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制药行业沪市上市公司1999—2004年度财务报告为分析样本,对其无形资产的配置及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形资产的类型具有扩容性,且体现着时代发展的特色,但无形资产配置中的土地使用权比例远远高于知识型无形资产;ST公司与非ST公司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无形资产配置及结构价值具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的类型变化、无形资产的金额变动、各类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总额比例变动及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变动等四个方面,非ST公司结构价值变化相对平稳,ST公司的结构价值变化波动大但有一定规律;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主要在"重要事项"、"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会计报表附注"等方面,但存在披露格式过于简单、对重大无形资产或其变更事项不加以说明、所披露信息前后会计年度衔接性及与财务报告各部分的关联性差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屠芳 《会计之友》2009,(16):52-5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重心从实物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可以说,该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将大大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同时也将大大提升我国会计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将对上交所A行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3.
企业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披露评估结果,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向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以外的与决策有用的增量信息。本文基于2006-2009年报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现状以及制约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各种因素,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重心从实物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可以说,该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将大大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同时也将大大提升我国会计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将对上交所A行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沪市A股827家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中有关环境信息内容的统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预算信息作为一种预测性信息,当前有关预测性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利预测上,对预算信息披露的研究甚少.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预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研究结论如下:我国上市公司预算的可靠性较一般,且预算误差逐年上升,预算的可靠性越来越差;代理成本与预算可靠性显著负相关;信息性质与预算可靠性显著正相关;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与预算可靠性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预算可靠性显著负相关;财务杠杆与预算可靠性显著负相关;在董事会特征变量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都与预算可靠性负相关,但统计不显著;监事会规模也与预算可靠性不显著负相关.此外,公司规模、行业虚拟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也与预算可靠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我国48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状况进行分析,同时指出现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净利润是股票投资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经理人在披露净利润时是否会迎合投资的偏好,一直是受人关注的问题。本以中国B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投资主体差异对净利润披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2006年底A股造纸行业2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招股说明书及2003年至2005连续三年共65份年度报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境法规的发布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披露动机源于政府的压力而非市场的需求;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不及招股说明书;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实用性较低;披露目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非履行公司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以2007年、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出台后,披露的内容、披露方式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还发现,公司规模、公司所有权性质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但从披露情况来看,仍以定性化描述为主,而且企业在主动披露信息时存在自利性倾向行为,往往披露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的正面消息.  相似文献   

11.
以2007年、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出台后,披露的内容、披露方式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还发现,公司规模、公司所有权性质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但从披露情况来看,仍以定性化描述为主,而且企业在主动披露信息时存在自利性倾向行为,往往披露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的正面消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有关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盈利预测方面,预算信息披露研究。本文对年度预算信息的自愿披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自愿披露预算信息的公司比例不高很少;公司代理成本与预算信息自愿披露行为显著负相关;预算信息的好坏与预算自愿披露行为显著正相关;公司产权性质与预算自愿披露行为显著正相关,即国有控股公司比民营公司更愿意披露预算信息;监事会规模也与披露行为显著正相关;行业属性也与预算披露行为具有相关关系,制造业公司比非制造业公司更愿意披露预算信息;同时,董事会特征变量与预算信息自愿披露行为统计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不足,仅有部分公司的董事会出具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也只有很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估报告,而且披露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还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信息技术及制造业中规模较大的1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自愿性息披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国家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采掘等行业2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06年年报为载体,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是否为国有控股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的影响;而负债水平、独立董事比例对其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信息技术及制造业中规模较大的1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自愿性息披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国家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存在很多问题,形式较简单,信息质量不高,管理当局缺乏自愿披露的动力,这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机制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建立由管理当局强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报告的机制,加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的湖北省上市公司为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如何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曹赛男 《企业导报》2015,(4):161+16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法,阐述了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偏低的原因,论证了提高信息披露制度的措施,从而得出了只有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制法规、科学确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以及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才能逐步一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是连接公司与证券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将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以及证券市场能否正常、有效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标准,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对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