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公司治理中制衡机制的立法存在着严重的股权结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董事会独立性较弱,从属地位的监事会监督职能虚化,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不够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的冲突等方面.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制衡机制,应明确公司各组织机构的职权范围,加强公司中小股东参与股东会的意识,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义务的规定,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定向增发的现实情况,本文从大股东制衡的视角,以我国2008-2009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定向增发的隧道行为和大股东制衡机制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有更大的动机和能力利用定向增发进行隧道行为,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大股东联合控制力、大股东间的制衡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定向增发的隧道行为。  相似文献   

3.
雷保中 《消费导刊》2009,(17):79-79
公司作用发挥的关键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组织治理体系结构,公司内部不同机构依据不同的职权,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公司最佳运作潜能。  相似文献   

4.
黄鸣 《商界》2007,(3):105-105
中国有句为人称道的用人古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认为这是一个悖论,这种观念经常造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疑惑和冲突。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从财权、人权角度还是从未来业绩预期,没有经过考验和证实的人都是“疑人”,既然  相似文献   

5.
论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及制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富 《江苏商论》2007,(4):76-7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案呈现上升之势,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并且表现出了一些与发达国家反倾销不同的特征,因此必须探寻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以制定相关的制衡机制来抑制这种反倾销现象。  相似文献   

6.
李昌庚 《江苏商论》2007,(3):136-138
我国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均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关注公司内部治理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公司外部治理;公司外部治理的完善往往是解决公司内部治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忽视公司外部治理环境,这正是我国目前公司治理及《公司法》修订的困境。本文结合新近颁布的《公司法,》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监督控制弱化和内部制衡机制缺失,是导致资产运营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的主因所在。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互相关联,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必须从公司治理入手,进行整体系统设计。对国有企业在主要着眼于内部控制的同时,也应研究其外部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家契约论的研究入手,通过分析历史变迁中政府职能的演变,探讨了在生态环境领域建立双向制衡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徐安军 《商业时代》2003,(249):28-29
股权结构优化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少数“人格化”的大股东联盟控制的状态,改造现有内部管理的模式,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以提高公司的效率。针对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特征,首先是降低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其次是发展有股权制衡能力的大股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数据,对大股东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确实存在"支持"效应,大股东可以对高管薪酬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国有股和私人股的第一大股东会采用不同的高管薪酬策略:国有股第一大股东一般对高管采用低薪策略,并且与公司业绩相关度不大;私人股第一大股东则制定相对较高的高管薪酬,并且注意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结合.此外,第一大股东如果兼任公司高管,则会削弱大股东的"支持"效果,甚至会转变为"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1.
金融隐私权与信息披露的利益制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论述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解决金融隐私权保护与信息披露冲突中所作的尝试,以及我国在解决这一冲突方面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条件,提出应以利益制衡为原则,解决金融隐私权保护与信息披露的冲突,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性方案.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制衡机制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是对新创立企业的投资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存在很高的投资风险 ,决定了风险投资与众不同的治理安排。文章对存在于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创业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并且研究了不同行业性质下第一大股东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区别.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与公司价值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价值正相关;与非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第一大股东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在竞争性行业里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指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在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具体方向和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管理层收购的内涵,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对股权结构及股权制衡的影响,指出了实施MBO后股权制衡失衡容易引起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一步探究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0)
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治理结构逐渐变的复杂化,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中尤为突出。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基本理论入手,在客观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思考,以期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在公司运作实践中出现的财务造假、大股东掏空企业、关联交易等种种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现象体现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监督的不力。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公司法》中对公司监督机制的分析,讨论如何完善公司的监督制衡机制,使我国公司在法制的轨道上平稳运行,提高公司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9,(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随着国企民企的融合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成为近来热议的话题,不同产权性质的资本间如何"合"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20.
第二大股东持股的治理效应——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公司绩效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间的经验关系,考察了第二大股东持股的治理功能。通过结合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一个多元模型来说明第二大股东是如何监督第一大股东、影响公司价值的。研究发现,第二大股东的存在没有显示出积极的治理激励功能及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激励作用;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控股是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