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陶魏斌 《浙商》2009,(21):96-97
一个拥有“中国拉链十大知名品牌”、曾经引领行业潮流的明星企业缘何倒在了经济复苏前夜?对微利行业的企业来说,如何才能走出“不走多元化就是等死,走多元化就是找死”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作为宝洁中国有限公司1996年的管理培训生,本人在销售部门工作了4年之久,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我在2000年离开了这个令人尊敬的公司。在随后的两年中我选择了另外一家外企公司,并创办了一家企业。但这两年来我一直关注也许是我一生中最为尊敬的这家企业.关注她的发展,挫折以及调整.并祈祷她在中国的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天下无贼》里黎叔说得好:“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而人才需要在流动中方能称之为“人才”,是现代市场经济一个不是“悖论”的悖论,也似乎成为大家自嘲式的共识。广告行业尤甚。广告行业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选择一个平台踏踏实实干的比较少,选择跳槽找捷径的比较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主观上,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机会“无限”增多使得大多数人心态难免虚浮躁动;客观上,大部分广告公司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个人发展的步伐;再次,广告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虽有足够重视,但机制仍有待在现实对接基础上突破创新。广告创意人作为广告人才中的“精品”,天性不受束缚.自我中心感强.一直受到猎头公司、广告公司老板.外资广告企业的关注,年复一年的“恶意挖人”现象,使得广告人的跳槽现象也随之越发不可收。活跃群体被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得广告创意人群心态日益浮躁。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中国移动向全国推出国内首个客户品牌——“动感地带”,并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营销措施而大获成功,仅2003年用户便飙升至1100万,目前更是有突破2000万的用户,平均每3秒钟产生一个新用户。中移动“动感地带”的营销推广被许多营销专家与业内人士盛赞为中国通信史上经典的成功案例,并且一举获得2003年亚洲直效行销大会的“最佳互动行销活动”金奖、“最佳美术指导”银奖、最佳活动奖,以及“2003年度中国十大公关事件”等荣誉。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赢在中层” 在国内企业管理日趋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层塌陷”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根据近年来我们对国内大量企业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快速发展的企业中,管理人才的缺失正成为未来十年制约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没有形成体系化的人才管理和培养体系.很多企业在急需用人的关键时刻.往往是由企业一把手“沙场点兵”.临时救火。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个人理财可以增加收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实践证明,成功理财的各个因素中,技术性、智力性网素并不起决定作用,如同股市投资一样,技术专家往往成不了超级“庄家”.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情商”对理财是否成功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企业发展到规模极限以后,常常会患“大企业病”。患“病”的大企业在财务和非财务方面往往会表现出与健康企业不一样的特征。文章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大企业病”的定义,归纳总结出我国患“病”大企业在财务和非方面方面的症状,以期为“大企业病”的“治疗”提供依据,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焱 《消费导刊》2013,(6):62-63
“美国梦”强调个人价值,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满足,集中体现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中国梦”则强调集体主义,倡导爱国、敬业、和谐友善。“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美国梦”的逻辑首重个人成功,但最终汇集为国家梦想;“中国梦”出发点是民族复兴,但惠及个人,而且依赖于个人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王国栋 《市场周刊》2005,(29):48-49
一提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内企业底子薄。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去竞争,好像现在还不是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但结果大家看得很清楚。市场上充斥着毫无差异化的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手段越来越扭曲。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在鸭绿江边,见到伐木工人将刚刚伐下的巨大的固木推入江中,经过简单的捆扎,这巨大的木头堡垒就顺流而下,往往是十几个堡垒连在一起,在这木堡垒后面再拴上一两条小船,一个大人,领上两个半大的娃,在江中间或“霍哟哟”地叫两声,两岸青山,树木葱隆,一江碧水,波澜不惊。一种传承了几百年的生产方式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长卷。但不知谁是始作俑者,从中“发现”了现代企业的扩张模式,论曰:扎木成排,可以迅速扩张国有企业的资本实力,使如散兵游勇般的中小企业,结成一艘巨大的资本航母。苦心诣为企业改革探索成功…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上疾驰的中国企业,总是希望能“快狠准”一路上垒成功。速度第一,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标志。然而,中国企业意欲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完成欧美沉淀百年的资本积累,是急功近利还是与时俱进?从创办到盈利,中国企业多走速食偏锋。从十年前声势一度大盛的健力宝,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  相似文献   

12.
《创业家》2013,(5):105-107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只有愿意授权并且懂得如何有效授权的老板,才能引领企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 陈玮导读:诸葛亮治国能臣,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蜀汉却是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事必躬亲、不善授权治国如此,管理企业也一样老板的集权在创业期一般都发挥巨大作用,但随之往往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从人治走向法治,员工各尽其责、各施其能——这才是企业长期发展和“解放”老板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企业内刊已经引起企业界、新闻界乃至社会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在中国企业成长的曲折历程中,中国的企业内刊经常扮演着非常复杂的“角色”。在企业内刊这个文化的“平台”上,经常上演着许多非企业的“话剧”,即使纯企业情怀的内刊也常常表现出许多反“企业文化”的倾向。严格按照企业规律办内刊者实在是寥寥可数。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企业内刊非常生动地折射出企业老板和企业报人(笔者送给企业内刊同仁的称呼)五光十色的“文化”心态。企业…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对于企业的“贡献率”一路走高,人才资源成为企业诸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对人才资源的争夺已呈燎原之势。近年来,企业的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面对人才的高流失率,有的企业因为成功地实施了“留才”和“流才”战略,把企业需要的人才留住了,让不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流出,并及时补充了企业空缺的人才岗位,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那么,作为希望做大做强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做好人才的管理工作,使人才成为企业最…  相似文献   

15.
郭振玺 《广告导报》2005,(2):129-129
近年来,流行于西方广告界的“目标受众理论”,在中国市场实践中屡屡遇到新问题,并被许多成功实战案例所丰富和发展。由于特定的文化渊源,在中国消费者周围有很多影响购买人的因素,这种力量,我称之为消费“势”场。  相似文献   

16.
“金砖四国”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潜力一直为其他各国所关注。尽管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历练中,四块“金砖”显示出不同的“成色”,但根据研究机构分析,今后克服危机力量最强的国家是中国和巴西,并期待印度和俄罗斯两国在经济复苏时点上表现出强烈的反弹趋势。所以出口企业在市场布局上,对新兴市场的代表——“金砖四国”中的印度、俄罗斯.巴西依然寄予更多关注。但由于这些国家和我国经济结构的部分相似性,再加上近期世界经济不景气对其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在加剧,和中国间贸易摩擦在增多,并且日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出口企业应了解中国与印巴俄三国贸易摩擦的高发特征,积极应对并超越其阻碍,才有望打开新的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17.
身处纸制包装产业链和乳品产业链之中,自进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坚持在两条产业链上和谐发展。这个商业理念表面看低凋内敛,实际卜却极富“东方智慧”。利乐今天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商》2004,(11):49-49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日前表示,社会应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一直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对企业发展形成的“抓大放小”观念也应该尽快转化为“放大扶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的悲哀之处,不在于挫折与失败,而在于迷失自我,最后使自己成了自己的囚徒。 其一,成功依恋症。那些备受关注的失败者,都曾经有一个成功的过去。汉王的电子书,UT斯达康的小灵通,开心网的“偷菜”与“买卖好友”,2005年的博客网,2000年TOM在线的无线增值……但他们似乎忽略了,一时的成功可能是缘于创业者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激情,可能是源于偶然时机与特定文化特定需求的嫁接,可能是源于投机和误打误撞中上帝的恩赐。  相似文献   

20.
概念车的诞生可以透露出一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直是历届车展上备受瞩目的焦点。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沃尔沃汽车公司全球首发了一款全新概念车——“天地“(Concept Universe),这是沃尔沃“远嫁”中国之后推出的首款概念车,外界都渴望从中看出沃尔沃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