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期报道的河南省卢氏县目前面临的困局,既有欠发达老区共性的困难,也有卢氏特殊的困难。虽然卢氏这样的特殊情况在全国还有一些,但所占比例并不大。按常理,这种小范围的困难,应该比较容易得到解决,然而卢氏困局的长期存在,实在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呼吁的生态补偿政策,这牵扯到多方的利益,这不是按照市场原则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
3.
办刊、用刊怎样巩固和扩大成果,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区建设》2014,(2):62-63
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老区治天下安》是一个很有见地、很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特别策划”,真实反映了老区现状和老区人民的期望,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对帮助人们增强老区发展意识、激发老区情怀、弘扬老区精神、支援老区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10期《特别策划》刊发的关于海南陵水与山西“两区”开发的报道,让人感慨。同是老区,同是为加快老区发展,两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地域的差别,也可能有领导频繁更换等因素,但说到底,主要还是在抓落实上不到位。山西“两区”开发,“五个倾斜”的政策不可谓不够到位,问题则明显出在抓落实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区建设》出刊100期了!值此之际,我们特刊登了江苏省老促会执行理事长蔡秋明,黑龙江省老促会副秘书长陈治中,中国老促会宣传部原部长、本刊编委会原副主任兼副社长李超三位同志的章。  相似文献   

7.
我结识《中国老区建设》已经十五年了。深感她是一份反映老区人民心声、交流老区建设经验、促进老区发展的好刊物。十五年来的相伴、同行,使我受益良多。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中国老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中国老区建设》2009,(7):64-64
赞今年第5期《特别策划》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费茂如:《中国老区建设》今年第5期《特别策划》有“五好”:一是好在问题抓的准。目前农村小水利设施失修,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小康社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二是好在问题剖析的深,使读者触目惊心。三是好在有专家学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宗耀林 《中国老区建设》2006,(12):I0006-I0006
《中国老区建设》是我目前最爱读最钟情的刊物。为了使它办的更好,提几点建议: 1.“三贴近”要更具体。我接触很多报刊,最数《中国老区建设》贴近老区。但我觉得还要再具体一点,多反映县以下,特别是老区乡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老区广角     
《中国老区建设》2004,(7):56-57
  相似文献   

11.
12.
评刊     
《中国老区建设》2009,(12):64-64
福建省长汀县谢镇成:《中国老区建设》第10期《特别策划》很有特点,很有感染力。其他报刊庆祝新中国60华诞,刊登的文章全是辉煌成就,多是歌功颂德。而贵刊不落俗套,别开生面,别具一格,以《为了新中国,那些地方那些人》为题,讴歌了老区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用生动的事实告诉人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老区也不会有新中国,新中国从革命老区走来的道理。这一期《特别策划》不仅是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也是献给老区人民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老区建设》2005,(9):i001-i001
中国革命老区是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划分的。中国老区有许多名镇,或因历史悠久,化底蕴深厚,或因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迹众多,或因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面貌巨变。为充分展现老区名镇风貌,打造“老区名镇”品牌,促进老区乡镇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我们特推出“老区名镇”栏目。本刊2005年6月和8月分别介绍了河北“白沟”、河南“磨街乡”。  相似文献   

15.
我2005年退休。一天,我在县老促会看到一本《中国老区建设》,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觉得刊物内容丰富,贴近老区实际,很有可读性。从此,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区建设》2013,(10):6-11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个春潮迭起的时代,也是一个群贤竞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区建设》2012,(12):59-59
《中国老区建设》为老区建设和老促会工作引了路、鼓了劲、壮了胆,是我们老促会的工作指南,也是我们的真师良友。每期杂志上刊载的文章,我们都一篇一篇认真地看,我认为在五个方面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兵 《中国老区建设》2006,(1):I0001-I0001
江苏淮安市楚州区近几年每年订阅《中国老区建设》都在千份以上,全区27个乡镇300多个村,都能看到“中国老区建设》。区、乡镇、村老促会都建立了刊物学习制度,除了自学,每月还利用一天时间集中学习,每年召开2次学刊座谈会。干部群众从切身实践中感到,阅读《中国老区建设》,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学到工作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区建设》作为反映广大革命老区情况,指导革命老区工作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已经创刊十五周年了。白手起家,在没有经费支持,面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困难情况下,靠市场化运作,刊物能茁壮成长,成为国内颇有影响的“三农”刊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国老区建设》不平凡的十五年成长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一是靠中国老促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办刊人员的努力;二是刊物坚持了为革命老区人民呐喊,为革命老区建设服务的正确的办刊方针;三是得到了各地老促会和全国从事老区促进工作广大老同志的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20.
读了2015年第1期《苍溪的无奈》《达州的苦恼》和《养猪,改变了我的村庄》3篇文章,心里有一种难言滋味:为什么一些老区搞资源开发或发展经济,竟给当地群众带来苦恼和无奈呢?开发老区资源发展经济,必须动机纯洁,方向准确,步伐稳妥,既要统筹兼顾,又要走可持续的开发和发展之路,而不能顾此失彼,牺牲老区生态环境,侵害老区群众利益,使资源开发或经济发展误入歧途,成为片面的畸形的短期的甚至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的开发或发展。这样的开发、发展是不完整的,不和谐的,甚至是扭曲的,有害的,势必给老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