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跨境人民币清算规模不断扩大,而建设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基于云南省作为东盟、南亚的重要战略位置,依托"桥头堡"的战略支持,以区域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研究对象,分析东盟、南亚经济区域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现状,借鉴发达经济体跨境支付清算模式与建设经验,构想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基础模式,以资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提出新思路,在打通东盟、南亚区域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方面,找出一条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舒雄 《上海会计》2011,(6):63-66,51
健全的制度是支付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石,也是维护参与者信心的关键。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付系统的法律位阶较低,支付结算运行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依托大额支付系统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运行规则不适应跨境支付的需求;没有建立制度化的跨境支付结算纠纷处理机制。本文借鉴国际主要贸易结算货币支付系统的建设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法律制度应着手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4月11日,央行宣布将组织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各类型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支持服务。这一方面表明央行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经过整整三年试点后,已在全国铺开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业务取得巨大成功,产生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未来发展和国家利益有长远意义。人民币走出去必须有相关配套措施和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作支撑。借鉴发达国家跨境支付系统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国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的现状,我国有必要建立自主统一的跨境支付系统,并发展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而完善我国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对于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清算方式的演变回顾了世界跨境支付清算业务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我国跨境支付清算业务的发展历程,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增强与全球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有机联系等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跨境支付清算工作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袁本祥 《新金融》2023,(10):58-63
中国央行数字人民币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在跨境支付清算上的应用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跨境支付清算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主要存在清算效率低、清算成本高、安全风险高等痛点,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正好补齐当前短板,能显著提高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破除西方国家在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上的霸权,有效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基于此,本文提出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创新,加快数字人民币支付报文标准改造,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打造一个公平、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亚亚 《中国外汇》2015,(20):19-21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上线,填补了我国在跨境支付系统领域的空白,既提升了中国企业跨境资金流动性管理效率,也为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系统化、常态化的发展做好了铺垫。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境内19家中外资银行作为CIPS首批直接参与机构,与散布在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38家境内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和138家境外银行间接参与者同步上线。酝酿两年之久的CIPS简化了支付流程,提升了中国企业跨境资金流动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标志着我国支付体系跨境支付的重大进展,有利于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高效运行,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和产品创新,将为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步伐迅速加快,因此在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时,既要满足当前边境贸易的人民币支付结算需求,更要站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高度对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要求;在系统架构设计上,充分考虑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8日,央行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CIPS首批直接参与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9家境内中外资银行。点评:CIPS系统是央行专门为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开发的资金清算结算系统,其涵盖业务包括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跨境资本项目结算、跨境金融机构与个人汇款支付结算等。同时,运行时间也较之前延长,按照北京时间运行,以中国法定工作日为系统工作日,日间处理支付业务的时间为9时-20时。CIPS分两期建设,其一大功能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准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研发无疑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各项政策的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增长,对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超2万亿元,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超1100亿元。“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对于CIPS的上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说道:“CIPS系统的建成运行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系统的建成运行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建立与发展,是东北亚乃至东亚自由贸易区得以建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韩两国在贸易领域取得到了重大成就。然而,互联网条件下的中韩双边贸易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与障碍,发现人民币在中韩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融通作用,然而由于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建设的滞后,导致了中韩双边经贸关系走入了瓶颈阶段。建议构建以"国内化为核心,以银行化为补充"的人民币境外支付系统,并完善相应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从而更好发挥人民币在区域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国尝试建立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升级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双边跨境支付系统、多边跨境支付系统。然而,因数字技术赋能升级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旦落地,运营中不仅存在异化传统风险的可能性,还可能滋生新的风险。基于此,本文立足上述三种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模式,依托数字技术研判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风险以及系统重要性风险。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可从主权国家的货币主权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这两个方面进行治理。而今,我国积极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启动测试,落地之势蓄势待发。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潜含的风险,我国应未雨绸缪,提前对数字人民跨境支付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制定防控措施,从而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提供安全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SWIFT系统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的实现逻辑出发,阐述了现有跨境支付渠道及其特点,介绍了mBridge的技术特点、内部构造和跨境支付流程,对比分析了mBridge与SWIFT在设计架构、技术特点、跨境支付流程、运行机制、处理效率和交易安全性等方面的异同,指出mBridge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发现mBridge具有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保障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重大改变,建议从加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研究、推进mBridge顶层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体系、加强新兴技术和理论模型的学习等方面促进mBridge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国经济实力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与该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相关。纵观美国,凭借遍布世界的美元清算系统,使美元牢牢坐稳世界第一货币的宝座。目前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但在"一带一路"等政策激励下,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事关我国金融战略安全。只有构建强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人民币才得以在更多的跨境交易中使用,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才更加举足轻重。本文旨在分析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模式,吸收借鉴美元跨境支付清算模式的优点和经验,对商业银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提出应对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华南金融电脑》2014,(3):19-19
日前央行宣布,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试点启动,银联支付、快钱、通联等5家机构获批。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便利跨境贸易、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又一重要举措。这意味着,以后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能直接用人民币“海淘”,国内企业也能直接用人民币开展跨境业务。互联网的“海淘”业务将是大佬们下一个争相抢食的蛋糕。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实现将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维护我国金融主权、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但美元体系与数字人民币不兼容、国际其他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竞争冲击以及全球化合作伙伴国家的缺乏,使得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实现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缘于国内法层面缺乏对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法律支撑,国际法层面尚未形成数字货币的相关正式国际条约或国际实体法.为实现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在法制层面赋予数字人民币合法性的前提下,重点以签订或加入条约、公约或协议形式展开国际合作,并加强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19.
2014年2月18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在上海自贸区试点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跨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提高了外贸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改善了贸易条件,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方便了境内居民海外购物,对拓展金融创新空间和培育金融国际化功能有重大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跨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实施情况及意义,然后对跨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美元回流、政策覆盖面较小、偷税漏税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坚持金融开放与实体经济相匹配、加强对业务真实性审核的管理、落实物品通关管理的细节等促进跨境人民币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骏 《国际融资》2012,(6):55-58
中国在资本项目基本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之后,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系统的基本模式应借鉴美国的CHI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