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体系与征信:概念与基本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诚信体系、信用体系与征信的概念。征信体系建设对经济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信用缺失较为严重,所涉及到的核心都是信用在征信体系建设初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主要来自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原因,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和不健全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主要来自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原因,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和不健全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方邦鉴 《深交所》2004,(9):64-67
我国当前较为普遍的信用缺失,不仅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已达成共识,党中央与国务院也都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和任务,但是如何建立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界与实践界还有着不同争论。这些争论归根到底是标准之争,即:是按国际标;隹建立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前者主张利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设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由私营的信用公司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后者强调信用市场;隹入,主张由政府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了解发达国家信用行业的形成原因和分析信用行业本身发展的规律,将有益于研究如何建立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用缺失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就南充市信用体系建设现状、难点进行分析,同时从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架构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用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全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秩序,而且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构建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等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水平及构建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等问题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 ,信用交易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和完善的表现。可是近几年来 ,经济生活中突出的失信行为正日益侵蚀我们正在建设的市场经济肌体。加入WTO后 ,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国内市场经济将极度活跃 ,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活动将日趋频繁。而薄弱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 ,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笔者试谈管见。一、信用缺失的表现(一 )政府方面。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 ,其发展有赖于…  相似文献   

8.
段科锋  杨武 《中国金融》2004,(16):63-64
中国社会信用的缺失,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拟从文化视角探析中国信用缺失的原因,以期对我国信用文化的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信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信用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高低,解决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信用缺失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体制、理论和现实等几个方面就我国经济运行中信用缺失问题和如何完善信用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栋 《济南金融》2005,(3):67-68
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不明晰、法人的经济活动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政府的信用管理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因此.要认识建立社会信用的迫切性。从各方面下大力气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目标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制度之一就是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由于其历史的沉积性,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和渐进的过程.鉴于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制度严重缺失.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在建立信用制度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与国际接轨.为此,本文在借鉴国外信用制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信用,针对我国信用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存在的失衡矛盾,迫切需要具有管理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的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助推作用,通过提高信用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信用供给;刺激引导信用消费,扩大信用需求;推进信用环境建设,加快信用产品市场化运行,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因此要改善信用秩序,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必须经过一个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和做法的痛苦过程。在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对维护信用秩序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必须实现政府的职能转换,给信用制度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对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 ,对信用体系不健全的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信用体系不健全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高效运行 ;并在对西方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介绍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牧扬  潘妍  余泳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1-19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已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以百色市为视角,结合广西田东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深入分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平 《吉林金融研究》2013,(2):20-23,5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国征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本文主要从国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模式、社会征信机构的主要模式和法律框架三个方面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阐述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模式和立法与管理倾向对我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启示,并提出推动我国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征信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用交易的规模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信用交易的发展要求有更完备、更高程度的信用制度与之相适应。2006年上海人均GDP超过了7000美元。已经进入以信用方式为主的交易阶段,如何加快发展上海的征信体系建设,探索适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上海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