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5):100-100
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经过河南豫剧院二团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和一代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素贞、杨发互以及一代著名豫剧演员谢巧官、轩玉亭等的精彩演绎,把一出来自于河南越调的传统剧目演成了豫剧的一个经典名剧和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这部戏久演不衰,几乎所有的唱段都广为传唱,几乎所有的豫剧院团都能演出该剧。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也排演了此剧,我本人曾担当领衔主演,饰演一号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每到一处演出均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曹会敏 《魅力中国》2013,(10):75-75
中国豫剧常派名剧《大祭桩》是在豫剧传统旧剧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经典名剧。我的恩师虎美玲师从于爱国艺人、人民艺术家、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常派艺术创始人常香玉先生。虎老师不仅继承了这个常派代表性演出剧目,而且还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使这部古典名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时代更加好看、好听、耐品,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彰显着新的艺术魅力。作为虎老师的人室弟子、常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我特别喜欢这部唱念做舞四功并重的吃功戏,所以在跟着老师学这出戏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5.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3,(31):112-112
在河南越调的艺术宝库中,由河南省越调剧团出品,由越调大师、申派艺术创始人、人民艺术家申凤梅领衔主演的《收姜维》一剧堪称经典名剧。这部作品不仅成为申派艺术的代表性演出剧目。也是整个河南越调的代表性演出剧目;不仅在河南戏剧界有着深远的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全国戏剧界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还被传播到了海外;不仅在当时广为人们所喜欢,而且随着岁月的推移,更像一坛珍藏的老酒那样散发着浓郁淳厚的芳香,备受当今戏曲观众的推崇;不仅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老百姓们喜欢观看,愿意传唱,而且我们最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特别喜欢,他看过这部戏后在接见演员时风趣幽默地说:“你们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曲剧的舞台上,<屠夫状元>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经典名剧.十分感谢我的恩师--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把他的这部代表作传授给了我,通过这部戏的多场演出,使我在曲剧丑角行当的唱腔和表演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昌全 《魅力中国》2014,(16):83-83
由我们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排演的豫剧古典文武大戏《大破天门阵》,是从京剧传统剧目移植而来的,我在戏中以文武小生应工,饰演青年时代的杨宗保。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4日,大连宏济大舞台,我第一次见到高苍健。他在台上,我在台下。那天,为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逝世10周年,一台别开生面的《叱咤千秋——袁世海大师薪火相传演唱会》精彩上演。来自国家京剧院、山东京剧院、大连京剧院的6名优秀青年花脸演员,正式成为杨赤的弟子。这6名新弟子中,来自大连京剧院的高苍健最小,是名只有18岁的90后。师兄崔志明说,从没见过像高苍健这样对京剧艺术如此痴迷的演员。而被大家称为"戏痴"的高苍健说:京剧花脸艺术是我的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豫剧舞台上,阎派代表剧目<秦雪梅>是一部爱情悲歌,可谓世间绝唱.作为河南省漯可市的一名青年旦角演员,我很喜欢这部悲剧戏,很喜欢阎立品大师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十分感谢团领导能为我排演此剧,圆了我的"阎派梦".  相似文献   

10.
杨双赫 《魅力中国》2013,(20):101-101
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梅兰芳一生从事京剧艺术,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酋。早期以传统剧目演出为主。中后期逐步倾向于新戏的改编与演出。在齐如山、罗瘿公等文人学士的协助下。移植、改编了大量的时装戏和古装新戏,创造了很多新鲜的艺术表现手法。载歌载舞.积累了大量的京剧新剧目,大大丰富了京剧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邵文霞 《魅力中国》2010,(25):121-122
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第六届戏剧青年演员大赛中,我凭借着在移植于京剧传统剧目的豫剧《翠屏山》一折戏中较为出色的表现,先是从146名复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前30名决赛选手中的第三名,后又在总决赛中夺得了表演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杜亚林 《魅力中国》2014,(26):79-79
排练新编现代戏《迎来朝阳的人》是我与山西省长治市梆子剧团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合作的现代戏《桃花村的故事》在长治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及梆子剧团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荣获长治市文艺汇演新创剧目奖和多个单项奖。我本人也获得了剧目的导演奖。我知道,《桃花村的故事》一剧的获奖除了其剧本写得好,梆子团的演员表演唱添彩不少,这次《迎来朝阳的人》与之前的《桃花村的故事》虽说有很多相似之处,题材好、演员好,但是与上部戏相比,我感到压力非常大。原因有三:一是时间短,二是在不影响剧团正常演出随团排练,三是要求高,力争再夺市级大奖。期间我曾想到放弃,可创作欲望又让我对这部戏充满信心。凭着自己多年导演经验与扎实的演员功底,在团领导、演员们的鼎力相助下,我开始了又一次的艺术创作排练征程。  相似文献   

13.
贺玉红 《魅力中国》2013,(13):94-94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部戏的故事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部戏中的所有角色已被人们所熟悉,这部戏中的每个唱段已被人们所传唱,这部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戏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这部戏演了几十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演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成了豫剧的代名词。我是洛阳市豫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非常荣幸地在这部经典名剧中饰演了余太君。这一角色要求以老旦应工,要演出、唱出、刻画出、塑造出一代巾帼英雄在暮年时忘却家门私怨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和气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  相似文献   

14.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由改制后的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昆曲<1699·桃花扇>火爆京城.令人惊讶的是,这出长达三小时的大戏,演员平均年龄不超过18岁,女主角竟然只有16岁,而导演这部昆曲名剧的是国家话剧院的著名导演.这部戏和以往剧目运作最大的不同是,把作品当产品,邀请国际一流艺术家加盟,把以往以获奖为参照系改为以市场为参照系.现在已有五大国际艺术节看好<桃花扇>,国内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8月份.  相似文献   

15.
郭付有 《魅力中国》2010,(2):134-135
2009年盛夏,河南省豫剧二团恢复上演了一部古典戏《十五贯》,我在剧中饰演的是反面小丑娄阿鼠,该剧还被郑州电视台文体频道《周末大戏院》栏目录制播出。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在看过这部戏后,纷纷赞扬我演活了娄阿鼠这一丑角艺术形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演地还很不到位,还需要对角色不断地进行认真地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技,力求把娄阿鼠这一人物塑造地形神兼备、刻画地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6.
郭付有 《魅力中国》2010,(4):134-135
2009年盛夏,河南省豫剧二团恢复上演了一部古典戏《十五贯》,我在剧中饰演的是反面小丑娄阿鼠,该剧还被郑州电视台文体频道《周末大戏院》栏目录制播出。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在看过这部戏后,纷纷赞扬我演活了娄阿鼠这一丑角艺术形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演地还很不到位,还需要对角色不断地进行认真地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技,力求把娄阿鼠这一人物塑造地形神兼备、刻画地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7.
<风雪配>是河南曲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河南省曲剧团的看家剧目.多年来,我与数位曲剧名旦联袂演出该剧,我在剧中饰演男一号钱青.  相似文献   

18.
王昌全 《魅力中国》2014,(20):135-135
今年是豫剧大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九十诞辰。是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的一名生行演员。特别喜欢唐派艺术,尤其是对唐派的经典之作《三哭殿》非常感兴趣。 在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众多的演出剧目中,根据越调《哭殿》移植而来的《三哭殿》最具代表性,并且因为有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索真、杨发互等的联袂主演,不仅使该剧成为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的看家戏,而且也成为豫剧的一部经典名戏,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9.
爱上看京剧     
忽然要看京剧,只在一念之间。去年10月30日,大连京剧院杨赤院长的新编剧《西门太守》,成了我的开蒙大戏。为什么去看戏?现在也理不清头绪,有点鬼使神差。反正一走进大连宏济大舞台,一场京剧看下来,我就喜欢上京剧了。从此一发不可收,逢戏必看。不足两月,我已经连看了10台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豫剧古典戏精品剧目《三哭殿》在上世纪六十年之初移植于河南越调,由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饰演唐太宗李世民,豫剧一代宗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饰演银屏公主。该剧一经首演便轰动了整个郑州,后经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复排演出,可以说是唱响了整个河南,传播到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主要原因便是众多艺术大家的强强合作,如唐喜成饰演李世民,吴碧波饰演詹翠萍,张桂花饰演公主,杨素贞饰演长孙皇后,杨发互饰演詹宏纪,谢巧官饰演小秦英,轩玉亭饰演老家院,最佳的演出阵容将才此剧推向了顶峰。也正是这一演出版本才将该剧推上了中国豫剧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之一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豫剧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