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税型养老保险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目前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障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迫切的养老保障需求,加快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迫在眉睫,但是多年来税收政策的滞后,已经成为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日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上海进行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的试点调研工作,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有望在上海率先实行。本文从投保者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三方的收益入手分析,证实实施延税型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另外还分析了影响延税型养老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发展严重失衡,为了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提升养老保险替代率,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迫在眉睫,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开始试点。在2018年个税改革后,目前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推行办法下,中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实际税收优惠,高收入群体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有限且过低。本文以替代率为基准,根据精算平衡原理构建模型,对扣除限额进行优化研究,试图测算出与新个税办法匹配且有利于多层次收入水平的消费个体享受实际税优的扣除限额。同时,本文还对不同扣除限额下开始购买保险年龄、个税起征点、个人收益率及初始收入水平这四个参数变化对实际税优额的影响做了分析,得出所测算出的扣除限额的确较现行扣除限额更为合理,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艳华  胡彧 《中国金融》2012,(19):62-63
在工资薪金收入群体实施补充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完全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税延型补充养老保险是在课税事实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推迟养老保险的计税时间,引导和支持纳税主体为老年生活做储备的一种经济行为。2009年,国务院原则同意上海试点个人补充养老保险税收递延,但因社会个人收入、消费、税收征缴等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尚未健全,在全社会实施税收递延的基础条件尚不具备,使得这一政策迟迟未付诸  相似文献   

4.
5.
王力平  隋杰 《保险研究》2022,(12):36-51
本文从我国“未储先老”背景下老年人口资金流动性短缺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唐提计划是否能够提高我国居民养老财富的运用效率。唐提计划具有个体长寿保险性质,约定参与人在存活期获得与池内真实死亡率相匹配的每期支付。根据我国人口死亡率数据测算的唐提计划支付流与根据CHARLS数据测算的老年人口资金流动性短缺趋势具有相似的后期大幅上扬特征。在多元累积前景理论框架下,唐提计划的养老价值优势体现在高龄阶段,而且损失厌恶和概率扭曲的存在使这种优势更加凸显,注重长寿风险保护的个体可以通过养老财富唐提化获得比年金化更高的养老总价值。根据唐提计划和生存年金的支付结构和价值优势而设计的“年金-唐提”组合产品,可以显著提高老年群体的养老总价值,提升养老财富的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部分保险产品很难对被保险人进行区别定价,逆向选择问题在诸如健康保险之类的保险产品中非常严重。本文将利用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分别与传统精算定价模型进行结合,推导出行为决策精算定价模型,从根本上解决统一定价和逆向选择行为的问题,进一步证明行为决策精算定价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充分条件,讨论其模型的性质,最后对行为决策精算定价模型进行归纳,并推广到更一般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莫一茗  何林 《保险研究》2022,(10):112-127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有效引导参保人自愿选择延迟退休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参考国际上弹性退休政策和养老金奖惩机制的实践经验,旨在设计一种符合我国人口变化规律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养老金领取待遇奖惩机制。在此机制下,通过比较养老金财富的精算净现值作为退休决策的依据。同时,考虑到参保人的不完全理性,引入累积前景理论刻画其对领取低于缴费的厌恶,以及对早亡概率的扭曲认知。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考虑到参保人的不完全理性行为,奖惩机制依然可以有效激励参保人选择延迟退休。此外,部分奖惩参数存在门槛效应,需要谨慎设计奖惩机制的微观方案,以起到有效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8.
江红莉  姚洪兴 《保险研究》2016,(12):104-113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以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将退休群体划分为“老人”、“老中人”、“新中人”和“新人”,建立细分退休群体的养老保险收支精算模型,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层面研究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不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可以提高养老保险收入,降低支出,但支出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延迟退休确实可以推迟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出现的时间和降低缺口规模,但无法避免养老保险收支缺口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保险精算模型及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算表明:免税缴费率、缴费积累时间、投资收益率是影响养老保险替代率的重要因素,三者均与养老保险替代率呈正相关关系。在投资收益率较低的条件下,需实施较高的税收优惠政策才能达到既定的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之间的缴费积累时间差异导致了养老保险替代率结构呈显著的差异性,年龄越大及投保时间越晚,则投保者的实际替代率越低。为此,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应该考虑这些重要的政策变量。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个税递延方法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国际通行惯例。本文基于2013年河北省行业数据,构建了个税递延税式支出模型和替代率模型,对政府的财政成本和投保人的个人收益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满足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条件的人数占比达15%,按照动态增长视角考察,5年后会覆盖至96%人群;按照个人缴费工资10%且缴费限额为12 000元能够满足替代率10%的要求,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作用;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长率略高于税式支出增长率,经济发展中等省份财力虽有一定压力但可仍支撑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开展。提出了尽快开展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先行试点要发达省份和中等发展省份兼顾、增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要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个税递延方法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国际通行惯例。本文基于2013年河北省行业数据,构建了个税递延税式支出模型和替代率模型,对政府的财政成本和投保人的个人收益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满足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条件的人数占比达15%,按照动态增长视角考察,5年后会覆盖至96%人群;按照个人缴费工资10%且缴费限额为12 000元能够满足替代率10%的要求,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作用;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长率略高于税式支出增长率,经济发展中等省份财力虽有一定压力但可仍支撑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开展。提出了尽快开展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先行试点要发达省份和中等发展省份兼顾、增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要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养老保险改革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包括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工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参量改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厘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其参量改革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之后的重要命题。在信号传递理论模型下构建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参量改革协同机制能够最大程度的向公众传递政府改革的意图和决心,形成对公众行动函数的干预和引导,使改革获得成功,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从而达到社会总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4.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能对未来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从理论上来说,购买保险能提高居民幸福感。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购买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而购买失业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则没有作用,这可能与现行的失业保险领取条件较高、保障作用不大等因素有关。为此,进一步发挥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应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受益;积极发展和推广商业保险,尤其是防范意外、保护健康的保险品种;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细化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灵活调整失业保险的补偿金额和给付期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199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前景理论考察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显著影响,并且该影响具有不对称特征;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对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居民而言,这些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符合前景理论特征,而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并不符合前景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与其相匹配的城市宏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并结合处理效应模型,系统探究了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人均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其作用机制在于,商业医疗保险减少了农民工医疗方面的支出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预防性储蓄,使得消费增加;(3)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其中,高收入群体、“70后”、或来自省内的农民工受商业医疗保险的正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检验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抑制企业避税行为,但这种效应只有当机构投资者在实地调研中向管理层提问个数较多、提问长度较长、或者提问内容针对企业税务活动时才存在。这说明只有勤勉深入、关注企业税务问题的调研才能抑制税收规避这种隐蔽性较强的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应仅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法制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朱琳 《青海金融》2021,(8):31-37
本文基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能够提高标的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深入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的积极作用独立于其他相关政策,沪港通通过引入境外投资者,改善标的公司的信息环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本文研究结论对沪港通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证据,亦为后续资本...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主题,绿色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国家级绿色金融政策文件及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相关主题讲话,提取银行高管绿色金融认知的关键要素,概括为绿色理念、社会责任、政治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五个方面,并据此对六家银行高管的讲话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探究高管绿色金融认知与ESG实践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以指引性为主,银行高管的政策敏感性与ESG实践呈波浪型特征.虽然高管认知具有复杂性,其绿色金融认知的不同方面对ESG实践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高管绿色金融认知对ESG实践的解释度可达95%.银行ESG实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即使是ESG评分较高的银行,与绿色金融政策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涂有钊 《海南金融》2016,(10):43-49
本文基于创业板市场研究了风险投资的市场势力问题,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风险投资市场势力形成的原因,从实证角度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能够吸引高质量的IPO市场参与者,如高声誉的承销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以及更广泛的分析师关注,从而验证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市场势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