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以来,中国企此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03年6月底,中国已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178家非金融类企业,投资总额近15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日渐体现两大趋势,一是到发达国家兼并或收购科技型公司,如华立集团在美国收购非利浦公司 CDMA研发部门、德隆集团收购德国仙童道尼尔公司飞机制造核心技术部门等;二是在海外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设立研发机构,如格兰仕公司在美国设立微波炉研究所,华虹公司在美国设立微电子研发中心。这类海外投资行为,尽管  相似文献   

2.
王韶辉 《新财经》2013,(12):72-75
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4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于是有人感叹:“中国简直在收购‘全世界’!”自从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就为中企海外并购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随着经验的积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已表现得越发成熟。不久前,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Inc.)终于获得通过,之前光明成功收购英国最大的麦片生产企业维多麦,目前还正在接触以色列最大的食品商Tnuva。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收购海外企业时,人傻钱多,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已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12,(1):34-36
近年来,中国以海外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以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3%。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固然鼓舞人心,但面临的风险也不可小觑。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的统计显示,大部分并购案都以失败告终,仅20%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日本上世纪80年代那场"购买美国"的狂欢的惨痛教训犹历历在目,而中国庞大集团收购萨博汽车失败的新鲜案例又再度敲响警钟:欧美经济的衰退,似乎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机会所在;但机会后面隐藏的也许是最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以海外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以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3%。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固然鼓舞人心,但面临的风险也不可小觑。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的统计显示,大部分并购案都以失败告终,仅20%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日本上世纪80年代那场“购买美国”的狂欢的惨痛教训犹历历在目,而中国庞大集团收购萨博汽车失败的新鲜案例又再度敲响警钟:欧美经济的衰退,似乎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机会所在;但机会后面隐藏的也许是最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重庆市四联集团与全球五百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签约,出资收购霍尼韦尔在加拿大的蓝宝石工厂资产。开重庆企业海外收购高新技术企业的先河,为重庆企业海外并购提供经验和样本。2010年,重钢、机电、力帆等企业纷纷扬帆出海,到海外市场"冲浪"。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重庆市四联集团与全球五百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签约,出资收购霍尼韦尔在加拿大的蓝宝石工厂资产。开重庆企业海外收购高新技术企业的先河,为重庆企业海外并购提供经验和样本。2010年,重钢、机电、力帆等企业纷纷扬帆出海,到海外市场"冲浪"。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家具制作和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进程的加快,近期又有不少海外家具商加紧布阵中国市场,此番他们瞄准的已不仅仅是家具的销售市场,更多的则是在中国大陆开工设厂,安营扎寨。值得关注的是,以往海外家具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的情况正在改变,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区域更加广泛,很多海外企业的目光开始投向西部市场,2003年下半年以来这种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调整与布局     
刚刚发生的一件事吸引了经济界和科技界所有观察家的眼球,甚至连TCL收购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海尔收购美泰电器这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都失去了光彩。它就是,6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出价185亿美元现金,要竞购美国最大的优尼科石油公司。  相似文献   

9.
正是的,中国人来了,他们在1月份掀起了一阵收购浪潮。继联想以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之后,他们又盯上了谷歌,宣布将以近30亿美元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部门。不必感到惊讶,也别担心警钟敲响。对于中国人的收购,危言耸听之余,还有很多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收购资金来自何处,收购案反映了中国改革怎样的问题,等等。如果中国的私人企业继续将更多的投资放在海外,特别是美国,这或许表明中国自身的经济前景黯淡。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对于中国竞购者来说是繁忙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竞购者完成了一些标志性的海外并购案。如中粮收购澳大利亚Tully糖业,中石化收购葡萄牙能源公司30%股权,国电集团投资加拿大风电项目等。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创纪录,交易数量207宗,金额达429亿美元。纵观近几年来中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大国,中国的海外贸易额正在迅速增加。前不久公布的数字显示,过去5年里,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额呈井喷式的发展,由2004年的55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590亿美元。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活跃度的提升,与境外企业之间的争议也相应增加了。据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披露,过去10多年间,中国企业的海外仲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借力第三方尽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刚 《环球财经》2012,(2):50-54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企业以主体身份参与国际化运营,到海外开展投资、兼并、收购境外企业已经成为一个潮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投资界、研究机构、媒体呼吁中国企业应大胆走出国门,到海外购买去泡沫化资产,实现抄底的呼声更是一波高过一波。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盛顿观察》3月26日】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消息可谓源源不断,这股海外收购大潮的席卷而至,似乎预示着“中国世纪”即将到来。 早在一个世纪前,中国人就远赴海外寻找财富。他们创建唐人街,开办饭店和商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在政策上,中国政府给予了有力支持;在资本上,繁荣的国内市场保证了雄厚的财力。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提升海外投资竞争力的保障——评估东道国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激发了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寻求向海外投资的热情。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兼并、收购海外企业或者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千方百计拓宽海外经营发展空间。我国众多企业向海外投资无疑是增强了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经济实力,也逐步提升了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时下,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提出了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除此之外,至少有上百个大型海外并购项目在酝酿、谈判之中。一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就这样潮水般的涌来。  相似文献   

17.
梁冶 《环球财经》2004,(5):46-47
对中国企业来说,获得海外资本只是游戏的第一步。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意味着要从美国投资腰包中掏钱,光中国企业自己满意不行,关键是要让美国投资满意。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对于中国竞购者来说是繁忙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竞购者完成了一些标志性的海外并购案。如中粮收购澳大利亚Tully糖业,中石化收购葡萄牙能源公司30%股权,国电集团投资加拿大风电项目等。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创纪录,交易数量207宗,金额达429亿美元。纵观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充满荆棘,尽管文化、法律等层面上存在诸多差异,为此失败的案例屡有发生,但成功的案例也不断引领着后来者。本文拟就德勤几个并购案例为出发点,以为后来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大潮中浮沉,成功"走出去"需要的不只是搏击风浪的勇气。四川汉龙集团与澳洲铁矿企业Sundance桑德斯长达两年的"恋爱长跑"最终以"分手"画下句点。这样的结局有些令人意外。双方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协议会在中途止步。桑德斯在公告中称,由于融资条件没有达到,同时已被告知汉龙集团可能不会满足其它必要条件。汉龙对桑德斯的收购失败是一系列中企失败的海外收购中的最新一例。12亿美元收购告吹使得中国近期失败的海外矿业收购交易总额达到450亿美元。2008年之后,中国就一直是全球矿业并购领域的主角,全球矿业资本市场对中国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等待中国企业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来自  相似文献   

20.
当我第一次出差到中国大陆为一家外国投资者提供收购咨询服务时,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不过数年时间。彼时,多数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者看中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现在。我们的财务交易咨询服务团队帮助众多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很多投资也是在自然资源领域。正如中国古语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