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论富人     
<正>大学生:中国的富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多少学历的人,如果说他们真的很有经济头脑,那中国这么多的经济博士为什么没有致富?他们的经济头脑为何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中国的理财教育和经济教育、纯粹就是虚无的。网虫:富人中好人不多,坏人不少!市民:富人的钱有多少是见得了光的?中学教师:老百姓关心的是谁富了,他为什么能富,是怎么富的,是谁让他富的?中国有钱人多数不是靠正当手段富起来的,靠正常手段中国不可能有富人!  相似文献   

2.
皇帝是最高权威,上千万或几亿的人口被一个深藏在皇宫的人统治着,并井然有序地开创着中国的历史文明与社会进步,在全球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古代的人才都要“货卖帝王家”,皇帝网罗着全国的精英,皇帝是人才智慧的最高端,研究中国历史人才的智慧,不了解皇帝的人才智慧,总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的境界。下面讲两个有代表性的皇帝,借鉴他们的人才智慧,以启发我们今天的人才策略灵感。  相似文献   

3.
摩纳哥王宫     
摩纳哥王宫建在颇为陡峭的山顶上,地形得天独厚,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里曾经是1215年热那亚人建造的一座军事要塞,在17世纪以前一直发挥着军事用途。难怪皇帝会选这登高望远、易守难攻之地来作为皇宫。  相似文献   

4.
人常说:“越有钱越吝啬,越有钱越贪财。”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位处至尊的皇帝算得上最富有的,可他们大都是贪财的,其中最贪者就要数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了。万历登基为帝年仅十岁,主要是靠他的母亲李贵妃(后晋升为太后)、太监冯保和首辅予以扶持。万历很害怕这三个人,也讨厌他们,然而却也非常敬重他们。太监冯保是万历的母亲李太后的耳目,在内廷、外廷都对万历加以监护,寸步不离,皇帝有了错处,他就立即上告太后,于是万历对于冯保很反感。后来当有人反映冯保如何富有,家财早已富过皇宫时,万历就组织朝人抄了冯保的家。张居正是万…  相似文献   

5.
道光皇帝所处的时代与其它皇帝一样,是实行两套经济体制的,这两套体制的施行地域,以皇宫墙脚为红线,皇宫内计划经济,皇宫外市场经济。比如明朝时,皇宫里的平时用度是:每年财政得安排120万两银子,不消费完是不行的。皇宫里的计划经济,是财政打足预算,太监搞政府采购,以特供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东人 《房地产导刊》2004,(98):116-119
潮州有一句俗话:潮州大厝皇宫起,这里的厝和起既是潮州方言,也是古汉语,厝是指房屋,住宅,起是谓由本地而起,即建造的意思全句是说潮州的大屋(豪宅)按照皇宫建造,故潮州方言说建屋为厝。上述皇宫起并非就超额贡规模而言,而是指其建筑规模而言,而是指其建筑形制与装饰的富丽堂皇与后宫相比拟。  相似文献   

7.
公元12世纪时,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三个政权———宋、辽和金。在12世纪20年代,在这三个政权之间发生了一场大决战,这场战争规模之大在三个政权之间是空前的,而其过程之曲折,结果之出人意料更是让人唏嘘不已,感慨系之。至今读起这段历史,仍使人忍不住掩卷长思,扼腕浩叹。宋是以汉族为主建立起来的政权。这个政权从建立开始,在边防上就是很软弱的。可能因为它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靠发动政变夺取的皇位,所以,赵匡胤及其以后的宋朝皇帝在防范政变方面都十分在意。为了防止政变,宋朝的将领经常进行调动,造成军队没有固定的将领,…  相似文献   

8.
王文 《河北企业》2005,(11):43-44
左宗棠是一个孤独的人。真有些“世人皆醉我独醒”面对山河破碎,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人?康乾盛世,那威武雄壮的号角,那扣人心弦的马蹄,那冠盖如云的排场,那翠华摇曳的仪仗,已是昨日黄花。一个王朝的开始,总是群英会,大气磅礴。到后来,没有了征战,没有了拼杀,没有了锐气,皇宫就渐渐滋生享乐和荒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后宫女人怀里长大的爱新觉罗子孙.志短才薄.一副弱骨.哪里谈得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他们在重复前朝衰败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宋仁宗闲暇时,喜欢在皇宫里溜达。一次,他在溜达时听到有争吵的声音,便躲在柱子后面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名侍卫发生了争执。高个子侍卫认为,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矮个子侍卫却认为,他们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运自然是由皇帝决定的。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所以争吵不休。宋仁宗听了觉得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来,原来的领班侍卫升职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替补。于是,宋仁宗悄悄地回到自己书房,拿起笔来在两张纸条  相似文献   

10.
北宋(1100年)正月初八,寒风卷着漫天的雪花,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紫禁城中那些辉煌巍峨的飞檐斗拱间飘落。距紫禁城不远的瑞王府内,一个英姿飒爽的年轻王子,正焦急地在殿廊下踱来踱去,他时而侧耳倾听,时而翘首张望,时而望空合掌,祈祷着什么。他,就是这座王府的主人,宋神宗赵顼的第11个儿子——瑞王赵佶(jí,音吉)。这天早晨,他的哥哥赵煦皇帝驾崩。皇帝无子,皇位理应从弟弟中选一人继承,谁选呢?尽管赵佶为当皇帝早已铺好了通向金銮的道路,他挖空心思讨好后宫中最有权势的向太后;他装腔做势争取朝庭大臣的好感;他本轻浮放荡,但在皇帝面前他却装出端慎庄重的模样,但毕竟宝座还没有到手。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乘风而来,赵佶迫不及待的迎了出去,眼睛紧紧的盯着宦官的嘴巴:“太后圣喻,召瑞王即刻进宫。”话音刚落,赵佶翻身跳上早已备好的马,飞奔皇宫。  相似文献   

11.
“狸猫换太子”堪称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传奇故事之一,说的是在北宋真宗时期,后宫的刘、李二妃同时怀孕,真宗许诺谁生皇子谁当皇后,结果阴险的刘妃玩了个“偷梁换柱”的计策,用只剥了皮的狸猫换下了李妃生的儿子,并说李妃生了个妖怪,结果李妃被贬入冷宫。刘妃如愿当上了皇后,对李妃还不放心,想赶尽杀绝,其中经历了曲曲折折,李妃的儿子最终当上了皇帝,就是宋仁宗。而李妃则借助“包青天”之手被平反,当了皇后的刘妃在得知李妃平反的消息后惊恐而死。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位教育家讲了这样一件事:老师让一年级的学生说一说人的身体有哪些部位是对称的,小学生们亡嘴八舌说了很多,有一个男孩补充说:“人的屁股两边是对称的,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老师大惊失色,不仅没有表扬他,而且找来了他的家长;这个家长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由此我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有两个骗子对皇帝说,他们能织出最美丽的布,缝出的衣服有神奇的作用──不称职的人和愚羹的人都看不到这衣服。皇帝和周围的人都不想当“不称职的人和愚蠢的人”,于是,本来什么都没看见,却说“多么美丽的花纹,多么美丽…  相似文献   

13.
李世民素有大志,年轻时读书,特别是史书,总觉得那些开国皇帝没有很好地善待功臣,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很有点痞子作风,人一阔脸就变,把韩信等一批替他打天下的“狗”都给“烹”了,实在不像话。于是,他决心自己若有那么一天,一定要让那些追随自己的功臣旧部一个个都得到优待,让他们有福同享。等他真的做了太宗皇帝后,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4.
大凡皇宫,无论何国,大小,远近,除了富丽堂皇。最讲究的就是安全了。除了防火、防盗,还有访刺客一项是重中之重。可不,中国的皇宫最外围有护城河,外有高墙,内有深院,一座一座的殿,连着院,藏着室,可谓高墙深院,深不可测,为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幽默     
小幽默 谁最懒 一个农场主雇了10个人帮忙,他觉得没有人像他想象的那么勤快。他决定想个办法治一治他们的懒病。一天,10个人站成一排,农场主说:“我准备给这里最懒的人安排一个最轻松的活儿,哪一个最懒,向前一步走。”立刻,有9个人向前跨了一步。他问剩下的一个:“你为什么原地不动?”那个人说:“咳,太麻烦了。” 嘱咐 醉鬼:送我到皇宫酒楼。 的士司机:您现在就是在皇宫酒楼。 醉鬼:这么快就送到了。这是车钱,不用找了。下次别开太快,注意安全。 鼠药 推销员:这是新生产的鼠药,保证百分之百地灵。 顾客:怎么使用呢…  相似文献   

16.
给予团队中每个人以正确位置,让他们对团队有一种归属感,调动起每人心底成功的欲望并为之呐喊,这就是团队的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第32章吴振江心中有一个皇帝结,皇窑厂又要做皇宫用瓷,而且是皇上登基所用,他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马上把此事给卯上了,一头扎了进去。在画坊,他一呆就是几天。这不,吴振江在审阅陶瓷花面,只见他拿出一张,  相似文献   

18.
应采 《英才》2013,(5):114-114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法典中规定,登基、继位、祭奠、开元等重大活动须得戒斋三日、沐浴更衣,这不仅是一种隆重的礼仪,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无独有偶,在19世纪末的欧洲,沐浴对多数人来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是那些拥有很多奴仆的贵族的特权——作为上层社会的代表者,他们  相似文献   

19.
丰鑫 《财会月刊》2011,(6):I0016-I0016
唐敬宗时期,都城长安有一个叫苏玄明的算命先生,跟染坊工人张韶关系不错。一天晚上。两人喝酒。苏玄明跟张韶说:“我给你算了一卦。我算定你会坐在皇帝宝座上。跟我共进晚餐。现在.皇上日夜不停地打猎玩球,很少在皇宫,正是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汪秀枝 《乡镇论坛》2010,(27):31-31
苏勋丞是河南永城人,曾在清朝的皇宫的宿卫营当兵,多次见到过慈禧。 一个冬夜,苏勋丞和另一名士兵在宫内站岗,此时正是慈禧进夜膳的时候,天刮着寒风,俩人又累又饿。没想到,两个宫女奉慈禧之命给他们端来了馒头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