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E-G修正指数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定,从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和分行业产业集聚程度两个方面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同时深入观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区分布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发展态势。不同分行业中制造业、封测业、设计业集聚程度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装备业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材料业集聚程度基本保持稳定。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分布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京津环渤海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且制造业、封测业呈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发展态势,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的省份,其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根据中国历年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来看,制造业在其生产总值中一直占有着较大的比重,我们运用张卉(2007)修正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甘肃省24个制造行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产业的地理集聚并有进一步均衡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结合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分布的现状,以产业竞争力为关键切入点,逐次分析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FDI的影响路径以及FDI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并以日企在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为例,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外资分布也较多;在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成长阶段,FDI的进入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了FDI的进入,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之间通过产业竞争力这一间接导体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态势及其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以及该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论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指标,而后计算了各指标值,定量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态势和各省市该产业的集聚水平.最后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验证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对我国该产业的经济效益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其次在测度地区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时,对合理选择相应指标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更为精确地测度我国及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测度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基础上,以1997~2009年15个制造业子行业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与其生产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有利于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水平,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对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通过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更有助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西方国家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做出解释。实证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针对不同细分行业本身的特点,这种影响存在差异,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在边际促进效应递减的趋势;从地域层面来说,工业机器人应用量大的国家,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就整体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减少了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即制造业所能容纳的工人数量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而技术创新则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科学评价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意义。本文利用制造业各行业数据,采用CPM方法并结合技术转移吸收能力指标,从产业转移的视角,着重评价了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转移吸收能力,结果显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轻纺和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转移吸收能力不强。最后文章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机遇下,着力加强制造业各行业对技术转移吸收的投入力度,充分引进、消化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要素,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是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可忽视的重要源泉。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途径,装备制造业技术吸收的效应两个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促进装备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基于绩效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融合的理论,本文首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制造业各行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绩效与该产业融合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产业融合成为提高制造业绩效新的切入点;市场结构水平、所有权结构与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绩效共同起推动作用;市场开放度虽然对制造业绩效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和产业融合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性。本文据此得到了若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中药产品的附加值和规模经济效益,实现集约化经营。同时,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中药产业竞争水平和产业内外部关联水平,这些变化有利于推动中药产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6.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dynamic model of concentration is developed, with incomplete and industry-specific adjustment to deviations of concentration from its steady state.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gainst a sample of 102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t the Australian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ASIC) four-digit level over the period 1977/78–1984/85. The estimated adjustment is faster than found in studies of the more mature industrial economies and this adjustment i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ith reductions in tariff protection. There is also empirical support for John Sutton's argumen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market size depends on whether set-up costs are exogenou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产品空间视角下,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从国际贸易领域移植到国内区域层面,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1年145类制造业3位码细分行业数据和2012~2014年147类制造业3位码细分行业数据,构造中国制造业产品空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obit模型检验产品密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并以江浙沪为例,对制造业结构转换目标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国内区域层面,产品密度在产业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产业创新和阻止产业衰退的双重作用。在产业结构转换中,需要遵循此规律,选择合适的转换目标,避免结构转换中的断档停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的数据,引入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最终需求侧环境效率以及中 国分行业对工业总体环境效率变动的贡献度,对分行业环境效率变动进行了增加值系数效应 、中间需求效应、排放强度效应3种影响因素的SDA分解。得出结论:中国环境效率较低,改 善环境质量刻不容缓;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等5个行业环境效率相对较低;对整体效率 贡献率大的行业,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 运输设备制造业;1995~2009年环境效率变动中排放强度贡献率最大,增加值系数和中间需 求贡献较小甚至为负。最后从行业层面提出了改善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8~2013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出与就业等数据,分别运用结构协调度和结构偏离度来测量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三大子行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结果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协调度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倒“U”型的走势,制造业三大子行业结构偏离度的走势虽各有特点,但与制造业总体协调度大体保持了一致性。此外,本文采用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对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