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圣昌 《魅力中国》2013,(10):211-211
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文章虽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它高度反映了现实生活。阅读文章就是一种重新再创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样说的是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与生活是联系着的。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那么更能让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  相似文献   

2.
乔宏超 《魅力中国》2010,(31):333-333
生活走进数学: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借助“生活实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实践性。数学服务人生: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借助“数学语言”描绘生活情境;寻求“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形。  相似文献   

3.
郑好江 《魅力中国》2013,(8):258-258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建生 《魅力中国》2011,(12):259-259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讨,帮助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慧蓉 《发展》2011,(5):141-141
“问题情境”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正是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思源于疑,我们应当让课堂存在“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去引领学生探究。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廷云 《西部大开发》2009,(11):154-154
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一个重头,识字量大,任务重,单纯的识字教学又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往往较差。陶行知先生提出:“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青茹 《魅力中国》2011,(10):104-104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过:“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个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新课标中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课堂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学芹 《魅力中国》2013,(5):245-245
本文从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刘惠莲 《魅力中国》2010,(6):179-179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春山 《魅力中国》2014,(10):129-1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蕊 《魅力中国》2011,(4):51-52
数学应用意识表现有: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此我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的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焦旭 《魅力中国》2012,(32):144-14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说:“21世纪教育的最大变化是教育正在变成学习与交流的活动,将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从规范的统一性转变为选择的多样性,将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也就是说新课程教育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为核心的教育。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对课堂教学实行自我创新,百家争鸣的政策。因而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模式走进了我校师生的生活。随着我教学观念的不断的更新,在实践中对数学新课堂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使我们的学生充分”动”了起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我的数学课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谭艳 《魅力中国》2014,(10):218-218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切实发挥效用,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需要他们加强教学研究,创设一种符合“基础”课特性、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好坏关键在于创设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雯 《魅力中国》2010,(35):181-181
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人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可想而知,教学的重点不只是教会了学生什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本领。那么,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又如何体现,如何开展呢?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中以活动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更可以有效实现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变化.新课程更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同时新课程更好地实现了教学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作为一名小学敖学教师,我们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相似文献   

18.
梁绪华 《魅力中国》2013,(10):124-124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付争艳 《魅力中国》2010,(9X):41-41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三是要数学语言生活化,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六是再现生活情景,激活课堂教学;七是布置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20.
贾妙娟 《魅力中国》2010,(21):61-61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在作业编排中体现生活化,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