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宁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259-260
"四二一"家庭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初就曾作为一种隐忧而被提出。三十年过后,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四二一"家庭数量存在增多趋势。主要在人口学视野下对"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和概念界定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有关残疾人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政策纲领及相关调查进行了梳理。残疾人结婚年龄普遍较晚,有配偶比例远远低于非残疾人,婚后离婚率和丧偶率高于非残疾人。有残疾人的家庭,大多存在收入较低、子女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侵犯残疾人婚姻家庭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残疾人存在身体或功能障碍,家庭是其主要活动场所,家庭成员的照料和支持对他们尤为重要。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亟需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学睦  杜佳  李春晖 《生产力研究》2023,(10):21-25+161
文章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中的11 819个家庭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结构对家庭人均消费、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及非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家庭规模、家庭老龄化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人均消费与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且高等消费水平家庭对二者的变动较为敏感;家庭规模、家庭老龄化程度对非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的作用效果因消费水平而异,家庭规模促进低水平消费、抑制中等及以上水平消费,家庭老龄化程度的负向作用随消费水平的提升而减弱。  相似文献   

4.
李景春 《经济师》2001,(6):35-36
当人类结事原始部落群婚状态的蒙昧和野蛮时代,随着夫妻关系的稳定和亲子关系的明确,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便开始出现了,在传统观念中,一提到家庭就首先想起婚烟关系,血绷关系和亲子关系,认为婚烟是家庭的起因,血缘是家庭的纽带,亲子是家庭的延续,因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深刻地论述了家庭的性质,起源和功能,阐明了经济对家庭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决定性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家庭的经济行为也被列为计划调控之下,直到市场经济的建立,家庭的本质功能才淋li尽致的暴露出来,现代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营销学等许多学科都在从不同的视角密切注视和深入研究都在从不同的视角密切注视和深入研究家庭经济行为问题,从心理学(特别是经济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等)的角度剖析家庭经济行为,能使我们得到更清晰的透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知识员工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性地研究了知识员工工作-家庭氛围产生的不同后果。研究发现,工作中"牺牲家庭的氛围"和家庭中"牺牲工作的氛围",都对工作-家庭冲突有正向影响;而工作中"关注家庭的氛围"和家庭中"关注工作的氛围",都对工作满意感和家庭满意感有正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样本中"牺牲家庭的氛围"却对工作满意感有正向影响,这反映了中国文化情境下工作-家庭氛围的特殊现象,因而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视角和性别差异的视角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抽样及访谈对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分析认为江苏农村家庭对传统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高于商品能源,在家庭用能中占绝对主体地位,新能源则较少使用。具体到单项能源,人均消费量居前四位的用能分别为秸秆、电能、成品油和煤炭。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包括传统能源低效不当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苏南、苏中、苏北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带来的地区用能不平衡问题,新能源产品的便利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能源政策适度向苏北倾斜,提高对新能源的补贴,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及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村庄合并机遇发展新能源等优化农村家庭能源利用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家庭农场登记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在"中国舞台"的"亮相",释放出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政策信号。但是,由于文件中只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并没有作任何细化的诠释,对家庭农场的涵盖、发展涉及的方方面面到底如何界定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或相应的认定、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林区主产业—木材生产任务逐渐减少,职工生产生活出现了新问题,为了使职工在木材生产锐减的情况下,实现全民增收,公司进一步加大家庭经济的发展力度,把发展家庭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崛起、实现富民兴林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更好地掌握好家庭经济发展的动态,公司工会对公司家庭经济户进行多次"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大走访活动,对家庭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调查,活动中公司工会入家庭经济户家中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相似文献   

9.
任艳云  谭向勇 《技术经济》2009,28(11):88-92
本文对我国县域农户家庭劳动力利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劳动力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还存在20%~30%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户在进行家庭内部分工时基于家庭效益最大化考虑;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和镇域经济发展对县域农户家庭劳动力利用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家庭劳动力特征对农户家庭就业决策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政策性补贴对农户家庭就业决策的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个体家庭、网络家庭和亲属圈家庭的构成方式、相互关系和变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根据本项研究,近代之前传统时期具有抚幼养老功能的个体家庭受到官方和民间重视和推崇;父母在世时兄弟分家被抑制,网络家庭成长空间被挤压;亲属圈家庭是个体家庭获取社会资源的基础和主要的求助对象。近代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个体家庭的抚幼养老功能被分解;多子家庭亲子分爨形成网络家庭占据主导地位,养老责任由子代单元家庭分担,“家内”养老被“家际”养老所取代;亲属圈家庭对个体家庭的维系作用降低。当代社会,现代法律制度为双系网络家庭的产生创造了制度环境,人口控制政策下独生子女家庭大幅度增加是其产生的生物基础,城市化则成为双系网络家庭发展的推动力量;亲属圈由于已婚女儿与娘家构成网络家庭而削弱,并在部分两代及以上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户籍等制度约束,表现出诸如非"举家"迁移、"抱团"等独特现象。"家庭决策"和"社会互动"是解释这些独特现象的两个重要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实证探讨家庭决策机制和社会互动效应对中国农村家庭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这两类因素对家庭劳动力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的作用。结果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较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其劳动力外出打工率较高;村庄社会网络对家庭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家庭社会网络对劳动力省内流动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跨省流动具有正向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整个战略选择阶段的转型期。联系国内情况和农业发展状况,选取符合国家现实情况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最好方式。对家庭农场问题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剖析家庭农场在外国的发展存在的优势,为家庭农场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庭生育文化表现为"生育义务论"和主体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在此前提下家庭人口文化构建存在的主要障碍有,内生于传统婚育文化所积淀下的男孩偏好,从属于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外源于结构化生育政策影响下生育成本的有效规避。在人口文化的嬗变因素中,一是取决于家庭的发展这个硬性部分的最终改善,二是需要政府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2016年江苏省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对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农村低收入家庭存在较为突出的非收入维度贫困,其中健康维度贫困最为突出,饮用水和生活用电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多维贫困程度较为显著,且分析时段内多维贫困程度略有提升,总体上苏南地区非收入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较为严重;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主要来源于健康、炊事燃料、教育和卫生设施4个维度,其中健康维度的贡献度最大,炊事燃料的贡献度次之,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贡献度大体相当;收入脱贫农村家庭的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健康和教育维度贫困程度相对较低是部分家庭2016年实现收入维度脱贫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张焙 《当代经济》2018,(8):28-29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经营体系中有着显著的优势,然而传统的信贷融资模式与家庭农场的经营特点及资金需求产生了脱节,家庭农场正常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给家庭农场融资提供新模式,缓解了传统借贷模式的部分缺陷,但互联网金融供给不足,借贷利率高,原始信用记录积累成本高等问题又随即出现.本文从投贷联动模式出发,以农业产业供应链为视角,创新出银行、链上龙头企业以及家庭农场三者参与的“贷投传递”融资新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对弥补互联网融资模式用于家庭农场所存在缺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产生冲击。利用2006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通过列联交互表与卡方检验的方法,判断已婚独生子女居住方式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总体上,已婚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依然以从夫居为主,但也出现了夫妻之间从妻居、父子之间从子居、双方父母之间从独居等新的居住安排形式,这种居住安排与理性选择理论相一致,意味着新生家庭会根据现实需要作出相机选择。比较而言,已婚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父母的需求,而已婚非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子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走访和调研得出,目前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侵财、侵权案件居多、团伙化、低龄化、重新犯罪等特点,如何从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找出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工家庭的代际关系也处在不断变迁中.本文利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发现农民工家庭存在紧密型、传统型、接受型、亲近型和疏离型等五种代际关系类型,传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已经衍生发展出多种类型.其中,男性农民工更容易与父母产生紧密型或接受型关系,女性农民工更可能与父母有亲近型、传统型、疏离型关系;而新一代农民工更容易与父母产生紧密型、接受型、亲近型关系,老一代农民工更可能与父母有传统型或疏离型关系.同时,人口流动特征对农民工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存在性别与代次差异,异地流动的男性农民工和新一代农民工与父母形成疏离型关系的可能性较低,但对女性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的疏离型家庭代际关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消费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家庭结构在五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颠覆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模式,使得家庭的概念更加泛化。其最直接的表现是家庭消费模式的变革,家庭消费朝着高级别、高享受、高感性方向发展,消费更加注重展示家庭的品味、格调,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而家庭成员角色也随之转变,家庭消费决策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这给营销的力度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针对家庭消费的企业营销策略必然要向现代营销观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国情使得我国的养老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面临严峻挑战,居家养老应运而生。然而,我国的居家养老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