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以来,我国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区普遍出现了结构性、区域性民工短缺。珠三角地区有近200万劳动力缺口,缺工率约为10%:长三角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那么民工短缺现象究竟何以发生呢?本文从民工与厂商、政府的博弈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工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消费导刊》2009,(21):126-126
自从2004年广东东莞首次被官方确认民工短缺至今,民工荒随后便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尤以珠三角地区形势为甚。于此同时,就业难的现象也日益凸显,与民工荒并存。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民工荒和就业难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全文共分三部分研究分析了目前的现状,解决途径以及产生民工荒与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陶冬 《新财富》2004,(10):24-25
“煤、电、油、运”这些生产要素的匮乏只是经济发展中可以调控的短期瓶颈,相比较而言,民工短缺和诚信危机,对中国经济未来前途的影响可能要大得多。民工短缺关乎中国“世界工厂”的可持续道路,而诚信则是这个世界商业规则的根本。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每年因诚信问题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6000亿元。正视新瓶颈,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营造出一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是一种形象说法,它的含义是特定工资水平下普通民工供不应求。在中国,民工荒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从2004年开始的。最初,民工荒出现在沿海地区某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被视为局部性的现象。但当缺工企业从沿海迁往以往作为民工输出地的内地省份(如江西、安徽),却同样面临缺工的困扰,而当另外一些外地企业很少光顾的内地省份(如甘肃)也出现了民工荒,人们才不得不承认民工荒是全国性的现象。从2004年到2008年,在民工工资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民工荒的阴影却挥之不去,人们才不得不承认民工荒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工劳动力价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量农民工涌向城镇,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和企业却在闹“民工荒”。这一现象,集中反映出我国民工市场劳动力价格扭曲严重。本文重点从考察民工劳动力价格现状入手,分析民工市场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一、民工市场劳动力价格现状1.工资水平低,与城镇正式职工相比差距大。目前农民工月工资水平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左右。据对2004年1~9月份以农民工为主的企业调查显示,广东珠三角地区被调查企业普通员工(除管理层)月工资为964.8元(包括加班工资),只相当于20…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所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也打破了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民工的大量短缺,特别是一线工人的减少正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出现的所谓“民工荒”问题尽管原因很多,但并不表明我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劳动就业形势出现转机,是我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劳动力会由过剩变为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这个劳动力由过剩变为短缺的转折点,在经济学上称为"刘易斯拐点"。所谓"拐点"并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时间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先进经济体都曾经历过"刘易斯拐点",美英等国大约经历了六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而日本、韩国地区大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面对"刘易斯拐点"的压力,这些国家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顺利渡过刘易斯转折阶段,其主要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工短缺的原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广东省东莞、深圳、晋江等地的民工短缺引起的关注是因为长期以来民工一直供过于求,突然短缺了,似乎出人意料。媒体报道说广东民工缺口200万人,缺工率10%,在深圳,月工资低于700元的单位招工难。除广东外,福建泉州、浙江温洲也存在招工难问题。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招工困难,集中在服装,制鞋、电子装配等行业。  相似文献   

10.
民工流动与乡村中年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包括民工在内的各类乡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城市民工需求年轻化导致三个后果。首先导致青年民工的供不应求,从而在乡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出现了全国性的民工荒;其次,导致乡村现有中年剩余劳动力难于在城市就业;最后,导致进入中年后的民工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在城市就业,中年民工家庭因不具备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回乡。后两个结果的不断积累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一个经济现象——乡村劳动力的中年失业。  相似文献   

11.
《光彩》2010,(3):20-21
从"民工慌"到"民工荒",从去年到现在,劳动力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在劳动力充足的中国,屡屡出现的"用工荒"怪圈到底何解?"用工荒"是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用工荒"出现的原因何在?如何破解"用工荒"困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否解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对包括民工在内的各类乡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城市民工需求年轻化导致三个后果.首先导致青年民工的供不应求,从而在乡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出现了全国性的民工荒;其次,导致乡村现有中年剩余劳动力难于在城市就业;最后,导致进入中年后的民工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在城市就业,中年民工家庭因不具备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回乡.后两个结果的不断积累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一个经济现象--乡村劳动力的中年失业.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才能营造出一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发展中“民工短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严玥 《商场现代化》2006,(14):239-240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试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做出探究和分析,指明民工荒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并结合当代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解决民工短缺问题,实现国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工荒"     
《中国海关》2005,(1):23
自去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陆续出现民工短缺现象,2005年这种现象将有所加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调查报告表明,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缺工尤为严重.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缺工在10%左右.如广东现有的1900多万民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但该地区正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目前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福建泉州、莆田两市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城市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伟  严玥 《商场现代化》2006,(5Z):239-240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试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做出探究和分析,指明民工荒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并结合当代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解决民工短缺问题,实现国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春佳节,在城镇打工的民工们。纷纷返回各自家乡,探望父母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欢乐节日。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短缺时期劳动密集型企业出路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分析了劳动力短缺给其带来招工难和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最后从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外迁"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现实借鉴意义的观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今日上海,在有外来民工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民工经济"。"民工经济"有望成为上海劳动力就业的一个新领域。在乍浦路一条陋巷里的一家"民工照相馆"门口,挂满了打工妹、打工仔的彩照。老板娘说,真没想到,我这个"民工照相馆"生意会这么好,乍浦路美食街上100多家酒楼,用了几千名外来民工,足有一半人到这里来拍照,忙的时候连吃饭时间也没有。一位正要照相的打工妹  相似文献   

20.
在劳动力充足的中国,"民工慌"的求职难印记至今还在脑海中挥之未去,转眼"用工荒"的招工难又汹涌而至.过去企业挑工人,现在工人挑企业.就业是体现一个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