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24 日,重庆市农业局召开2005年全市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重庆市种子市场专项整治督查督办案件情况,同时曝光了查处的23件种子违法案件.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阅读了《中国土地》第五期刊登的《力量来自于联手——吉林省国土与监察两部门一次联合办案纪事》一文,虽然文中违法用地行为及具体责任人最终都受到了严肃查处,但笔者读后亦喜亦忧。文章称,这起2003年发生在吉林省吉林市所属的桦甸市的轰动性的土地违法案件,在国土资  相似文献   

3.
<正>据悉,今年宁夏加强耕地保护有新举措,将把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数量作为对市、县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票否决"要素。新增加的"票否决"要素包括:违法占用耕地案件被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的;违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违规征收集体土地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本区域内违法占用基本农田面积超过30亩;上年度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达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比例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国土法庭”正式开栏了。该栏目旨在运用法律知识对形形色色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进行分析,给当事人以公正的说法,并借以传播国土资源法律知识,进行国情、国策、国法教育。欢迎对本栏目感兴趣的热心读者及法律界人士,积极提供违法案例与分析。国土法庭案例某镇...  相似文献   

5.
网事     
《农村工作通讯》2010,(12):56-57
<正>史上最牛的推诿辞令政府部门推诿、扯皮、不作为的事情并不鲜见,听过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然而郑州国土部门的一句推诿理由还是让人叹为观止。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天河路与新城路交叉口处原名为"惠城后花园"的小区,早在2007年6月就因违法占用惠济区弓寨村农民集体土地,被郑州市政府列入了黑名单。可3年后,这里的违法建筑群却在换了个名字后竣工开始发售,然而却因一房两卖、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2004年9月以来,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少的在60%左右,多的在90%以上。而且,严重的违法用地一般都与地方政府有关。毫无疑问,地方政府违法用地已经成为治理土地违法的一大难题。违法占地是当前土地违法案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最近,我们对南通市几年来发生的34起违法占地案件进了统计分析,这些案件基本都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违法用地。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反思。违法,以发展的名义——某镇镇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擅自圈地100多亩(其中基本农田50多亩)建设工业园区,后有五家企业进园。国…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国有有企企业业职职务务犯犯罪罪的的几几种种类类型1.贪污贿赂犯罪居所查办案件之首。分析近几年国有企业查办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经济类案件占立案总数的50%左右,其中贪污贿赂案又接近经济类案件的50%。权钱交易、权力寻租导致的贪污贿赂行为,对国有资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多为企业领导  相似文献   

8.
<正>基层土地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执法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政府默许造成违法制止难。尽管当前GDP考核权重下降,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发展实体经济的本职仍在,月查、季考、年评的刚性考核模式仍然延续。除了农民建房外,几乎所有项目的落户、动工,都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默许。国土部门查处违法用地的行为,有时会被视为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头号障碍"。在这种错误认识下,用地单位往往"你发你的通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无锡市国土资源局积极拓展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创新潜力,以视频监控为主、人工巡查为辅、卫片执法检查做补充,构建国土资源"三位一体大执法"监察模式。该模式做到了"违法信息早掌控,违法苗头早发现,违法行为早遏制",切实维护了土地管理秩序。传统执法监察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传统国土执法监察模式是以基层国土部门人工定期巡查为主要方式,每年一次的土地卫片执  相似文献   

10.
汤小俊 《中国土地》2007,(10):12-14
9月27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16起违法典型案件,其中,河北肃宁县国土资源局非法占地建别墅案件,因其违法主体自身即"执法者"的特殊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执法犯法"案件的发生?后续处理工作又是如何?本刊记者特赶赴肃宁,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制止土地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常常是国土部门单独履职。尽管国土执法人员尽心尽职、坚守岗位,但明显势单力薄,执法力度不够,这导致一些地方土地违法现象难以控制。为切实维护土地管理秩序,有效解决违法建筑强制拆除难题,福建省连城县国土资源局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出台了一套违法占地、违法建筑(两违)专项整治强制拆除制度和程序,规范行政执法部门联动制度。经过1年多的实践,全  相似文献   

12.
近来,笔者从国土监察部门处理的土地违法案件、信访案件中发现,前几年因征地撤组转户后形成的部分剩余国有土地由于没有管理到位,被一些违法者非法圈占、买卖、出租用于房地产开发、开办工厂、仓储经营等,扰乱了国有土地管理秩序。所谓撤组转户即指国家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并将农民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按照有关规定,撤组转户形成的少量宅基地、耕地、边角空地,即剩余国有土地(含农转非后的居民宅基地),应由市、县级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收归国有后实行统一管理,进行土地登记、界定面积、确认产权。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对这部分土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然而,在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复耕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查处面积大,罚款多,而复耕面积小;二是在复耕中存在着各种乱象和假复耕现象.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国1.5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一是需强化事前预警工作,避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对复耕土地的监督管理,避免假复耕现象的发生;三是将查处的违法占用耕地及时退还于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保障土地真正回归于农业.  相似文献   

14.
数说     
正30.5亿元"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累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2.5万个,检查企业629.7万个次,市场131.9万个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5亿元42.5%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草原违法案件发案数量和破坏草原面积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新京报》刊发了一组统计数据: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的案件有12起,涉案总金额高达22亿元。这些"千万级村官"大多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数据显示,12起案件中,7起与土地、拆迁相关,其他案件则涉及安置房、贪污集体资金、套取国家农资补贴等领域。近年来"小官巨贪"案件频发,从媒体披露的事件看,农村四大领域已日渐成为村官腐败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6.
土地管理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即土地管理行政案件处罚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违反土地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国土管理部门处理土地违法案件,往往因处罚时效方面的原因,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正确计算土地管理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对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做到严肃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尤为重要。要正确计算土地行政案件处罚时效,首先要了解土地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的范围。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范围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未经批准或者采取…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来,国家多部门多次发文,禁建高尔夫球场。然而,日前河北省一开发商在鹿泉市违法占地上千亩建高尔夫球场一事被曝光。但令人惊讶的是,当地国土执法部门连续多次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也未能叫停这个违法项目。(据6月26日《新华网》消息)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86年起,我国相继出台了《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指导和规范国土部门执法监察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违法用地屡禁不止,上述制度在执行中逐渐暴露出"制止乏力、查处困难、处罚流于形式"等问题,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违法用地惩处难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占比大。近年来的国家土地督察结果显示,政府主导的违法违规用地案  相似文献   

19.
八面来风     
土地案件执行难咋办?杜晓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国土管理局)  《土地管理法》没有赋予土地管理部门强制执行权,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处罚决定的,土地管理部门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土地行政处罚中,除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的,《土地管理法》第83条明确规定了法定起诉期为15天外,对其他形式的处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9条,当事人均有3个月的法定起诉期。由于土地违法案件证据相对直观,对违法事实的认定一般争议不大,因而土地行政处罚的当事人受到处罚后,一般不通过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而是…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福建省莆田市行政机关诉讼败诉案件中,与土地管理相关的案件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中主要涉及征地信息公开、征地批复、强制交地等方面,这一现象亟须引起基层国土部门的重视。尤其是从今年5月1日开始,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这部俗称"民告官"的法律实施,备受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可以预见未来对征地拆迁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数量将会有所增加,基层国土部门应诉压力非常大。对此,笔者就当前项目用地报批、征地过程中导致行政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