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和酒、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在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之后,已基本奠定了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市场地位。那么,随着海派黄酒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2007年海派黄酒的发尾巴路是否将有所调整?是否将向更加门凋的外埠市场发起攻势?新光明集团对海派黄酒的整合将对黄酒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海派黄酒的一举一动正吸引着黄酒业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郭文风 《华糖商情》2001,(22):11-13
黄酒市场曾被人们看作一个近乎静止的市场,其实黄酒作为我国传统酒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大有章可做的。在本刊以前黄酒专题中中国黄酒协会秘书长沈振昌教授发表了题为《黄酒加油》的章,对新世纪黄酒发展策略进行了讨论。在酒类市场的大环境作用下,黄酒市场也发生着变化,但是黄酒怎样才能走出价格竞争误区,并跨出区域内发展的“围栏”呢?本通过和绍兴几家黄酒代表企业共同分析当前黄酒的生产状况、市场形势、发展制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6,(15):5-5
2005年是中国黄酒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黄酒企业解决的是生存问题,2005年后,黄酒企业解决的是发展问题。2005年。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高端黄酒品牌的快速提升。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中国黄酒品牌发展战略成为黄酒市场发展的关键词。就全国市场而言,2006年品牌导入依旧是黄酒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郝志杰 《糖烟酒周刊》2007,(10):104-106
一直以来.绍兴地产黄酒品牌在全国黄酒市场上可谓占据了主流。但近年来,古越楼台·花雕黄酒基地迅速崛起.撬动了黄酒产业的传统格局.开始参与黄酒产业的全国化进程。古越楼台在产地区域及产品定位上都与绍兴黄酒形成了鲜明差异,作为中国黄酒新势力的一个代表,古越楼台将成为影响中国黄酒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马来 《糖烟酒周刊》2007,(34):89-89
9月初,会稽山打造的尚·海派养生商务酒在上海面世,加上前期华泽和古越龙…联合推出的屋里厢,上海黄酒市场一下子多出来两个与石库门、和酒直接竞争的新品牌。近年来,以和酒和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风靡上海滩后,引起了众多黄酒同行的跟风。但上海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诱惑,一方面是高额的营销投入,另外上海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偏爱,也为同类产品进入上海市场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尚·海派、屋里厢的挑战显得意义特别,因而成为上海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朱远征 《网际商务》2004,(11):64-65
在传统的酒类产业中,黄酒是不被关注的行业。随着黄酒企业现代创新营销传播理论的全面导入,同时随着现代消费正在向健康、保健方向发展,新时代的消费化和消费方式赋予了传统黄酒业新的内涵,让沉淀了上千年化的黄酒业焕发出全新的市场活力。中国的黄酒业正在脱下千年长衫,换上新时代的运动装,跑向黄酒业的现代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黄酒行业的现状和竞争特征,笔特以浙江善好黄酒为例,试着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劲牌公司董事长吴少勋曾发表看法说,黄酒和保健酒都在往保健养生这块儿靠了。吴董事长说这番话说明了目前黄酒与保健酒的相似之处。事实上,从销售额和市场发展的大面上看,说保健酒和黄酒同病相怜恐怕也不为过。至少保健酒和黄酒市场都还没到骤然升温的地步,与白酒、啤酒的市场容量仍然相距甚远。吴少勋说:销售额在中国这个汪洋大海里面真是沧海一粟,我们要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但这个脚印该如何“踩”出来呢?  相似文献   

8.
湖南酒市高达200亿的消费容量令众多酒种和品牌垂涎,黄酒这个新兴“淘金者”也难以抵挡它的诱惑。目前,从各品牌市场现状以及整体市场发展态势看,湖南黄酒市场已开始步入战略调整阶段,调整成为湖南黄酒市场的主旋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以江浙沪为代表的成熟的黄酒市场而言,北京、福建、广东、山东以及西南的成都、重庆等地则可谓是黄酒的半成熟市场。成熟市场已接受了黄酒的各类品种,市场竞争特别是品牌竞争基本上已经成形。而半成熟市场中部分地区消费也较成熟,但是大部分地区仍接近于空白。我们认为,成熟市场固然有一些可借鉴的东西,但在黄酒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半成熟市场上黄酒的拓展与竞争更具参考价值。因为从那些地方,我们或许可以更容易体会与洞察黄酒市场发展的艰辛与潮流。  相似文献   

10.
从黄酒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黄酒产业三年全国化实践的最大意义在于初步完成了全国黄酒市场的普及教育。黄酒产业当前的根本问题是营销问题,是如何把握黄酒营销本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切只有回归到对黄酒产业营销本质的反思。黄酒有必要彻底打破当前的营销模式,进行一些颠覆性的营销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6,(26):14-14
黄酒产业习惯按地域分为江浙黄酒(主要是指绍兴黄酒,在此简称为绍兴黄酒)和海派黄酒两大主流派系,之外区域的黄酒产品统称为边缘产区黄酒,包括山东、安徽、福建等产地。从目前的形势看,绍兴黄酒凭借悠久的历史,占据规模和品牌的优势。而且近两年向外扩张的速度比较快,形成了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几个领先品牌为主导的绍兴军团。海派黄酒主要以上海绝对领导品牌和酒以及近来兴起的石库门等几个品牌为主,从产品口感、运作手法上自成一派。边缘产区的黄酒企业规模虽然不大,数量却不少,它们大多是区域性的地方品牌。尽管从企业规模来看,绍兴黄酒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强,而且已经成就了几个行业领先品牌,它们未来成功的几率更大,而另两个派系以地方市场为主,规模实力相对较弱。但是在目前整个国内黄酒市场尚没有形成成熟消费气候的情况下,存同是传统老品牌企业的前提下,从一定意义上讲,三个派系之间的市场机会可以说是平等的,市场依然存在很大变数。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水平上,请业内人士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和面临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7,(39):121
近年来,陕西秦洋长生酒业勇立产业发展潮头,通过“谢村黄酒”、“古秦洋酒”双拳出击,在捍卫汉中主场尊严的同时,一举攻陷了西安市场,使陕西及周边市场急剧升温,青海、甘肃、河南、重庆、湖北等地经销商纷纷代理,成为中国酒业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以古越龙山和女儿红为代表的黄酒传统势力,在天津黄酒市场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先驱者的角色。但随着黄酒市场营销环境的逐步变化,以及塔牌、会稽山等黄酒新锐势力的入侵,天津黄酒市场经历了一次大浪淘沙的洗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向外围市场拓展的黄酒,在那些不乏黄酒消费基础的市场上,又将如何发展呢?本文仅以安徽市场为例进行探讨,寻求破题之法。  相似文献   

15.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44):i003-i003
“全流通”是股市上的热门词汇,专家们对其期望甚高,认为推进“全流通”可以化解股市上的诸多弊病。与资本市场相比,消费品市场(本文专门论述酒类市场)是早就放开了,我们的许多产品,白酒、葡萄酒,已经突破了地方的限制,卖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形成了不少全国性品牌,如五粮液、长城葡萄酒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产业,比如啤酒和黄酒,地域属性还很强。近两年,无论是啤酒和黄酒,产品本身和外围渠道都发生着变化,啤酒、黄酒正在迎来“全流通”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6.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5,(22):30-30
黄酒企业一般把自己的市场分为三块,出口一块,传统市场一块,外围市场一块。外围市场指得是江浙沪之外的其他省市。这么多年来,外围市场的销量仅仅占到黄酒总量的百分之十几。可以说,外围市场的开发结果直接决定着中国黄酒能否成功复苏。并最终实现区域性酒种向全国性酒种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从南到北,谁都无法忽视黄酒日益崛起的影响力。会稽山负责两湖市场的戴经理告诉记者,5年之前才一两百万的市场,现在能做到上千万;以前一年一车皮不到的市场,现在一年也能有六七个车皮。如今黄酒的主流品牌在共同做着一个事业——启蒙中国的黄酒市场。而一些中小黄酒品牌的呐喊助威使他们不再是孤独的旗手。“我们与其他企业之间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黄酒生态的共同打造者。”这是一个主流黄酒企业老总的态度。这一点,无论对黄酒行业的大鱼还是小鱼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大家共同做大蛋糕。但在现实的市场较量。大家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蛋糕。怎么分?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本刊发起了一次“外埠黄酒经销商生存状况”的调查,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北方某地区一位知名黄酒品牌的地级代理商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前的现实处境。记者感觉颇具代表性,特此将其口述转述成文,以期引发黄酒产业对外埠经销商生存状况以及外埠市场开发上的思考和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为传统酒业的创新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中国黄酒产业的发展存在营收规模下滑、消费区域集中、市场渗透率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陆河县客家黄酒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黄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客家黄酒发展的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黄酒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又迎来了2007年全国春季糖酒会。糖酒会是产业、企业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也是产业、企业之间开展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良好平台。这也引发了我对黄酒产业交流与产业发展话题的思考。黄酒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全国市场飞速扩张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产业自身的问题与不足,认真思考一下黄酒产业到底应该向其他兄弟产业学习些什么,借鉴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