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了中部地区现代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并以南昌为例,分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构筑产业集群的经济框架,提出了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均较低的比较优势可以吸引东部地区的加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降低加工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应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为实现加工产业的顺利转移,还应采取政策引导、改善软硬件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目前中部地区三大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2007年,党中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面对如此大好的机遇,中部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济大发展.在发展中人们也不断地摸索,什么样的经济形式是最适合中部的呢?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中部崛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5.
2007年,党中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面对如此大好的机遇,中部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济大发展.在发展中人们也不断地摸索,什么样的经济形式是最适合中部的呢?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中部崛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6.
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从而缩小东西部差距。然而近年来,在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产业集群赋予了东部地区新的后天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阶段已经不再具有现实性。因此,开发西部必须在西部地区先形成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才能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西移。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皖江城市带的基本状况,阐述了“马芜铜”东向发展的战略优势,“皖江发展战略”及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皖江城市带与产业集群建设,对于推动安徽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1年中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与招商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和内资招商规模正相关,与外资招商规模负相关,而土地成本和内、外资引资规模的关系均不显著。分区域回归后发现,中部地区内资招商对劳动力成本提升的作用更大、更显著,而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中部地区,土地成本和引资规模的关系仍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大力引进外资产业;利用产业集聚自我强化效应的作用机制,积极促进本地产业集聚;政府应加大转变职能的力度,努力提高政府运作效率以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3~2013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相比其他因素其作用相对偏小;东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其产业升级的作用较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作用不显著,但西部地区的作用相对而言要大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武汉要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必须高度重视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针对当前圈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应加强规划协调,重视机制、体制改革,抓好科技创新,做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资源整合,以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