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福建漳州N村近三十年的农户借贷行为为切入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金融支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经济高速发展时,农户借贷行为频繁;经济发展缓慢时,农户金融需求减少.农户较少借贷。这意味着现有以金融供给为视角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存在错位,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真正金融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新农村建设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可能需要在农村金融体系外求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社会学的分层理论,按照家庭收入来源的不同,将浙江农户分为四个阶层,通过对不同阶层农户入户调查返回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农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总量和额度在不断上升,并由农业生产性贷款向非农经营和消费性贷款转变,但不同阶层农户在借贷需求上的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405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借贷需求满足程度不足,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信用约束强,不支持农户生活性借贷需求;民间借贷多局限于亲朋、邻里之间,借贷资金规模不大,缺乏信用形式,管理很不规范。文章针对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存在的约束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7.
杨林娟张军汪婉莉柴洪 《华东经济管理》2008,(10):40-43
通过对甘肃省405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借贷需求满足程度不足,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信用约束强,不支持农户生活性借贷需求;民间借贷多局限于亲朋、邻里之间,借贷资金规模不大,缺乏信用形式,管理很不规范。文章针对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存在的约束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户消费转型升级引发各方关注,但鲜有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文章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变动和生计策略调整对农户消费的传导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影响的社会资本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农户消费基尼系数总体呈缩窄趋势,但农地转出农户相比农地转入农户具有更高的人均消费支出及消费不均等程度;(2)农地流转能够影响农户关键自然资本改变和生计策略调整,从而显著提高农户消费水平,且参与农地流转农户相比未参与农地流转农户具有更高的消费动机;(3)社会资本在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过程中对农户消费存在微观中介效应,即社会资本越高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越大,且能够通过提高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机会和扩大其多元化收入来源,间接提升农户消费水平。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背景下,应积极有序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并强化农户社会资本建设,提高农户多元化收入,从而全面助推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民间借贷的特征不同,文章在对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湘北传统农区农户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贫困家庭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的五个维度探讨累积效应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这五个维度中,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网络规模、信任及其参与公共事务对家庭福利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而言,社会资本的收入补偿效应很大。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应提升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累积程度,从而提高贫困家庭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简要介绍了建国前农村信用合作运动,并从社会资本角度对其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认为目前农村合作信用的健康持续发展要注意与政府构建链合性社会资本、要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本实际情况确定信用合作组织的规模和发展步调。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以安徽农户对人力资本投资为基础,对农户人力投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比重上都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农户而言具有奢侈品和正常物品的双重性质;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既具有主动因素又有被动因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导向是把人力资本投资转为正常物品,使农户对人力资本投资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6.
关系网络、文化规范和制度体系是农村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它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规范政府、企业、组织和村民等主体行为,促进各类主体在信任、团结、协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集体行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幸福悖论”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理论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强弱是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镇居民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基于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家庭收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收入、健康水平与信任程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3个主要因素,而现阶段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为家庭收入水平;(2)性别、年龄、职业、健康、婚姻与政治面貌等个体因素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4)整体而言,未来需要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完善城镇医疗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升中国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指出: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任何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理应取决于不同形态资本的结构均衡以及所有资本的整合效应。通过从资本结构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发展失衡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文章认为,大力进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使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分布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均衡与协调,同时通过文化资本、制度资本的配套,发挥资本的整合效应,是矫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