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涌 《金融博览》2010,(15):18-20
现代金融,无信不立。然而,国家与机构的信用高低,却由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说了算。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先后降低了希腊国家信用评级.希腊的融资成本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三大评级机构对波罗的海三国,爱尔兰、英国、  相似文献   

2.
<正>欧债危机已持续三年,形势未见好转,反而愈演愈烈,近期希腊组阁失败以及西班牙银行系统危机,使得欧洲再次成为是非焦点。一、危机背景2009年12月,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0年7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开始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2010年12月,穆迪大幅下调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2011年3月穆迪下调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进一步蔓延。2011年9月,标准普尔公司将欧元  相似文献   

3.
管辉 《金融纵横》2013,(4):72-7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频繁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在某种程度上催化了危机的蔓延。危机期间,三大评级机构频繁下调欧元区国家特别是"欧猪五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引起了金融市场的明显波动。本文对2008年10月31日至2012年1月13日期间"欧猪五国"主权信用评级变化的国内、跨国金融市场溢出效应以及不同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信息的金融市场溢出效应分别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平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再度显现,主权债务危机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与升级,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敏感神经.此次债务危机固然与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普遍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使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快速增长有关;但对以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三大传统国际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由于未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形成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全球信用资源严重错配和信用风险过度积累,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乃至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的诟病,其背后的信用评级市场监管体制也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孙章伟 《征信》2011,(1):54-57
目前,"主权信用封顶"规则已被"国家信用限额"规则取代.从实践上看,三大评级机构在计量经济研究范式基础上所研发的评级模型仍将一国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与美日欧的关系作为判断经济结构和经济前景的主要依据,具有强烈的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色彩.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推行"国家信用限额"规...  相似文献   

6.
姜楠  希莫 《征信》2014,32(11)
2008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信用评级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金融危机中,由于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表现,导致金融危机范围的扩大和深化,致使信用评级机构声誉大幅下降.在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资本机制存在失灵现象的情况下,应以声誉资本理论为基础,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进行分析,并通过转变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模式、加强对发行方付费利益冲突监管、科学确定信用评级机构准入和退出标准、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自律机制,重建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惠誉、标普、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先后下调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敲响了西方国家主权信用危机的警钟。希腊成为10年来欧元区唯一遭"降级"国家,  相似文献   

8.
宏观·国际     
《投资北京》2012,(2):9
标准普尔下调法国意大利等欧元区九国主权评级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月13日宣布下调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称欧元区目前所出台的政策仍不足以遏制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标普当天发表声明宣布对除希腊以外的所有16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金融》2012,(1):4-4
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月13日宣布下调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称欧元区目前所出台的政策仍不足以遏制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标普当天发表声明宣布了对除希腊以外的所有16个欧元区困家的信用评估结果。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美国家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标准以及信用评级影响力等多角度对中美国家信用评级状况进行了比较。指出中美国家信用评级存在分歧并且都具有主观性,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是市场长期选择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寡头特征,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作为新生事物出现不久,尚待发展。中美国家信用评级的标准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评级结果也有差异。从效果上讲,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巨大的市场占有率,美国国家信用评级结果变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显著,且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1.
张赶 《新疆金融》2010,(10):46-52
<正>一、背景分析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欧元区经济体陷入经济下滑、失业攀升和政府债务负担加重的困境,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PIIGS)的公共债务风险持续加大。近期,标准普尔等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了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见表1)。  相似文献   

12.
范瑾 《银行家》2012,(8):91-93
自2009年12月以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标普、穆迪和惠誉——分别下调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此后,欧洲多个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2012年1月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九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欧猪五国"的信用评级相继被调低,进一步促成其国内经济下滑、债台高筑,甚至政府更迭。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信心减弱,德国等欧洲大国也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面临严峻的考验。欧盟对信用评级机构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十分不满,加  相似文献   

13.
张悦 《时代金融》2013,(12):221-222
主权信用评级关乎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国际上,主权信用评级业务几乎被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所垄断,继欧债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三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其经济所造成的震慑作用,并对其评级的公允性与独立性产生质疑。本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决策参考,而是为利益所动,那么由其提供的评级结果不具有独立性,会给被评级国家和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运用"共谋"与"防共谋"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信用评级机构缺失独立性的危害以及对一国而言发展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以危机推手著称的美国信评机构因群体性道德风险和贩卖劣质公信力而备受国际谴责.为此,三大机构不同程度地修订了主权信用评级规则,并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联袂发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尤其是2011年轮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至负面,希望借此塑造其公正、客观的商业形象.但是,三大机构的政治附属物属性决定了三大机构发布的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负面意见,本质上是一场政治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较量,更多展现为一种政治博弈的需要,并使自己陷入了债务上限与主权信用评级的政治悖论困境.  相似文献   

15.
王思雨  徐睍 《时代金融》2012,(30):53-54
2009年12月,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接连宣布,下调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并将主权信用展望定为负极。标普同时警告说,如果希腊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的财政问题由来已久,目前该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2.7%,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则高达113%,均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和60%的上限,希腊的危机又让一些人惊呼:希腊成为了又一个"雷曼"——一个因为自身经营管理不当,同时在资本市场博弈中大幅溃败的发达经济体。本文论述的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金融创新导致的希腊政府财务报告的失职。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有研究进行简单评述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的公共产品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信用评级是纯公共产品,信用评级机构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也拥有了相应的公共权力,信用评级市场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强烈的国家政治性与国际政治性并具备“准金融监管功能和准监管权力”.从信用评级市场的本原来看,要打破信用评级市场的国际垄断霸权,必须由非特定国家控制的超主权的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来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彻底厘清信用评级公共产品性质与信用评级机构盈利性之间的纠结.在具体操作中,则应明确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孙章伟 《征信》2011,(5):1-6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相似文献   

18.
乔永刚  薛永洁  景欣 《征信》2016,(2):62-64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具有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人民银行积极从信贷市场寻求信用评级业发展的途径,但受我国信贷市场市场化程度低,银行信贷授信方式和风险评估机制固化,对推动第三方评级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参与评级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信贷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的需求动力不足.如何改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借鉴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分别从监管立法、完善准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鸿禧 《新金融》2020,(1):54-58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信用问题愈加严峻,信用评级对于违约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国际上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而我国的信用评级业仅仅是刚刚起步。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国际上权威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MSCI、德勤等)的信用评级思路方法进行综述并加以对比,涵盖了传统信用评级、市场隐含评级和大数据评级三个评级类型,从评级框架、评级要素、评级方法、难点等多维度进行论述,最后将三种类型的信用评级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信用评级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任耘  吴福根 《征信》2011,(3):39-41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种种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凸显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亟需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制约;担保机构缺乏代偿补偿机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补充和推动;对担保机构监管的缺失需要采取信用评级作为对其实施有效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