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主要集中于环境损害降低及其效率的评价,将能释放生态效益的生态型企业生态经营绩效评价纳入环境绩效评价范畴.生态型企业所经营的生态资本是一种处在潜伏状态的经济资本,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生态服务市场形成将力推其加速向经济资本有效转化.生态经营绩效评价应重点评价生态资本的形成效率、生态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效率以及经济资本向生态资本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主要集中于环境损害降低及其效率的评价.文章将能释放生态效益的生态型企业生态经营绩效评价纳入环境绩效评价范畴.生态型企业所经营的生态资本是一种处在潜伏状态的经济资本,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将力推其加速向经济资本有效转化.生态经营绩效评价应重点评价生态资本的形成效率、生态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效率以及经济资本向生态资本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深入人心、环境保护运动此起彼伏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生态效率,寻找提高生态效率的契机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生态效率指标进行合理准确的生态效率评价,可以帮助各利益相关者进行企业环境和经济综合业绩的改进和决策制定。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与经济绩效两方面、以生态经济效率与效果两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基于粗糙集理论对指标进行优化,设计了基于AHP和粗糙集理论的指标权重,综合考虑了主观经验与客观数据的特点,构建了基于DEA的效率模型和基于综合评价的生态经济效果评价模型。根据效率与效果测度结果,设计生态经济综合指数,并根据分布情况构建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率—效果矩阵及其路径优化矩阵。钢铁企业综合绩效的测度弥补了传统绩效考核的不足,只有综合考虑生态经济效率和效果,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生态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和微观企业数据,在重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及识别绿色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多维度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质和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激发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且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实现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对周围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城市、高碳排放城市、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同生态学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似和关联性。本文运用生态学知识解析企业的生态位现象及企业在经济环境中的进化过程,由此得出结论:经济组织的个体——企业,要懂得适者生存,找准自己的生态位;而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体——国家,应着眼于激发经济组织内部个体的创新动机,鼓励创新,创造一个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经济地理现象。区域内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利好的政策、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聚集的企业生态,其一体化进程越高对地方经济发展越有利,同时也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文章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这个角度来研究,希望通过政府的创新以及效率的提高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智能制造的实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亦是兼得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借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总体上能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以及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从企业、行业、地区异质性因素来看,当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行业属性为低碳行业、位于胡焕庸线东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地区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存在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实施对同行业非试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溢出效应,而提高行业内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数量能够强化这种作用效果;另外,智能制造的实施对企业发展存在经济后果,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制造的实施来提高绩效水平。研究结论验证了智能制造可以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对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一体化是首都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地调研发现,首都经济圈生态经济合作中尚存在若干突出问题,包括:长期待解的环京津贫困带现象、水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京津生态投入的巨大落差、环境经济激励政策不到位、环境指标分配中的区域壁垒。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生态经济一体化,譬如探索水权交易、培育生态型产业支撑体系、统筹资源环境利用和生产力布局、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强化一体化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金融生态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文章结合相关的金融生态水平指标对江西省农村金融生态状况进行了一般性描述,并分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效益审计是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效益、效果3个方面构建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结合模糊数学的原理,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实例进行分析,发现该审计模式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城市或地区进行生态效益审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会计和报告标准(ISAR)建议的生态效率指标将企业现有经济考核指标和环境指标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能较充分反映和适当评价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在对宝山钢铁、中国石油和英国BP公司的应用案例分析,认为需要将ISAR推荐的生态效率指标中分母修正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并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适当补充企业特有指标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生态效率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生态效率,促进企业实现经济业绩与环境业绩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5年—2012年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钢产量和水循环利用率作为期望输出、吨钢SO2排放量和吨钢COD排放量为非期望输出,吨钢综合能耗和吨钢新水消耗作为输入,运用DEA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近8年来的生态效率进行测评,并选择典型钢铁企业,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生态效率进行分解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整体生态效率逐年提高,近年来均达到有效;超效率分解结果表明,在有效值为1时,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态效率与先进企业仍然存在这明显的差距;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态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要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与其他典型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是企业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和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化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指标体系和工业绿色化指标体系将异质性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化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政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化起抑制作用,不存在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化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可通过技术创新"挤出效应"抑制工业绿色化;公众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化关系只有中介效应,且公众型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促进工业绿色化;异质性环境规制驱动工业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研究结论经稳健性检验依然不变。研究认为:在推进异质性环境规制驱动工业绿色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公众型环境规制驱动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同时应有效规避市场型环境规制驱动技术创新"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并确定最优规制水平,对于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08—2017年中国省际工业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基于系统GMM模型分析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引导技术创新促进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其次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在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并确定最优规制区间;最后对实证部分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正式环境规制既可以直接促进工业绿色增长,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间接影响工业绿色增长。基于正式环境规制约束,技术创新对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在中等强度正式环境规制区间内,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明显。2)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可以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来促进工业绿色增长。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约束,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只有在较高水平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区间内,技术创新才能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3)从地区看,中国位于最优规制区间的省份很少。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消耗和生活质量的脱钩,而生态效率则是衡量生态文明的重要测度手段。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和脱钩理论对天津市的生态效率及脱钩状况进行的分析表明,天津市生态效率逐步提高,但还很不均衡、很不稳定;虽然总体上处于脱钩状态,且逐渐由相对脱钩转换为绝对脱钩,但多数指标尚不稳定,尤其是CO2、能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气仍处于相对脱钩阶段,应作为今后提高生态效率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18.
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面临环境规制时可以通过研发创新实现波特效应,也可以通过转嫁合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利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了环境强监管对具有不同市场势力的上市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创新,市场势力本身与企业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同时市场势力显著抑制了新《环境保护法》的波特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2003-2006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现有生态效率评价的基础上,界定了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内涵。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一种非期望投入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并利用该方法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我国钢铁产业中47家钢铁企业2003-2006年循环经济效率进行了动态的总体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总体上并不高,但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影响我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于纯循环经济技术效率,只有技术创新,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20.
陈莹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2):32-37
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往往与企业选择的环境战略有关。拥有过程创新和执行修改能力、跨职能管理和整合利益相关者的组织能力的企业,如果选择机会追求型的企业环境战略,则可通过环境技术创新和产品管理为企业带来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实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