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村中,在农民建房用地上存在着一种异常的"村批"现象——村级干部越权审批农民建房用地。这种做法,违反了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导致大量耕地直接被占用,同时,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滋生了村级干部的腐败,应当及时纠正。所谓"村批",具体讲就是:农民如果要建房,只要经本村干部同意并交纳一笔资金即可择地建房,再无需其他任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推动了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乡镇企业和"民工潮"的兴起,农民的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并逐步走向非农产业,农民与自己一直赖以生存的土地的联系也开始松动。于是,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日趋活跃。但是,目前农村耕地的自由流转成本却相当低廉。本文拟通过对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古竹村的个案调查与实证分析,来探讨当前农村耕地流转成本低廉的成因及其对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第8期特别策划一组文章,贴近农村实际,对照自己的老家,有一些切身体会。我们村耕地相对较少,粮食价格又低,农民认为靠那一亩三分地根本发不了财,加上思想观念的影响,想摆脱农民身份,造成大量外出打工后形成了"老人村"。儿时一进村三五成群的村民聚在一起"侃大山"的情形早已不见,来个外人打听个路都找不到人,使本来就小的村子更加凋零。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影响农业效率的最大问题是农村耕地细碎化。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要实现受益最广、风险最低、收益最稳的土地流转路径,笔者认为有三种模式可以采用。一是土地"互换并块"模式,即通过"互换并块"先实现农户"一块田"目标,然后带动形成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二是村集体承租转包模式,即由村集体将农户土地先承租下来,然后再统  相似文献   

5.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认为,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这个成就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安定。而一场让农民"城镇化"的行动,正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不少农民正在"被城镇化"。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相似文献   

6.
车门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西北方向,距合市镇9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389户1536人,劳动力人口81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口393人,占总人口的25%。全村耕地面积2594亩,人均耕地1.65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是该县"十二五"时期省级贫困村。近年来,该村立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山地资源、能人智力、设施便利等方面优势,通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三丰村地处江淮交汇之处,全村2800人,2100亩耕地。地少人多,如何让农民增收致富?三丰村走出了一条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哺农业的新路。三丰村鼓励村里能人兴办个私企业的同时,大力兴办村工业园区。他们以原来的村办工业厂房集中区为基础,大力实施厂房、道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期延长后无地农民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导致大量无地农民的产生,通过对河北省32个县、41个村、194户无地农民的成员构成、收入来源、权益保护以及所在地区政策执行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政策执行情况与无地农民问题的相关性,并提出收回已迁出人员土地、开发荒地增加耕地的数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对策解决无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春,记者在江苏省东海县张湾乡采访时,看到该乡后湾村今年新开发的96亩土地全部栽上杨树和种上其它春作物。据乡土地管理站站长张之健介绍说,从去年到今年,全乡不但没有因建房办工厂占用一分耕地,反而节省和开发耕地153亩,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15万元。 张湾乡3万多口人7万多亩耕地,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过去,这里农民在扩建新宅时,缺乏规划,占地面积零散,造成村中间空闲地多,影响耕地种植。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张湾乡强化对民宅的统一规划,使新建民宅尽量往村中心的空闲地集中,组织农民平整废沟塘,充分利用废弃地…  相似文献   

10.
张睿 《发展》2014,(1):64-64
正一、案例村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灵芝乡尹岔村共有6社242户1 053人,耕地总面积3 814亩,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 28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 084亩,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2012年农民平均总收入7 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560元。甘沟乡张湾村共有9社218户975人,耕地总面积5 194亩,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果园。2012年农民平均总收入8 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750元。(二)劳动力现状及外出务工情况。两村共有460户2 028人,共有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林红敏 《老区建设》2008,(17):42-44
老城村是定南县老城镇的一个行政村,2001年由原来的学仕村和老城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816人、农户1071户、劳动力2480人、耕地1536亩、111地13135亩、有果园290商、年出栏牛猪近万头,经过近三年实施整村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厂彳良大改观,村容村貌有明显变化,生猪产业迅速壮大,农民收入快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6元。  相似文献   

12.
造出三分地增粮二百斤———大余县竹木村改田造田调查刘守敏江西省大余县竹木村原是个经济薄弱村。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277户农户,总人口961人,耕地422亩,人均耕地044亩。1993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只有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元,人均...  相似文献   

13.
拓宏伟 《特区经济》2007,225(10):95-96
"建设新乡村运动"是农民致富政策的基本实践形式,是韩国经济政策的支柱之一。"建设新乡村运动"加速了韩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全面奠定了韩国经济腾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博望镇胜利村地处城固县城.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大,该村的耕地基本已被征用,6个村民小组中3个已无一分土地,全村人均耕地仅0.19亩!不要说种粮养家糊口,就是种畜禽饲料也不够.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大搞二、三产业和大棚菜"立体生产",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52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3260元,名列陕南前茅.胜利村成为省级"小康示范村",近期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区建设》2010,(5):35-35
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漏土村,是丘陵地区的一个小村,全村面积3300亩,住有62户、208口人,耕地710亩。 漏土村党支部和村委一班人积极探索适合该村发展的模式,带领村民,寻求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中,开辟务工新门路;在坚持因地粮、林间作中,开发干果经济林,村民足不出村,亦农亦工,实现了收入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耕地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但交城县郑村村委会还是不顾农民意愿,把大面积耕地"出让"给了企业,致使其长年荒芜。这件事警示我们,要警惕一些基层组织以土地流转的名义,"私相授受",改变耕地用途,侵害农民利益。当地政府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相似文献   

17.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村支部"。在农村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党支部能否立足潮头,充分发挥支部一班人的战斗堡垒作用,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改革的成败。"农民要想富,实现小康迈大步,离不开咱农村党支部。"这是文水县城关镇西街村党支部一班人的一致体会。西街村是文水县乡村中人均耕地最少的村子,全村2000多口人,人均不足一分七厘地。说实话,光在这一、二分地上做文章,不要说富民达小康,恐怕连口也糊不住。因此,西街村支部注重发展了乡镇企业。建筑业、小商业、服务业,并积极支持鼓励发展个体民办企业。该支部一班人,团结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地处稷王山南麓的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上王乡牛庄村,全村1280人,5810亩耕地。直到2002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贫困,如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老区牛庄人民的头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因紧靠群山而得名,但在村民们心里,他们的"靠山"不是大山,而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华。陈华长年累月和农民一样在村里摸爬滚打,村里的群众习惯地称他为"咱们老陈"。提起贫困村的精气神2015年9月,陈华被黑龙江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选派到省级贫困村靠山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民承包经营的耕地成村或成片被占用,失地农民急剧增加。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成了农村干部、群众议论的热点。我们就太仓市农民失地情况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