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水寒 《新财经》2007,(3):94-95
到底该如何对待民营企业的“原罪”,目前各种观点莫衷一是,各有道理。有观点认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非但没有“原罪”,甚至还有“原功”,他们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在了改革的前沿;也有人认为,有罪就是有罪,一些当初不守法的民营企业家即使为社会经济作出了再大的贡献,也是天网恢恢。但是,“原罪”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罪和无罪之间的红线应如何划定,却没有争论出一个令社会信服的结果。判定有罪还是无罪是司法机关的事情,我们也应当相信司法机关的鉴别能力和政治智慧,毕竟他们是以法律为准绳办事的,并享有最终解释权。其实,讨论“原罪”的核心并不是一个“罪”字,而是呼唤一种公平和透明。正如本文作者所说:我并不想为这些富豪们叫屈,而是这些事情的发生总是让人不平。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回应了最近有关民营企业家“原罪”的讨论。黄孟复认为,所谓民营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是一个伪命题,假命题。黄孟复指出,“原罪”本来是基督教一个教义,按照这种说法,人类生来有罪,遍及全体,也无法自救。如果将这样的概念借用过来,套在民营企业家头上,逻辑上是错误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更不符合历史。历史证明,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中绝大多数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走上创业之路的,他们是遵纪守法的,是在政府的鼓励…  相似文献   

3.
随着几个著名民营老板因涉案而被检调,有媒体再次对沉寂多时的民企“原罪”问题加以论述,认为可效仿上市公司支付对价形式对原罪进行赎买。有趣的是其后又有一著名学者加入论战,洋洋洒洒数千言对前者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56-57
“原罪”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当初的马志平到今天的严介和,再加上其他民企老板涉案被查,难道原罪真的成了那些“问题富翁”掘得“第一桶金”后永远的隐痛吗?  相似文献   

5.
“原罪”本是一种宗教上的说法。而现时中国人热心讨论的中国富人们的“原罪”问题绝对与信仰无关,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一些富豪纷纷落马,成为囚犯。一时间,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被人称为“囚徒榜”。中国民企“原罪说”民浪随风起,成功坊间论议的焦点。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到底有没有原罪?这个问题随着众多民企老板的倒台已变得没有问答的必要。民众普  相似文献   

7.
“原罪”是什么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企“原罪”的争论很多,但对于“原罪”的具体所指却都很模糊“。原罪”的概念合适吗?什么是所谓的民企“原罪”?程路:我一向主张,所谓民营企业家的“原罪”,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争论价值的假命题。首先,原罪的本意是基督教的一个教义,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带着罪的。这很明显与很多人提出的民企的“原罪”不是一个东西,所谓“原罪”是偷换了概念,所以是假命题。再者,他们所谓的“原罪”应该是指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遍存在的犯罪行为,那就有一个如何评价广大民营企业家的问题。在关于民企“原罪”的历次讨论中,“原罪”概念的提出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8.
经受过“原罪”拷问的中国民企,还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又面临新的法律雷区。中国某些民企正陷入法律风险高发期,如果这些民企再惯性地冲撞法律,轻则诉讼缠身,巨额罚款;重则倾家荡产,牢狱之灾。为企业发展从长计议,民企需要谨慎应对防止陷入法律雷区。  相似文献   

9.
1984年4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大连的一位在街头从事照相业的个体户姜维颁发了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自此,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家民营企业诞生了。尽管民营企业如今已经占据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对民营企业的争论始终就没有停止过。最初是关于其"姓资姓社"的身份之争,近年又出来个第一桶金的"原罪"之说,而民营企业自身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一直用"光彩"这顶桂冠鼓舞着自己的士气和抵挡着各方面的非议。"姓资"还是"姓社","原罪"抑或是"光彩",真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难辨是非。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那就让我们进入现实的生活,看看这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走过的路,或许会给我们的理论认识增添几分生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与那些个体工商户起家的万元户相比,我不赚血汗钱,也不用偷税漏税,我没有原罪,我的起点比他们高,是最早进入金融市场的一批人,用‘钱生钱’的方式赚钱。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仰融、杨斌、周正毅等富豪的纷纷落马,中国民营企业家形象受到了公众的质疑。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真的经不起时代的考验了吗?9月29日下午,由全国工商联举办的“2003中国民营企业化论坛”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关于民营企业家的财富与精神、民营企业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讨论自然成了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乡镇》2004,(7):11-16
党的十六大提出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将讨论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都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处置问题。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形成了大量国有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目前,各地国企改革和国资处置(即出售国有资产、转让国有股)出现热潮,而且这一热潮正好与我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民营企业新一轮高速发展相吻合。民营企业通过参  相似文献   

13.
吴云旋 《开放潮》2005,(8):58-59
泉州是福建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近几年,泉州有不少民营企业外迁,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如菲莉集团、七匹狼集团、劲霸时装有限公司等总部计划外迁以及包袋行业、服装行业等大规模外迁到江西、三明、漳州等地去办厂,使泉州区域产业经济初步呈现外迁的潜在风险。企业外迁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话题,这种大规模的“外迁”是如何产生的,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的目的是什么?企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转移?近日,笔者就这些问题对泉州民营企业外迁现象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流通权“对价”之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岩石 《新财经》2005,(7):28-29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原罪”,在分置改革中要解脱这一“原罪”,关键环节是非流通股股东如何支付其获得流通权的对价。对价交易是有章可循的,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是对价交易主体之间的无序博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多数富豪致富并非来自资本积累或专利创造的收益,而是来自社会资本与网络效益”,于是,就有了民营企业家的原罪说。如果真的一纸赦免令就可以如此轻易地抹杀掉罪与非罪的界限,那么,我会怀疑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到底在提倡什么和鼓励什么?在市场没有发言权时,权力当然就会发言。权力引退了,没有了适宜的土壤,原罪的恶之花自然就会枯萎。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中国的民企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天生就是受苦的命。遇到上市这种好事,如果不使出吃奶的劲头,干脆想也别去想。好在“灰姑娘”正在一天天长大,好在市场经济这位“王子”也一天天长大……  相似文献   

17.
关注民企劳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正常的,问题只是局部的,且问题基本原因仍在于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不发达,劳动者组织也未随市场体制的进化而发展起来。未来建设和谐发展的劳动关系的主要任务是要改善农民工与城镇新就业者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着力解决目前1亿左右“非正式”的农民工的“二等公民”的身份问题与弱势群体的地位问题。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三个认识上的问题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
8月30日,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发布“民营企业500强”。 9月4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安徽合肥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此外,英国《金融时报》也于近期发布了其制作的“全球企业500强”名单。 在“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上,国企坐拥三分之二席位,前十位均为超大型国企。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500强”名单上,有54家企业上榜,其中43家企业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全部为国企,民企无一入围。  相似文献   

19.
周琪 《民营视界》2004,(2):12-13
民营企业融资,除了向银行贷款外,股权转让融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直接融资形式。尤其是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不易,上市、发行债券也行不通,用股权融资是一个明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观点     
《新财经》2007,(1):8-8
工行大月31日不计息被诉,大户型征保百姓购房成本再加高,理性对待企业家“原罪”,银行也会算错账,法律依据何在,世界并非非黑即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