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是指在采购商品过程中为采购商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等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剩、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新准则的这一规定使库存商品(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备状况;所购商品发生的进货费用能够从该批商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便于比较分析和报表合并;有利于毛利额和毛利率的准确计算。那么,在新准则下,进货费用应该如何核算呢?本文通过对商品流通企业商品采购的进货费用计入采购成本的方法比较,提出新旧会计准则衔接的建议,以期对会计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是指在采购商品过程中为采购商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等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本文以实例探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其损益列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某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列支政策分析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及理解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  相似文献   

5.
聂美华 《商业会计》2006,(11):40-40
一、存货舞弊的主要形式 (一)通过存货的取得环节进行舞弊。1.虚构存货存在。通过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订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2.违规分摊,成本不实。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  相似文献   

6.
在存货核算中错弊主要存在于取得、发出、储存等三个环节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人为地多计或少计成本费用,造成成本不实,隐匿利润,逃避税收等。一、存货核算中错弊的主要类型及甄别1.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外购存货所发生的进货费用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就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企业的常见业务支出,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即资本化。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相关的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但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仍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对此前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新准则虽然比原准则规定(原准则规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更具体、更严格。但无论是新会计准则,还是原会计准则,均会造成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费用中包含了大量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支出。  相似文献   

9.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明确了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若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明确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贷等.从准则中不难看出新会计准则与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借款费用核算上已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地反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要准确地计量"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对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财政拨款资金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将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规定,除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外,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减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了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对存货盘亏、毁损的涉税处理规定欠明确.本文根据税法相关规定,重点对企业存货盘亏、毁损的会计与税收处理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一)购入存货的成本核算实务案例例1: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3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51 000元。企业开出了金额为351 000元、6个月期、票面利率为6%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商业承兑汇票。另发生运输费用10 000元,途中保险费用3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相似文献   

14.
《国际商务财会》2010,(9):38-39
<正>为了深入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实现会计准则持续趋同和等效,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存货准则对进货费用处理的变化入手,分析进货费用分摊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分摊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 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 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17.
四、其他投资核算的差异(二)确认和计量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准则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新准则所称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  相似文献   

18.
新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新准则突破了原准则中关于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都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只有依法申请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相关规定的局限,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科技舍量,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文章对企业所得税法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差异进行分析,并就纳税调整、财务管理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为企业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支出,满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价值;不满足该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所得税费用(收益)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组成。递延所得税通常构成所得税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递延所得税与在相同或不同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相关时,则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计入所得税费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现金流量套期中有效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其他权益变动影响数、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在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等。当涉及上述这些项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应当直接计入权益,当相关资产、负债收回或清偿时,与其相关的原暂计入权益的项目和递延所得税均转入损益。下面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说明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