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智  姚鹏  杨光 《保险研究》2014,(12):2-2
本文基于1999~2013年中国保险市场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交替条件期望算法,考察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保险消费是否存在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增强,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下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在进一步细分寿险市场和非寿险市场后发现,寿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整体保险市场类似,而非寿险市场无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莫森模型,假定风险资产是财富的一定比例,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发现财富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取决于风险资产所占比重、损失概率和保险费率等因素。使用1999年~2011年中国各省非寿险密度、寿险密度和人均GDP数据,对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保险需求富于弹性;寿险比非寿险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低、中低和中高收入组寿险需求弹性的离散程度较高,高收入组则相反;在不同收入组,随着收入增加寿险需求弹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低收入组需求弹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外国保险公司看上中国什么不久前,德国格宁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赤玉根博士来华访问时对记者说,加入WTO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可能持久成长和提供非寿险和寿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需求的区域,他看好入世后的中国保险业。我国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外资保险公司看来这是一块肥肉。从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本国当年GDP的比例)看,2000年我国的保险密度为127.7元人民币,世界平均水平为360美元左右;保险深度1.8%,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中国市场离饱和甚远。全球经济疲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80~2006年中国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分析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明显的协整关系;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不存在短期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经济增长构成了非寿险需求的Granger原因,但非寿险需求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需要充分重视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继续研究如何维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着手解决非寿险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欧元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已成为欧洲第二大非寿险业务,占欧盟非寿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四分之一,是当前欧洲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保险业务板块。  相似文献   

6.
2003年全球非寿险业呈现出较快的恢复性发展趋势,中国非寿险市场尽管遭受了“非典”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收人增长271%。意外伤害保险成为非寿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占其增量保费收入的20.61%;非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4.51%,但其财险保费收入与前两年12.70%和13.63%的增速比,2003年仅为l1.70%;同时,非寿险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本文根据中国非寿险市场供需特点,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相同产业在同一城市中集聚,我国城市专业化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如何评估城市专业化对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进而优化保险产业布局便成为我国保险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城市专业化度量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衡量城市专业化与保险市场发展关系的面板回归模型,并运用2004年~2011年中国30个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均能对保险市场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具体到寿险和非寿险市场,产业专业化能够显著影响寿险市场和非寿险市场的发展,而职能专业化对寿险市场和非寿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则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入世以来,在储蓄利率分红保险,使得分红保险己成为目进入有史以来最低时期,传统保险价格上扬,聪明的消费者买保险时首选前保险市场上的热销保险产品。以2002年的寿险市场为例,分红险剑气如虹,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39%,占新型产品保费收入的91.6%,几乎占了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分红保险更是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产品有分红功能;在德国,分红保险占该国人寿保险市场85%;在香港,这一数字更高达90%。  相似文献   

9.
王宇 《西安金融》2003,(10):39-40
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出现了腾飞式发展,一些股份制、民营的保险公司开始出现,国外的大型保险公司通过合资方式相继进入中国。同时国有大保险公司也不甘落后,加快了改革步伐。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这使得公众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大增,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需要一定的知识。笔者以为在选择保险时,应该考虑下面的一些因素。一、主合同的选择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寿险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传统寿险产品和投资型寿险产品,其中投资型寿险目前主要有投资连接保险和分红保险。传统寿险和投资型寿险都提供基本的保…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2004~2014年季度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引入保险市场结构与产寿险结构作为控制变量,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控制方案对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的非线性关系;保险市场集中度降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寿险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对该经济系统进行最优控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偏好,在控制时间、社会福利损失与控制成本之间进行选择;最优控制的结果要求降低保险市场集中度,提高寿险业相对于产险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1.
马宏 《武汉金融》2006,(9):28-31
<正>一、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保险产品创新。保险产品创新是保险市场创新中最基本的部分。正是通过不断推出新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保险业才能持续拓展市场。例如,为了避免利率风险,满足消费者投资需求,保险公司推出分红保单、利差返还保单、保障收益合约(GIC)、万能寿险、变额寿险、弹性保费变额寿险等浮动利率型和投资型弹性产品;为了满足人类所面临风险的变化和涌现的新投保需求,保险公司推出“人类疯牛病险”保单(即CJD保险)、气候保险、嗓子保险、手指保险、高尔夫球一杆进洞保险、绑架保险、政变保险等全新的保险险种。(二)保险市场营销创新。主要体现为保险营销模式越来越灵活,除传统的代理分销系统和支薪职员分销系统外,还出现了经纪人分销;商店、机场设立柜台定点分销;通过银行、邮政系统网络的分销以及直邮广  相似文献   

12.
白木  子荫 《中国保险》2001,(2):59-59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非寿险市场也是位居世界首位,寿险市场则名列第二,仅次于日本,同时,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保险服务输出与输入国。  相似文献   

13.
杜佐岭  李加明 《时代金融》2013,(11):91-94,100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专业中介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徽省保险专业中介市场为研究主体,首先分别研究了保险代理市场、经纪市场及公估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并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Berger模型分别验证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在安徽省保险中介市场上是否成立。最后给予总结并从监管层面、公司层面及社会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窦泽云 《证券导刊》2010,(45):63-64
S曲线理论表明,当人均收入在1000-10000美元之间时,保险的收入需求弹性最大。我们预计,未来十年保费复合增速仍将保持在20%左右,保险资产规模有望每三年翻一番。  相似文献   

15.
许闲 《保险研究》2011,(9):I0030-I0035
欧盟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之一。2009年度欧盟内部市场寿险行业保费收入达到93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非寿险市场的保费收入达59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4%,欧盟保险市场的国际地位由此可见一斑。2009和2010年欧盟保险业处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本文重点分析200...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建立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基础之上,所以当前市场结构中存在的失衡问题也带有一种必然性,这种问题实质就是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发展的非均衡,而其他的一些问题也是与保险市场的供求相联系的。供给与需求问题是保险市场两个最高层次的变量,二者的变化的方向和速率,决定了保险市场运行的基本态势。只有以供求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中国保险供给和保险需求的关系,才能把握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才能为做大做强中国的保险市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5年~2005年全球4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将这40个国家划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类群体,考察了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及信用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各类指标对保险需求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在不同收入群体下金融发展对保险需求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金融发展引起的信用风险与保险需求呈反向变化;另外从整体上看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对全球整体的保险需求造成负面影响,而从不同收入群体的估计结果来看,亚洲金融危机还促进了中等收入国家保险需求的增长,而对其他国家的保险需求没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寿险营销员销售业绩低、流失率高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寿险营销发展的制约因素,寿险营销员素质偏低和保险市场需求发生错配为其根由。本文基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提出寿险公司应加快培养和组建保险理财师队伍和推广E行销,通过劳动分工提高寿险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保险服务和寿险业科学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有的关于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中看,经济无疑是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国寿险业保险深度1.7%,保险密度34美元,与美同等寿险业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表现出了寿险市场的需求不足。因此从经济上假设影响寿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的不足与潜力,对于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寿险市场的成熟完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06年,我国保险市场的总体特征是保险业增长适度,但发展不足。展望2007年,我们不应该主要强调保费收入的增长以及保险资产总量的增长,主要侧重于保险总量的增长,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保险发展问题,即不断完善、扩充保险的功能,提高保险市场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优化结构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成为2007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