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治理企业污染的市场手段,将市场机制充分地运用于环境资源的配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排污权的交易,实现低成本治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进行了排污权交易的尝试。随着排污权交易在我国的逐渐展开,企业将会面临如何恰当地对排污权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围绕排污权会计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排污权制度是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两方面之间权衡而提出的一种二级市场交易。本文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运营现状,构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排污权交易模型,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处理好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提供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3.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发端于美国的新型环境保护措施。其主要思想是首先确定一个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总量,然后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的方式授予排污单位排污权,各排污单位通过污染治理再将节余的排污指标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手段,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而言是一个“舶来品”。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采用行政管制手段与排污收费措施对污染排放进行治理。排污权交易究竟是要取代现有治理方式还是与其进行配合运作?排污权交易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也就是我国未来创建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应该如何在现有环境保护体制中运行。  相似文献   

4.
卢珊 《北方经贸》2010,(8):40-41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典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它能充分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灵活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由于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刚刚起步,存在一些问题,构建和完善新农村排污权交易制度。应制定和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确立合法的排污权;加强环境监控。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交易成本的控制对企业的长效发展至关重要。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应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并构建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为基础的排污权交易成本控制模型。有效控制排污权交易成本,企业应及时公开交易市场信息,采取跨时段的排污权交易。政府应制定鼓励政策,激励企业持续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发育,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帮助和引导企业降低排污权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排污权交易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取代行政性排污收费制度、采用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来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制度。本文在分析广东省环境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证许可制度和在线监控的基础上,以构建广东省电力行业SO2排污权交易为例,探讨广东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堃  刘富  田义文 《商业科技》2010,(28):140-140
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备受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它通过赋予环境容量资源价值,确定产权,并允许产权自由转让交易的方式,有效配置污染削减责任,来降低污染控制的社会成本,因而成为有效实施总量控制的方法,然而我国排污权没有进入市场,排污权转让市场远未形成。本文试图通过对排污权交易的理论、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排污权制度运行的成功范例,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的污染排放问题以及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备受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它通过赋予环境容量资源价值,确定产权,并允许产权自由转让交易的方式,有效配置污染削减责任,来降低污染控制的社会成本,因而成为有效实施总量控制的方法,然而我国排污权没有进入市场,排污权转让市场远未形成。本文试图通过对排污权交易的理论、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排污权制度运行的成功范例,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的污染排放问题以及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价格管理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是我国开展排污权交易较早的省份之一。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促进浙江全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美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经验,提出了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耀军 《财贸研究》2004,15(1):107-111
长期以来 ,环境经济学家一直主张在环境政策中更多地发挥经济动力的作用 ,其中排污权的确立及其交易即为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排污权的理论来源于经济学家对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 ,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市场的负外部性而导致的 ,排污权是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药方被开出来的。虽然排污权的确立及其交易对环境保护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较好地协调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史丹 《商》2012,(10):172-173
"十二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排污权交易的建设是实现这个发展的重要助力之一。在水资源先天短缺、连续大旱4年的昆明市尝试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污染排放,意义显著,同时也面临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昆明市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的实际出发,利用一些资料分析了目前昆明市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现状,并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以不恶化环境为前提,将排污权作为商品买卖的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它的基本思想是:政府部门通过科学核算,确定出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计算出环境容量与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将其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环境主管部门采用某种方式把排污权分配到企业,允许企业将富余的排污权拿到排污权市场上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13.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环境容纳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持有排污许可证的组织、企业之间,进行排污权有偿转让或变更,以此来实现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活动。本文结合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提出排污权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运作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得出我国实行排污权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排污权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顺利施行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中国排污权交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依据交易成本条件下排污权市场的均衡条件,具体讨论了排污权交易市场下影响企业决策行为与交易意图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交易成本、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及技术创新是影响企业交易意图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些分析的结果,建立了排污权交易中企业交易意图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邓蕊 《现代商业》2011,(3):132-133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内涵为在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并允许其像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以此进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这一市场机制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地区和企业的减排积极性,有利于污染源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介绍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内容,结合中国的实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有效控制污染的政策和措施,其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深入探讨了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论基础.拓宽了排污权交易理论基础研究的视角和范围,可以为我国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保护中的经济手段的广泛应用,排污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首先介绍了这一制度的提出及主要思想,随后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排污权交易这一新型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实行污染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保护中的经济手段的广泛应用,排污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首先介绍了这一制度的提出及主要思想,随后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排污权交易这一新型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实行污染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定价的影子价格模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胡民 《价格月刊》2007,(2):19-22
本文利用影子价格模型对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排污权的初始定价及交易中的市场出清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影子价格可以为政府在初次分配排污权时寻求定价依据,从而达到企业的目标和社会目标相一致;交易时利用影子价格可以为二级市场提供定价依据,促使市场运行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嘉兴市排污权交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典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它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以政府监督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本文从嘉兴市排污权交易的背景,历程、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