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由政府主办的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份额呈下降趋势,由雇主主办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呈转向缴费确定型(DC)计划的趋势,DC计划在缴费期间积累的资产以及个人和家庭通过其他途径为养老积累的资产,都面临如何转化为终身养老保障的问题。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养老资产年金化是退休者的最优选择,但在实践中养老年金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在相关文献评述的基础上,从养老年金需求着手,通过构建精算财务模型,探索养老资产年金化的福利与损失,并基于实际数据,通过测算分析,评估个人选择养老资产年金化的意愿,探索养老资产年金化的发展道路。研究发现:在消费、遗产和长寿保护三者之间,存在一个“三元悖论”。在没有遗产动机的情况下,养老资产年金化既能规避长寿风险又能实现终身福利的最大化。而如果将消费和遗产动机同时纳入终身福利框架,养老资产年金化会增大终身福利的波动性,年金化就成为一种次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保险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保险市场是一个消费不足的市场,也是一个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的市场。从保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上来考察,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预期理论和损失规避、心理账户、原赋效果和沉默成本、从众心理等行为经济学的观点,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来分析中国保险消费存在的问题。要解决中国保险消费的问题,诚信信念、风险意识、保险习惯,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商业年金应当扮演重要角色。居民商业年金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社会保险与商业年金需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地区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居民商业年金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人口结构变量方面,死亡率下降、老年抚养比和城镇化率提高,均对居民年金需求产生正向影响;在社会保险变量方面,社会养老保险与年金需求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社会医疗保险与年金需求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此外,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年金需求,预期通胀率提高则会抑制年金需求。这些研究结论的一个共同指向是,未来我国居民商业年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一变化趋势对商业年金市场的政策导向、供给侧改革和政府监管,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丹尼尔·卡纳曼和弗农·史密斯由于在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而荣获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两门边缘学科在国外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是甚少。本文就结合卡纳曼和史密斯的研究成果 ,对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进行综合介绍并作出相应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虽然期望效用理论公理化的研究框架在推动保险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该理论假定过强,以致现实解释力有限。保险学有必要从行为的角度分析保险市场、尤其是保险消费决策,提出能够更有效地解释现实的保险消费决策的模式,从而提高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行为保险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前景理论,尝试构建更符合现实消费模式的保险消费决策模型,并运用调查问卷从实证角度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被保险人最优决策模型。研究发现,被保险人的最优保险选择是保险分层的赔款安排,面对较小或巨大的损失被保险人会选择风险自留,只有在较小和巨大损失之间的损失被保险人才会选择购买保险;寿险中带有投资理财性质的产品以及非寿险中的足额保险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相对于男性决策者来说,女性面对不确定性时表现得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6.
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主要集中在年金计划基金的投资管理阶段.非理性行为的主体既有计划的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也有计划的参加者和受益人,主要是投资风险分散不足,过度投资于自己就职的公司,投资管理人在投资决策中的羊群效应以及投资及业绩评估中的偏差.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突破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引起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的群体心理. 相似文献
7.
8.
9.
11.
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从变额年金的风险因素入手,通过对比国外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评估模式和风险管理需要的外部条件等因素的探讨,为变额年金在风险管理模式、最低保证利益设计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关于投资资产确认与核算的准则都是从2007年开始,包括通用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法定会计准则——偿付能力编制规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同年9月,保监会发布【2006】96号文,要求保险公司从2007年开始实行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定向增发市场的发展历史,定义了定向增发市场的四种效应——年关效应、牛市效应、负债效应、政策效应,认为定向增发受市场环境、时间周期、经营状况和政策倾向等因素影响。通过研究这些效应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适度放宽发行底价、加强对高折价定向增发项目的监管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应从行为经济学视野中的沉淀成本效应角度解释政府对大型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行为,从而与新古典经济理性解释形成互补关系。这样,在软预算约束与公有产权结构、前后期投资不一致以及政策性负担等有关经济解释的基础上,从决策者心理效用角度考察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对软预算约束的影响,从而认为解决软预算约束根本在于补偿沉淀成本,克服决策者的沉淀成本效应。 相似文献
15.
张少华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4):9-12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提出的"中国之谜"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本文发现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释放出的超额货币需求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证明我国经济中确实存在超额的货币需求.本文最后对超额的货币需求成因进行了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为顺利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减小职工面对的投资风险、平衡职工间的收益差异,多数国家建立起了以收益率担保为主的DC型企业年金担保机制。我国的企业年金计划也引入了风险准备金制度,但这一绝对收益率担保政策尚存在担保评估周期模糊、担保收益率较低、担保方式和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特别地,在年金基金面临投资亏损、企业(计划发起人)或年金计划破产等担保需求下,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收益率担保机制并构建破产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引入工资差异对企业职工企业年金缴费意愿的影响,采用仿真方法测量企业年金对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差距的影响。首先,根据我国养老制度安排,构建了企业年金基金、基本养老金、退休金预测模型和养老金差距测量指标;其次,选取工资水平从社平工资的0.5倍~5.0倍的14类代表性职工,模拟了基准情境和提高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四种情境——提高雇主缴费的企业所得税免税上限、降低雇主缴费计入个人账户部分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领取阶段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免征个人缴费的个人所得税,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企业年金及其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差距,提高雇主缴费的企业所得税免税上限的作用最显著。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提高、企业年金管理费率降低、余寿减少、社平工资增长率提高和工作年限增加都会放大这种作用,反之亦然。工资越高企业职工从企业年金中获益越大,可能扩大企业职工内部养老金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文章梳理了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历程,归纳了三个支柱改革的金融化导向及表现,分析了金融化改革对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覆盖率、缴费率、投资收益和基金积累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化投资、养老金债券等金融创新在应对低利率风险、金融危机冲击风险中的作用.基于英国养老金金融化改革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实际,总结了引入"自动加入"制度、发展集合年金计划、完善税收优惠、推行审慎监管、鼓励养老金生命周期投资创新以及改革基础养老金制度为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金融化改革创造条件等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在发达国家,社会责任消费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学者也纷纷倡导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为了发现在我国情境下消费者社会责任的维度是否与西方研究有所不同,本文采用Webb2010年开发的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量表,测量与评价我国消费者社会责任行为的因子结构,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我国消费者的负责任行为可分为六个维度,即支持企业善因营销、支持履行高级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惩罚不负基本责任的企业行为、购买习惯环保、回收再用和生活习惯低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