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2-16
马克思财富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基础之上,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本财富观”的根本性反思.马克思通过对财富问题的论述,重新揭示了财富的源泉、本质、衡量尺度及其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以马克思原著中丰富的财富思想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语境中把握其财富观念,解读财富的人性基础,分析财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既可以为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念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涵之六:现代财富观不仅重视有形财富,而且强调无形财富 传统财富观,只重视有形财富,轻视无形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观已开始变化,有形财富逐步让位于无形财富。一个企业,其占地、厂房、装备、流动资金等构成了有形财富:而研发、标准、品牌、人力资本等构成了无形财富。今天,良好的商业关系是企业的第一无形财富。  相似文献   

3.
杨佩珍 《特区经济》2006,(12):321-322
原产地标记作为一种“天赋财富”为企业提供超过一般同行业的溢价收益价值、信息不对称社会必然产生的信息价值以及区域品牌的品牌价值。阐明原产地标记价值的来源,并从量上分析原产地标记经济价值。淡化侧重有形物质资产的传统财富观;强化侧重非物质无形资产的现代财富观。  相似文献   

4.
康亮 《珠江经济》2003,(8):75-77
也许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内敛”哲学的影响.也许是近一年来众多财富人物匏纷纷“陨落”.对于财富.大多是避而不谈.或以低调处之。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如此.我们又有何不可大胆直面.况且又有一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是买话.  相似文献   

5.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8):152-153
核心提示:当前,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社会两级严重分化,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国民仍然相对贫困,而已经富起来的人中有大部分不是靠“勤劳致富”所取得,让大多数人难以“服气”,进而产生心理失衡;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仍然很不完备,社会财富聚集仍在发生固有的惯性运动,使原已相对贫困的人群看不到曙光,对现实和未来预期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由于权力过份集中,权力操纵着经济要素并可转化为财富;社会形成了“权钱”紧密结合的共同体并左右现实、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走势,社会心理失衡就进一步加剧。所以,仇富仇官就成为现阶段一种社会普遍心态。因此社会公平分配,反腐反贪是巩固政权、维系稳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6.
财富本质属性与虚拟经济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关于财富的研究涉及整个经济的基本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传统财富观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这种物质财富观正在受到挑战。其原因在于财富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其社会属性,在市场经济中,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价值的而不同物质的。也正因为如此,当人们在观念上将具有物质形态的资财当作真正的财富的时候,又不得不将自己财富中的绝大部分以储蓄、债券、股票和地产等虚拟资产的形式持有。这不是统计与理念之间的矛盾,而是理论错位所至。虚拟财富是更能体现财富本质属性——价值属性或社会属性的财富。它的交易,创造以及流动等等不是仅仅因为它们影响了物质财富才有意义,它们本身就直接体现着市场经济中各种行为的目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年多来,网络上开始刮起一阵令人反感和不适的“炫富风”,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易烨卿”、“烧钱男”、“雅阁女”、"7万女"成为网络红人和“网络公敌”。而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炫富行为也是屡见不鲜。看看这股炫富潮流,我们无需追问这些人究竟怀着什么目的炫富,我们需要看清的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炫富行为中,究竟体现了人类与金钱、财富的一种什么关系?而新近出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炫富风,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声讨笔伐之后,我们更应思考:中国人,尤其是富人,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8.
树立和实施“大德育”观念,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应重视教育对象的一般,又应重视教育对象的重点;既应重视教育内容的广博性,又应重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既应重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又应重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乡镇》2005,(1):91-94
一、创新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以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补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其关键是把握好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财富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人的主体实践性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创造财富的目的是实现财富增长以及人的自由和独立;财富既是生产力的载体,也是生产关系的载体。财富生产和财富权力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财富关系。社会“内卷化”的矛盾根源在于宏观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循环体系下行,不足以支撑微观财富权力的无限膨胀。社会“内卷化”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已经演变为以财富消费为核心,表现财富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要解决社会“内卷化”问题,需沿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包括树立马克思人本财富观;调节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关系;建立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扩大公共财富规模,建立公共财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开始,英国所有大学将取消国家统一学费收费标准,彻底改革贷款割度等,从而在根本上撼动战后以来英国福利制度的最后一个支柱。在美国,州立大学纷纷要求摆脱公立的地位,要求授予“企业地位”和自由收费的权利,英美大学改革的目的,一是为了在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环境下提高本国的竞争力,二是为了摆脱财政窘境以弥补大学经费的不足,三是为了更大范围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公平性。我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高等教育的改革事实上走上了一条产业化的不归路,其积极效果是提高了效率,其消极效果是导致了社会不公或称“高教不公”,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其主要表现是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大学,成为“拉美化”的一个缩影。本提出解决“高教不公”的基本思路是:国家制定上限,放开收费,名牌学校靠学费,一般大学靠财政。这样,既可以改善微观和宏观上的公平性;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又可以提高大学的竞争力,从而解决公共资源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健 《广西经济》2006,(2):35-37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联系,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出版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相比,既存在许多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即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发展观的演进——从经济增长到能力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发展思想的演进来看,经历了从“注重财富增长”到“注重能力建设”的转变;从发展强调的内容来看,经历了从“一维”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到“二维”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再到“三维”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最后再到“多维”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演进历程;从评判发展的指标来看,目前或将要经历了从“GDP”到“绿色GDP”,再到“扩展的财富”,最后再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郭俭威 《魅力中国》2010,(3):216-216
中国当代歌坛的通俗歌曲.又称“流行歌曲”.是指“现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应用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法.它往往需要演唱者手持话筒进行演唱.对演唱者本人的声乐训练倒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彭吉象著:《艺术学校论》)  相似文献   

15.
曾经,一位伟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许多人疑惑,它既不直接产稻长麦,又不是工作流水线,怎么成了生产力呢?然而,科技部在革命老区井冈山20年科技扶贫实践雄辩地证明,科技是“财富之源”,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马锐 《发展》2002,(11):61-62
甘肃省政府“十五计划”中提出:“要从甘肃的实际出发,突出甘肃旅游特色,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甘肃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拥有属于世界的“敦煌”,这些能否为甘肃带来财富,不仅取决于甘肃旅游业本身,而更取决于甘肃各行各业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良好形象的前提就是在实施旅游资源、设施大开发的同时,转变观念,实施全方位的旅游宣传战略。树立整体旅游营销观念发展甘肃旅游业,不只是旅游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现代营销观念,而是要求全省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商业、餐饮、银行、治安、邮政、通讯、教育、城市建设、医院…  相似文献   

17.
其实“富豪榜”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富豪们财富的信息公布,也不仅仅是为国人提供了一些谈资,更重要的是,它启蒙了中国人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8.
常城 《黑河学刊》2005,2(6):1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社会成员要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方军 《特区经济》2005,(12):287-288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提出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和谐社会”更是成为了代表们在论议国事时的核心话语之一。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常修泽 《改革与战略》2010,26(5):16-18,40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六单位10学者撰写的《中国改革智库资政丛书》日前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2010年3月)。常修泽教授的专著《产权人本共进论——谈国有制改革》被收入其中。这是一部用新的思维——产权人本共进论的思想来研究中国国有制改革的学术专著,也是作者这些年研究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新成果。概括本书的思想框架,可归纳为“一个基础”、“两个顸层”、“四个支柱”。“一个基础”,以“产权人本共进论”作为理论基础。该书突破单向度的“物本”改革思路,而把产权和人本两条线融合起来,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础。“两个顶层”,在对前30年国有制改革评估的基础上,对新阶段国有制改革的战略作出了“双顶层”设计。“双顶层”之一:产权方面的设计;“双顶层”之二:“人本”方面的设计,强调应从多方面促进企业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针对国企改革的关键问题,重点分析如何实现劳动就业权、财富分配权、社会保障权和民主管理权。“四个支柱”,从操作层面提出新阶段国有制改革的“路线图”。一是“面”上改革——布局调整;二是“点”上改革——微观重塑;三是“线”上改革——国资体制;四是配套制度——政府、市场与社会改革,尤其强调产权、人本改到深处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上述“一个基础”、“两个顶层”、“四个支柱”,构成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丛书编辑出版者评价认为,《产权人本共进论——谈国有制改革》是“第一部以产权人权协同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专著”。现把该书题记及前言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