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夯实民生基础;解决就业问题,重视民生根本;增加居民收入,关注民生源泉;改善医疗卫生,心系民生疾苦;健全社保体系,完善民生依托。  相似文献   

2.
我们国家已进入一个需要以民生为本并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发展升级的新时代。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充分地表明了我们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步入理性、约束、文明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民生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对此,国人都不同程度地切身感受到了民生改善的幸福,共享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也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未来五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民生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姚曦  马蓉 《中国经贸》2012,(4):56-5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对于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重民生、促和谐作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十七大的一个亮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突出解决好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生民为国之本,生乃民之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此,民生被视为最大的政治,民生问题也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民生工作。认为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务,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渐成趋势。社会关注点也从GDP政绩转向民生政绩。  相似文献   

7.
田华 《中国经贸》2014,(19):116-11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的重视。公共经济管理在改善民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的完善相应民生改善的工作,政府必须要加强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管理职能转变和公共政策公平性建设,加大各级政府对公共经济事务的管理责权划分力度,充分重视公共经济管理过程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新一届政府把不断改善民生作为三大重点任务之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答记者问时谈到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一是持续发展经济,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三是促进社会公正。这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也表明民生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民生与社会建设问题呈现出新的状况,要深入分析改善民生面临的新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建设的功能,搞好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进一步推进民生的改善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民生”一词广义上被普遍定义为:“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首要价值取向,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狭义上指:“一定的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基本条件和状况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条件和受教育条件如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公共卫生、基础性保障住房等等。”民生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与经济是互相关联的整体,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民生的改善和保障又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民生建设目标需在经济运行中实现,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同时涉及政治层面。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码需要两个基础性的条件,一是发达经济,二是社会公正。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极不协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严重的社会不公。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十七大”提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的思想:一是强调社会建设是全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省委、省政府重视民生的执政方向,已在去年底、今年初的几次重大会议上得到充分体现。最近,省上领导又多次发表一系列“定调”性讲话,不断强调教育、就业、社会管理等诸多民生问题,详细阐述民生八大工程,系统提出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朱晓明 《黑河学刊》2014,(10):142-144
生命教育视域中"精神富有"的实践路径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即:个人正视生命,坦然面对人生境遇;社会崇尚善良,树立正确风气导向;国家践行公正,以人为本重视民生。重视个人、社会、国家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精神富有"。  相似文献   

14.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6):167-167
以人为本是党执政理念的鲜明特征之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具有深度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对民生新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加快提升民生和推进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淄博市推进民生和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淄博市加快推进民生和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公正化解社会矛盾;提高为民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6.
滨海新区大港街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享有保障,得到实惠,大港街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关注民生。报告中反复强调,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8.
要闻     
以人为本 民生为先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代表和委员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报告指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民生”这个词。他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好“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政策原则。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赵洪山 《浙江经济》2007,(12):31-31
对民生问题的更多关注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体现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刚刚闭幕的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这一主线。更加突出体现“民生”内容,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要闻     
以人为本 民生为先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代表和委员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报告指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民生”这个词。他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好“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这一政策原则。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