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问题。在经济国际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我认为必须确立四个观念:一是全国总量供求平衡、适度储存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该是全国性的,是指全国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只要总量略供大于求就能确保粮食安全。对一个地区来说,只要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就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只存在及时调运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做到总量供求平衡,并适度储存。各销区只要解决及时调运、供应不断档的时间差问题,这是能够通过市场的力量和适当的调控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2.
建立粮食安全体系,将是我国“十五”期间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平衡。”这是党中央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尤其在今年粮食形势出现微妙变化的时候,党中央及时提出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建议,其意义十分重大,笔者就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积极保持粮食的供求平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确保未来广西粮食安全角度,分析了粮食生产现状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广西粮食总量供求平衡的有效途径.提出充分利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优势,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利用粮食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种粮的组织化程度等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志华 《齐鲁粮食》2003,(12):13-16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粮食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怎么走,怎样才能实现“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供求平衡和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三大改革目标,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现结合菏泽粮食工作的实际就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就是粮食生产的安全、粮食流通的安全和粮食消费的安全。这个概念既指粮食生产的总量问题,也包括通过进出口调剂、库存的吞吐、保证市场供求平衡的问题,还有怎样保障低收入贫困人口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生产的安全无疑是整个粮食安全环节中的基础,为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提供保障,对整个粮食安全系统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解决区域性粮食物流体系建设问题,对于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促进粮食生产,降低粮食流通费用,保证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供给和粮价,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建立了中央、省及市、县多级粮食储备制度。地方粮食储备企业(本文所述地方粮食储备企业专指市、县级粮食储备企业)承担着本地区储备粮的管理和流通主渠道任务,对稳定地区粮食市场价格。确保地区粮食供求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总的来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市(县)级储备粮在管理上逐步规范,成果渐现,朝着更高层次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提升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粮食产销区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缓解产区的卖粮难,稳定产区的粮食生产,也有利于保证销区的粮食供求平衡和粮食安全。大力推进粮食产销区合作,是当前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主销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勿庸置疑,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看粮食总量,而且还要看粮食的地区分布和品种结构。主销区在我国粮食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主销区一有风吹草动,往往引发局部乃至全国粮食供应的风波。因此,在重视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时,必须十分关注主销区粮食安全问题。近几年,在全国粮食安全的大环境下,主销区采取了加强粮食储备,加强粮食市场建设,建立粮食预警应急机制等有力措施,确保本辖区内粮食安全。但是,主销区粮食安全的基础毕竟脆弱,必须建立起一套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以确保粮食供应长期稳定。为此,本文就主销区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粮食购销市场化后,政府为了确保粮食供需处于良好动态平衡,必须研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方案。而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方案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就是粮食安全预警提供的相关依据。为此,探讨建立粮食安全预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就是粮食生产的安全、粮食流通的安全和粮食消费的安全。这个概念既指粮食生产的总量问题,也包括通过进出口调剂、库存的吞吐保证市场供求平衡的问题,还有怎样保障低收入贫困人口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生产的安全无疑是整个粮食安全环节中的基础,为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提供保障,对整个粮食安全系统起着决定作用。一、科技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过去的经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手段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和政策创新;二是科技进步;三是物质和劳动的投入。通过对建国以来粮食增产因素的研究表明,在粮食增产诸因素中,科技进步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是在党的献上第一次建立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问题,是迈向新世纪后粮食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稻谷是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之首,总产之最,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城乡居民食用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稻谷品种之一的早籼稻,虽然其早籼米因直接食用口感逊色于中、晚籼米和粳米,但它仍然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品种,引领稻米市场价格和产需余缺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进行的。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必须把握好改革与发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一、立足国内自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资,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政治经济的特殊战略问题。从现在起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的粮食供求平衡状况如何,是世界瞩目的重大问题,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这是因为:(一)如果中国考虑大量进口粮食,就有可能使中国在某些问题上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受到所谓粮食制裁。(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当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时,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粮食产量实现了创纪录的"十连增"。从我国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来看,粮食安全状况总体上能够得到保障。但如果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去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形势却不容乐观。在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瓶颈和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大背景下,加上人口持续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挤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必须要实现粮食安全与科技、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粮食产量实现了创纪录的"十连增"。从我国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来看,粮食安全状况总体上能够得到保障。但如果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去审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形势却不容乐观。在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瓶颈和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大背景下,加上人口持续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挤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必须要实现粮食安全与科技、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4月1日起,按照湖南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整体部署,娄底市和全省其他市(州)一样,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市场,以往的粮食供求平衡手段和方式相应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粮食供求平衡体系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确保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和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有必要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全市的常年粮食供求平衡的问题。1娄底粮食供求平衡面临的问题1.1收购从计划走向市场后如何保持商品粮源的稳定娄底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9.9%,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86.1%,粮食商品率只有6.7%,大大低于全国粮食商…  相似文献   

19.
一、服务大局,夯实基础,粮食部门服务"三农"大有所为 1、服务"三农"是粮食部门的中心工作.粮食部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供求平衡、确保粮食安全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工作部门,也是国家赋予依法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维护粮食市场秩序的执法部门,担负着对粮食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服务、协调、组织、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别从贸易历史、国际比较和模型模拟的视角对中国未来食物供求平衡状况进行了展望和模拟分析。(1)贸易历史的角度的经验结果显示,中国食物贸易净进口呈扩大态势;(2)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未来粮食净进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蛋白质来源食物需求可能会快速扩张;(3)基于中国食物供求局部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谷物和油料作物供求平衡的缺口将不断扩大,主要谷物和油料作物的自给率将不断下降,同时,中国采取的玉米产业需求抑制政策对中国粮食供求平衡具有深远影响。综合以上不同视角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根本解决中国食物供求平衡问题,有必要建立食物安全与其他安全的综合安全观,实现4个方面的战略转变。即:第一,从重视确保数量向重视确保国内外资源战略转变,如签订粮食供给的政府间协议。第二,从重视总体粮食安全向重视主食安全、区域安全、运输安全(或航道安全)、流通和分配渠道安全、不同收入群体家庭食物安全转变。第三,从重视单一的食物安全向产业安全和质量安全转变。第四,从重视本国食物安全向全球视角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