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家电流通企业而言,只南两条可供选择的出路。一是做大,将自身渠道能办最大化,如此才能获得要挟上游厂家的资本;再则就是投降,因为做不大就意味着离死亡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2.
引子 1987年元月一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当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被京城百姓称之为"购物金三角"的西单、王府井、前门购物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位于前门珠市口东大街的一家百余平米的家用电器小店开张营业了.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23日,"2007胡润零售富豪榜"正式揭晓,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以370亿元身家排名第一,而国美电器的黄光裕只排名第二,这是张近东首次取代曾连续三年蝉联该榜冠军的黄光裕。值得一提的是,苏宁电器是该榜上榜人数最多的公司,共有7人上榜。  相似文献   

4.
解永军 《商界名家》2007,(1):108-108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前七名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2%.国美电器从2002年的销售收入10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38亿元.增长了118%;苏宁电器从2002年的5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21亿元.增长了274%。  相似文献   

5.
《商界领袖》2004,(2):136-136
2002年10月19日国美电器在华南地区掷下一枚重磅炸弹——广州国美电器东山口商城火爆开业,国美电器舞动其惯用的“低价板斧”,将广州商圈和珠三角家电业搅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365天过去了,但对华南家电市场来说,国美带来了新鲜、巨大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有人说国美改变了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6.
《商界领袖》2004,(2):132-134
去年,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高速发展,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国美把店开到了香港。正是这种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家电业的零售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2013年夏大,国内家电市场的新一轮战争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与以往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巨头及各大零售终端之间的战争不同,如今让这些实体店们共同头疼的对象是一个外来的跨界搅局者——京东商城。  相似文献   

8.
在家电连锁行业里,人们印象中只有国美电器才是鼎鼎大名的,可现在却是苏宁后来追上,夺得榜首。那么,苏宁电器是用什么法子取得如此快速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10.
吴红光  李凌 《新财富》2005,(9):56-61
由于拥有全国性的销售渠道网络。国美、苏宁能够如同银行吸收存款一样,可以通过“账期”来占用供应商资金,将获得的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投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或通过变相手段转做他用。这种类金融企业性质使得国美、苏宁在外部融资面临较大困难时,可以借此来缓解 规模扩张和资金瓶颈之间的矛盾,也是其存在强烈的规模扩张欲望和多元化冲动的重要原因。在扩张过程中如何配置企业资源,用好渠道价值这个规模扩张与资金链健康运转的“平衡棒”,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博弈关系,对国美、苏宁来说已是放在眼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商务部公布了中国拟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以40%~50%速度递增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名单,其中包括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山东三联集团。这3家企业几乎代表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三联竞争力》2004,(10):21-22
直到1998年.国美电器的发展一直局限在北京地区,尚未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而从1999年其开始向外扩展之时起,有关国美的议论便多了起来,在其零售网络越来越大后,经常会听到国美与他方,尤其是上游供货商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13.
成文 《新财富》2005,(11):84-100
如果“北京国美”确实属于“国美系”电器零售业务中的优质资产,则“国美系”电器零售业务的整体盈利状况在2003年以前不容乐观,2001年至2003年间的电器零售门店扩张资金应当并非来自利润积累。“鹏润房地产”的净资产回报率极高,在资产负债率没有保持很高水平的惰况下,如果没有使用外部资金,则意味着其销售收人利润率是同行业的2.61倍,而开发地产的周期仅为行业平均周期的35.7%,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鹏润投资”的营业额和利润极低,却从“北京国美”借人的一笔往来款就达2。3亿元资金,这些投资可能转借给了旗下其他子公司。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国美系”的整体电器零售业务可能在2003年以前获利状况不很乐观,但实现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其中一部分资金通过系内的投资公司,以往来款的形式转移给了系内从事房地产的公司无偿使用;房地产业的高回报带来的收益叉流回电器零售业,为其不断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到2004年以后,这一模式被打破,因为此时黄光裕已经从资本市场高额套现,可以通过增资的方式直接对房地产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电器零售业务在上市后卸下了往来款的包袱,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了高速扩张。在借壳上市过程中,黄光裕通过将地产和电器零售业务分批分期注人上市公司,并充分利用可转债收购的支付特点,成为资本运作的大赢家。而从2000年4月起,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回报率几乎一直为负值,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三联竞争力》2004,(10):43-43
国美在完成以京津为中心的华北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经济区和以广深为首的华南经济区三大战略布局后向全国其他纵深区域市场积极推进。而2004年8月,国美入驻南海黄岐街道,则拉开了其争夺全国“三级市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苏宁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定不会有人反对,当竞争对手国美因为内乱而焦头烂额时,这个平素低调而稳健的巨人发力狂奔,取而代之成为中国零售业的冠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拓荒者的国美、苏宁、三联,在完成中国家电连锁业态的探索,并创立中国家电连锁成功经验模式时,一个英雄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相似文献   

17.
家电厂商与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的利益纠葛由来已久。但让人吃惊的是,三洋电机公司这次采取了更为激烈的对抗方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商业》2006,(3):21-21
2006年上半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连锁企业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2006年上半年销售额达2751亿元(其中,直营店的销售额为2363.4亿元,占销售总额的86.1%),比2005年同期增长25%;店铺总数为15563个,比2005年同期增长17.1%。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商业连锁部分)以383.7亿元销售额、6451家店铺的业绩稳居第一,销售额与店铺数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5.2%和9.4%。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大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分别以303亿元、289亿元、173亿元和119亿元的业绩排名第二至五位。  相似文献   

19.
李彤 《商界》2008,(2):I0003-I0003
2007年12月13日.苏宁电器公告放弃收购大中。12日,苏宁收盘价为68.36元,13日,收盘价则是62.78元,一天之间苏宁市值蒸发了80亿元。16日,国美正式宣布以36亿元接手大中。与大中已到“试婚”阶段的苏宁黯然沦为了“第三者”。  相似文献   

20.
侯立宇 《现代商业》2003,(12):16-17
据国美高层管理人员透露,黄光裕与手下一员大将在管理概念上意见相左。黄光裕是搞电器出身,故而仍旧想走低价格路线;那员“大将”则与之相反,在前一段时间甚至想建立shoping mall这样的大卖场……。其实,他们两人谁都没有错。家电是一个微利的行业,在微利的行业中赚取超额的利润是每一个人做梦都能梦到的事,但是他们也错了,错在完全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定位在一个适当的,尤其是人人认可的位置上。如果在上市前,国美的领袖们还在谈论有关管理思路的问题,那么他们上市的艰辛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